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谢宇 | 社会学本土化与定量研究的再思考

谢宇 | 社会学本土化与定量研究的再思考

谢宇 | 社会学本土化与定量研究的再思考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所引发的对定量研究范式的批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峙、中国社会学主体性建设和研究规范化等问题亟待回应,定量研究范式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

摘要: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争论存续已久,其中一个争议性的议题是定量研究在中国社会学发展中的定位。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所引发的对定量研究范式的批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峙、中国社会学主体性建设和研究规范化等问题亟待回应,定量研究范式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基于可靠、一致的测量和规范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定量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殊性,服务于中国社会学的主体性建设,为世界学术共同体贡献中国的理论和经验。

作者:谢宇,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载于《学术月刊》2024年第3期。

目次

一、由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所引发的争议

二、定量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认识中国社会的价值

三、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与定量比较研究的作用

四、用定量研究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社会学的主体性

五、结语

一、由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所引发的争议

2018年,我在《社会学研究》发表了题为《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的文章,从议题本土化、应用本土化和范式本土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我的观点。当时,国内同行就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已开展了大量讨论,在该文发表后,我的观点引起了一些质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仍是对定量研究范式的批评,如定量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中国社会?在中国发展定量社会学研究是不是对所谓美国社会学“量化至上”的亦步亦趋?有些学者批评定量研究收集到或利用的仅是表面的、外在的、简单的、标准化的数据或信息,缺乏理论价值,故而否定定量研究者对概念和理论建构的能力。例如,翟学伟提到一些学者所做的实证研究,虽然提倡本土化,但“他们只不过把以往的套用、模仿与验证性研究转化为对本土概念所进行的定量研究,比如孝道、缘分、中庸、面子”,从而导致这些研究仅在“对本土概念做实证”的层次上停滞不前,难以深入下去。也有学者批评我的论点过分强调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即以“逻辑推理和有据为证”的实证主义研究才能揭示中国特色,而将定性研究“通过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生活史与口述资料、自传、档案、日记、书信以及非结构性访谈获得的经验资料”视为“没有很好的定量操作化方案和可靠的定量数据时的替代品”。

上一篇: 2020考研政治思修必背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下一篇: 关于印发开展重大价格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