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研究理论分享|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on Theory)

研究理论分享|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on Theory)

研究理论分享|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on Theory)研究理论分享|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on Theory)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人类活动是由个体行为、个体认知以及其所处的环境3种要素交互作用决定的。

——Albert Bandura(《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 社会认知理论》)

本期介绍Albert 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on theory,SCT),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社会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1]。人的能动性是以其内部因素(以认知、情感或生物的形式出现)、行为模式和环境影响三者彼此作用的相互结果出现。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一,它被广泛用于理解人类行为的变化,目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学、企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众多学科[2]。

01

理论背景

社会认知理论(SCT)始于1960年代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SLT),该理论强调示范及经由观察他人受到强化或惩罚而习得某些特定行为[3]。后来Bandura发现基本行为主义观点的局限性,在传统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中加入了认知成分,于1986年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并假设个体认知、环境、行为之间不断进行交互作用,形成了“三元互惠作用”。扩展了社会学习理论,并将诸如信念、自我知觉以及期望等认知因素纳入其中的理论[4]。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02

理论内容

社会认知理论(SCT)认为,学习的产生并非取决于条件作用理论所强调的强化,而是行动者对行为结果的认知。行为的结果如果是得到奖赏即是告诉个体他们做对了,那么他们再次做出该行为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行为的结果失败了或受到了惩罚,个体就知道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就会设法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果个体只依靠自身的直接经验进行学习会遭受许多无谓的失败与痛苦,浪费大量的时间与资源,幸运的是,大多数的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与模仿获得的。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一、观察学习

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经验而获得了新行为、新经验。

观察学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注意过程。如果没有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就不可能去模仿他们的行为。

2.保持过程。人们往往是在观察榜样的行为一段时间后,才模仿他们。要想在榜样不再示范时能够重复他们的行为,就必须将榜样的行为记住。

3.动作再生过程。观察者只有将榜样的行为从头脑中的符号形式转换成动作以后,才表示已模仿行为。

4.强化和动机过程。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活动。而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自己也倾向于做出这种行为时,我们说观察者受到了替代性强化。

二、榜样

榜样对学习者展示行为模式的组合,可以限制或激发已学行为,也能促进已掌握但未表现的行为。观察者是否模仿榜样取决于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对行为结果的看法。

三、自我调控

随着社会化深入,人们更多地依赖内在标准进行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评价和强化。高标准设定者更努力但也可能面临挫折。Bandura建议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并在实现时自我奖励,以减轻压力和抑郁。

四、自我效能

虽然外部奖励和榜样影响高标准的设定,但坚持这些标准的动机源于内心。自我效能受个人经验、观察学习、社会说服和生理情绪状态影响,它影响任务选择和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积极情绪增强自我效能,负面情绪则可能降低它。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03

核心概念

Bandura不同意华生和斯金纳的外界刺激是行为的决定因素的观点,他认为除环境因素外,个体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他认为,个人、行为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从而提出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元互动的学习理论。三元互动的学习理论认为环境、行为和人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二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因果关系。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5]

1.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s)中,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能完成某一特定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身能力的主观感知,通俗讲,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达成某一特定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判断。自我效能感可能受到四个决定因素的影响:表现成就、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生理状态。

2.行为因素(behaviours factors)中的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s)指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项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与反馈做出的预判,比如可能获得的物质奖励、感官体验、精神回报等。如果一个人认为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可以获得类似的成功,他就会受到结果预期的激励。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对个人的行为的影响可能来自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此外,STC还考虑了个人过去的经验可能会影响个人行为的动机和期望。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Determinants i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6]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04

理论应用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社会认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现象的分析研究中,传播学领域内关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用户在线行为或媒介技术使用展开,如郭羽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媒介信任和自我效能对其自我展示的影响,并分析了自我展示行为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产生的效果[7];赵艺哲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互动性、个性化、网络化等用户使用特点出发,以主动性、效果强度、普遍性以及可测量度为标准分析了社会化媒体用户参与的行为模式[8];霍豪爽等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对影响我国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9];赵梓昕等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平台型媒体媒介信任影响机制和路径[10]。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_认知的重要性大于事实的重要性_认知的社会

05

上一篇: 简谈社会工作中社工伦理认知的重要性 | 社工课
下一篇: 如何让治理更有水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