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良心or犯罪分子?从对游侠的不同态度,分析汉代社会思潮演变

社会良心or犯罪分子?从对游侠的不同态度,分析汉代社会思潮演变

社会良心or犯罪分子?从对游侠的不同态度,分析汉代社会思潮演变游侠在汉代消亡,是有必然性的,任何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都不会欢迎游侠,任何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也不会欢迎游侠,所以游侠被儒者取代,是无可奈何之事

引语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社会思潮变迁_社会思潮变化_当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

侠客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直到汉代,侠客依然盛行一时,那个时候,他们叫做"游侠",连司马迁也为他们写下列传。然而也是从汉代起,游侠渐渐消亡了,这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有莫大关系。

一、 何为"游侠"?

有关"侠"的记载,先秦时便已出现了,那时不仅仅只有"游侠",还有"刺客"。刺客同游侠是不一样的,刺客只是杀人工具,掌握在贵族手中,没有自主的意识,而游侠是具有道德的,其所作所为皆是发自内心。故而,刺客难以被人所敬仰,游侠会引得无数人与之相交。

1、善于结交

游侠极善与人相交,凭借个人魅力,便能吸引天下豪杰。

最具代表性的游侠是战国四公子,他们可以称之为"卿相之侠",各个都结交天下豪杰,豢养了大量门客,连诸侯都得惧他们三分。汉代的游侠,也是呼朋唤友,其名声之大,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引得大批豪杰相交,甚至有人甘愿为他们杀掉仇人。

如汉初的朱家,"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身处儒家根本的鲁国,他不是凭借儒家学说而被人所知的,但是凭借其侠义的名声,使得"自关以东,莫不延颈原交焉"。还有汉武帝时的郭解,他被迁徙入关之后,"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足见其交友之广。

社会思潮变迁_当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_社会思潮变化

作为一个游侠,最重要的便是结交朋友,若是孤身一人,便不能称之为游侠,这与现代对游侠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现代概念里的游侠,大多是孤身一人、浪迹江湖,不为世俗所困扰,然而汉代的游侠,恰恰要做一个最世俗的人。

2、道德高尚

"侠"最重要的特质是道德,游侠更是如此,而游侠所具备的道德是独特的,急公好义之人才能做游侠。

汉初的朱家,其人本身贫贱,但只要有困难的人找到他,没有不帮忙的,甚至丢掉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他曾"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这些人都是在他的庇护下,才得以活命,而且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至于他自己,则"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

朱家能够为世人所重,争相与其结交,最大的原因便是仰慕其品格。游侠的武艺不一定要多高,甚至可以不需要武艺,但得拥有"扶危济困"的品德,只要有这一品德,即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也可以称其为有侠义之心。

3、违法乱纪

游侠是游走于权威之外的势力,他们的存在被看做是对权威的挑战,他们遇到不公之事,确实会出手相助,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违法乱纪的事他们做的并不少,而且即便以现代的目光来看,他们的行为并不符合道德。

郭解虽是名重一时的游侠,其道德品行为世人所称道,然而他少年时行事很是荒唐。据《史记》记载:"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

这无疑是作奸犯科了,而且并不是为正义之事,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且心里不高兴,便要杀人,杀得并不少,俨然是杀人狂魔,这岂是游侠之为。

游侠虽然挑战权威,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所作所为,皆是合乎道义的,有时候权威并不一定的坏的,挑战权威者并不以一定是好的,这还需要就事论事。

二、 汉朝对"游侠"的态度变化

1、 对"游侠"推崇备至

汉初的时候,从上到下,对游侠可谓是推崇备至。汉初的皇帝和将相,大多是布衣出身,有很多本身就是游侠,如刘邦,《史记》载其:"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其身上的游侠气质,可见一斑。

当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_社会思潮变化_社会思潮变迁

其实汉初,还继承了战国的遗风,班固的《两都赋》云:"乡曲豪俊,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这还是在西汉的首都长安,更不用说其他地方,诸侯国亦是盛行。

吴楚两国反叛的时候,"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得到了一个剧孟,便相当于得到一个敌国,原因无他,剧孟为当世知名的游侠,又有十分广阔,很多人都愿意听他的命令,他母亲去世的时候,"自远方送丧盖千乘",足见其人影响力之大。

汉初对游侠的推崇,使得游侠之风盛行,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其仰慕万分,有不少人甘愿为其赴死,这对于汉王朝的统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从西汉其,统治者就对游侠持排斥态度。

2、 抑制"游侠"

早在汉景帝之时,就开始抑制游侠了,《史记》云:"是时济南瞷氏、陈周庸亦以豪闻,景帝闻之,使使尽诛此属。"到了汉武帝之时,则开始了针对游侠的政策,将他们与豪族一起,迁徙到茂陵,郭解曾找卫青求情,然而汉武帝云:"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卫青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只得任由郭解被迁徙到茂陵去。

从汉武帝起,权贵与游侠的交往已有了顾忌。在汉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举荐朱云"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然而太子少傅匡衡却以朱云"素好勇,数犯法亡命"为理由而阻之,不仅朱云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被废置不用,连举荐者也被加上"妄想称举,疑有奸心"的罪名,可见此时权贵对游侠已有了排斥的态度。

当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_社会思潮变化_社会思潮变迁

然西汉的游侠之风,始终很是盛行,连汉宣帝都曾是"游侠儿",直到东汉,游侠才渐渐消逝。

3、 避之唯恐不及

汉光武帝刘秀为布衣时,也是一代游侠,其"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然而他一践帝位,则认定"减亡匿死"的游侠行为,是不能够被允许的,故而十分排斥游侠。

社会思潮变迁_社会思潮变化_当代社会思潮的变化趋势

伏波将军马援的侄子"通轻侠客",远在千里之外的他,还特意写了一封书信,劝告侄子,云:"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在马援看来,虽然杜季良的侠行值得敬佩,但深恐侄子效仿其人,学不到精髓,反倒落得个轻薄子的结局。

东汉时,社会对于游侠的态度,依然不如西汉那样推崇,反倒认为其轻薄,这与当时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三、 汉代社会思潮的演变

1、 "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

汉初实行黄老之制,对于民间的掌控能力并不是很强,而且其距战国不算遥远,故而游侠的风气得以盛行,其势力竟可"权行州域,力折公侯",对于中央集权的危害不可为不大矣。

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汉武帝对此极为欣赏,将其作为汉朝的官方思想。在这一思想之下,游侠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其恰好是中央集权的游离势力,不为中央所掌控,连政府所拥有的的生杀大权都被他们分去,世人对此竟然持支持态度。这是汉武帝所不允许的,故而他对游侠极度排斥,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喜欢游侠,即便他曾经也是游侠。

在"大一统"思想刚出现之时,对游侠并没有什么影响,社会中还会对他们赞誉颇多,可等到几十或上百年之后,这一思想渐渐成为主流,那么游侠的生存就会十分艰难,曾经为世人推崇的行为,会变为不道德的,与轻薄子没什么两样。游侠生存的土壤,就这样渐渐失去。

2、 从"崇武"到"贵文"

游侠之风能够盛行,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的"崇武"风气。西汉初年,社会上普遍存在崇武之风,对儒生甚为轻视,直至汉武帝时,儒生始得以策问、举孝廉诸方式参与政治,然尚武之风并没有停止下来,终汉武帝一朝,仍是西汉文治武功鼎盛的时期。

至东汉之后,崇武之风逐渐发生变化。东汉开国诸将,皆有儒者气象,这与西汉不同。东汉一朝,史籍触目皆见政府表彰、督举孝廉的诏书、法令。所谓孝廉,就是遵行儒家教诲,以重文德而见称的人。崇尚武功的思潮伴随着严厉的抑制游侠的行动,早已荡然无存了。

结语

游侠在汉代消亡,是有必然性的,任何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都不会欢迎游侠,任何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也不会欢迎游侠,所以游侠被儒者取代,是无可奈何之事,马上能夺天下,但不能治天下。

游侠虽然消亡了,但游侠的精神并没有消失,其侠义精神,直到今日,仍为世人所倾慕,这便是侠之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从刺客、游侠看先秦两汉侠形象变迁》

《游侠传试探——兼论两汉社会风尚的变迁》

上一篇: 最适合女生的4大专业,学出来既有价值又有颜值,很靠谱
下一篇: 什么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