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引发社会各界无比愤怒的恶性事件频繁登顶热搜
三名初中生长期霸凌最终残忍杀害同学并掩埋尸体,这起及其恶性的犯罪事件,使我毛骨悚然,我不禁在想,造成此等悲剧的原因,究竟是家教育的缺失,还是学校社会的失责。同时出现在我脑海中的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小恶魔”在人间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寻找这些资料的过程是痛苦的,任谁也无法想象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反人类恶性事件,都是出自一个个未成年人之手。而也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最终也都逃脱了严厉的惩罚。我们今天不讲究竟应该怎么处罚,那是法律的事情。我们来讲一讲,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是怎么形成的。着有助于大家早发现,早解决。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会性病态(sociopathy),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患病率在发达的国家为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0.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0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02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0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04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