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社会问题:预防比根治更加重要 何卫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疑惑中国的发展,就连我们自己,也越来越看不懂。例如,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一方面是发展的成就斐然,人尽皆知,另外一方面老百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不满意度却在不断增强。比较典型的事是,最近,美国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对 124 个国家进行了国民幸福指数的问卷调查,其中 71%的国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只有 12%的人认为自己生活美满。联想到不久之前,国内媒体纷纷报道,近五成的领导干部、超过五成的公司白领、知识分子均认为自己是当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内容,不难发展,我们目前正陷入多数国家都经历过的发展怪圈当中。 但是,如果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大多数老百姓其实是对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诸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心存不满。其中的核心,既表现在质疑先“做大蛋糕再公平分配”的发展理念上,更表现在对政府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避重就轻,把根治问题放在首位,忽视预防为主的治理理念。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虽然近几年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安奶、染色馒头以及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等问题频频出现,政府相关部门在解决此类问题上的决心和力度,也一次比一次大,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减少的事实,实际上早已在提醒我们,要想解决好社会问题,必须转换思路,预防其实比所谓的根治要有效的多。
我们知道,社会问题远比发展问题复杂的多。它不仅体现在社会问题的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更体现在任何形式的社会问题,都能够首先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和质疑,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虽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是多元的,但是由于目前我们所采取的以根治为主要内容的方式,只具有形式上的有效性,并不能够长期而彻底地解决好问题。因此,借鉴“预防犯罪比打击犯罪”更加有效的工作思路,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把预防放在首位,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动员,并对一些涉及民生的社会问题,先用法律和制度等方式固定下来,并在全社会掀起讲法、学法、普法的热潮,让更多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结构和社会大众,首先对已经出现、即将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甄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远比目前单纯地就事论事,一出现问题就力图根治其的做法,要有效的多。特别是面对“富起来”后出现的众多社会问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拆迁问题、司法不公、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过大等,一方面要求政府的治理水平和能力要不断提高,另外一方面还要在正视民众需求和社会期待方面,多下工夫,再也不能够一味地谈论我们在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使经济增长水平,能够与社会大众的真实需求与期待相一至方面,落实好使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社会大众的各项工作,进而使政府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能够与社会的期待同步。
当前,由于民众对政府的工作能力、水平,信息透明度、言论自由和法制要求等,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尽快转变政府工作思想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优先理念、赶超理念,是解决和处理好社会问题的关键。虽然发展经济非常重要,但是针对已经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发展本身是不行的,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的教训,已经够深刻的了。特别是那种试图通过根治一些社会问题,来促进发展的思想,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于事无补。通过建立预防制度,树立起“防患于未然”——也就是常说的不要等事情闹大了再被动应对的工作理念,, 将会对解决好社会问题,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