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自我概念的建立----自我介绍

自我概念的建立----自我介绍

自我概念的建立----自我介绍故事一:当大耳兔亲子订阅号上的视频《“自恋”,让孩子脱颖而出》发布后,后台收的评论中有一部分是:“这是别人家的孩子哇”或者“这是按照剧本演得吧”

故事一:

当大耳兔亲子订阅号上的视频《“自恋”,让孩子脱颖而出》发布后,后台收的评论中有一部分是:“这是别人家的孩子哇”或者“这是按照剧本演得吧”这一类的质疑,很多人对于一个4周岁的孩子能否做到这样的自我介绍表示怀疑。这个问题我当时非常疑惑,为什么大家如此低估我们的孩子呢?这个剧本的创作来自我自己的孩子,在她3周岁零八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她向我介绍了她自己,她非常正确地介绍了她的五官和四肢。这一举动来源于这一段时期她很爱的一个儿歌游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快点指出来,快点指出来。”

幼儿个体社会化_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是婴幼儿_婴儿个体化阶段是否顺利

理论分析:

这首互动性极强的儿歌很多的父母都有印象吧?玩这个儿歌游戏能帮助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学会第一次的自我介绍你现在相信了吗?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三阶段“主动性”促进新技能的获得以及发展,并使基于活动的自我概念与理想自我概念协调。当主动性发展到一定阶段,掌握了技巧,儿童就可以对自己进行描述。在这个年龄,自我概念从婴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向着更为关注自我定义的方向发展。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是婴幼儿_幼儿个体社会化_婴儿个体化阶段是否顺利

一份基于外在身体表现的自我描述是处于这个阶段的证据。幼儿的自我概念是非常具体的,从他们的自我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自我概念多是关于他们的名字、身体外貌、拥有的玩具等财物、日常行为、家庭成员的数目等等,有的还会提到一些他拥有的技能,比如“我会骑自行车”、“我会自己穿衣服”等。同时,这时候的自我描述很多时候在成人看来是在“吹牛”,因为他们往往言过其实,无法区分自己的所想与所行。儿童要到大约7岁左右,才开始使用一些概括化的特质来进行自我描述,会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有矛盾的情绪,才会对自我概念进行自我批评。

幼儿个体社会化_婴儿个体化阶段是否顺利_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是婴幼儿

根据皮亚杰理论的分析,整个转变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一表征”阶段,这一阶段大概在4岁左右,幼儿关于自我的描述内容是孤立的、一维的,缺乏逻辑联系的。这时候他们无法想象同时有两种情绪,比如“我高兴又害怕。”这一时期由于处于前运算思维,所以他们无法去中心化,也即不能考虑自己的不同方面。而且他们无法区分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所以通常的自我描述是理想化的。第二阶段为“表征映射”阶段,在5到6岁左右。这一时期幼儿开始把自己的一方面和其他方面联系起来,比如“我跑得快、也爬的高,我很强壮,我能把球扔很远。”但其自我各个部分的逻辑仍然是以完全积极的、全或无的方式表现的。因为好和坏是对立的,所以他们看不到自己某些方面不错,但其他方面不行。第三阶段是“表征系统”阶段,出现在儿童中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把关于自我的具体特征整合为一个概括的、多维度的概念,形成自我价值感。随着全或无思维的消退,儿童的自我描述变得平衡,会承认自己的不足,比如“我很会踢球,可是数学不太好。”

婴儿个体化阶段是否顺利_幼儿个体社会化_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是婴幼儿

个体自我的构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自我或者叫私人自我,这个自我是自我内在的、主观的方面,只有个体自己知道,公众并不是很清楚。另一个是客体自我或者叫公共自我,这一部分是自我中他人能够看到或想到的方面,比如身体特征、愿望、态度、信仰、人格特质等心理特征,社会角色以及人际关系等。

儿童的自我概念首先是从主体自我开始,语言的发展使得幼儿能够谈论主体自我,即他们自己的主观体验。随着主体自我的日渐稳固,幼儿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客体自我上面,从而形成自我概念,也即个体认为能够界定他们自己的一整套品质、能力、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的自我概念支持个体的自信和自我期望,让主宰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成为可能。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是婴幼儿_幼儿个体社会化_婴儿个体化阶段是否顺利

故事二:

看完这篇分析很多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在反省自己呢?当你家的小朋友把自己描述成一个超级英雄时不用担心,更不要生气,这是他理想中的自己,让我们帮助他更好地成长,实现自己的理想吧。

上一篇: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发展创新
下一篇: 五育并举,将促进心理健康贯穿育人全过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