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①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文明礼貌。
第二,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三,爱护公物。
第四,保护外境。
第五,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大学生面对网络生活,不仅遵守道德规范,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
2.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①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爱岗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②诚实守信
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它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在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③办事公道
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④服务群众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
⑤奉献社会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2)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干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②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第二,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第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①学习职业道德观范。
②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③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3.家庭美德
(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①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第一,尊重人格平等;第二,自觉承担责任;第三,文明相亲相爱。
②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第一,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二,男女平等。
第三,夫妻和睦。
第四,勤俭持家。“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懒败家门”。
第五,邻里团结。“远亲不如近邻”。
(2)弘扬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
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营造良好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家风不正,家庭成员的个人品行也容易出问题。家教是实现家庭美德与家风互动的中介环节,要通过注重家教来推动良好家风的传承和落实。现实中出现的拜金主义、溺爱子女、家庭暴力、漠视老人等问题,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家教的重要性。良好的家风对整个社会的风尚有重要影响。如果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地“正”起来。
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要在家庭生活中遵守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等基本原则。
4.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实践性。其二,综合性。其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一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整合行为动机、确定行为目标、自觉调控行为过程等都是个人品德功能和作用的体现。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2)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这些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
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及时抑制和克服;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同学们如果按照这些方法去进行道德修养,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人们联系社会实践在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一是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二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发明创造等社会实践,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为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创造条件。
(3)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名节如璧不可污。”
脚踏实地,敢于担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