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人性演化史(13):人的社会属性

人性演化史(13):人的社会属性

人性演化史(13):人的社会属性人性演化史(13)人的社会属性,是因为人本身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关系是人一出生就先天具备的前提条件,脱离社会而抽象的讨论人的自然属性并不符合实际情

人性演化史(13)

人的社会属性,是因为人本身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关系是人一出生就先天具备的前提条件,脱离社会而抽象的讨论人的自然属性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古代许多思想家,讨论人性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从社会角度来分析。就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人应该是怎么样的人性?只有符合这些好的人性,那么社会才会更好更理想。那么这些好的人性就是人的本性,至少是人性应该向这种社会要求的人性去发展。或者说,人本身就具备这些好的人性,而坏的人性会出现,是本性被社会环境蒙蔽了,被扭曲了。

这种关联被中国古代思想家理解为“性善”与“性恶”的区分,还有真善美和假丑恶等等。这些社会属性是先验的道德标准,是优先从社会总体角度来看问题的逻辑结论。

实际上各种宗教和社会哲学思想,都是基于某种意义上的先验逻辑,从而产生了各种信仰及价值观,而信仰对人性的塑造是深刻的。

现在这种先验的社会属性可以定义为品性,是被认为对社会文明进步有利的人性部分,即人的品德属性。

人的品德属性,比如诚实,正直,勇气,谦虚,宽容,慷慨,乐观,自信,自尊,自律,勤奋,责任,善良等等,是从不同的行为模式和生活场景中,人们的总结。依据这样的品性去做人做事,会得到大家的赞赏,也容易获得成功。如果大家都做到这些品性的行为,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有几组基本的品性,比如公与私,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是从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逻辑得出来的。

人与社会的关系,一种是物质利益的关系,一种是精神观念的关系。

在物质利益方面,个人利益称为“私”,社会利益称为“公”。公和私的关系一直是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划分,一种以公有为基础,一种以私有为基础。有利于社会利益,有利于公利的谓之“善”,有损于有害于社会利益的谓之“恶”。善恶之分一直是古代中国的道德理论的核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一致的称之为“正”,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反或冲突的称之为“邪”。

善恶好理解,举个例子来说正邪。比如一个企业,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盈利相一致,企业盈利多了,员工也能多发奖金。这就是正。但是某个员工收受贿赂,导致企业亏损,他个人却获利,这就是邪。所以,正义就是扬善惩恶,而邪恶就是相反。

公与私,善与恶,正与邪,这些都是先验的关系,就是在人怎么做之前,这种标准就存在着,不是人为规定的。

在精神观念方面,个人的想法愿望,与社会价值观,也存在类似关系。个人的欲望,个人的自由意志,可以称之为“心”,社会理想和社会规范,可以称之为“理”。“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理学的观念,但是心学却认为要“知行合一”。符合社会价值观,弘扬社会价值观的,可以谓之“美”,反之就是“丑”。美就是完美,美好,和谐,而丑就是缺陷,扭曲和破碎。个人意志与社会价值观相一致,也就是个人赞同,支持,信任,认同这种价值观,这种一致称之为“真”,反之,怀疑,否定,嘲笑,反对这种社会价值观,这种不一致称之为“假”。

所以“真”代表了一种共同追求,社会理想或者信仰。而“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个人假装认同社会价值观,其实内心是不认同的,这种就是嘴上说一套,实际干一套,这是指虚伪的人性。另一种是腐朽没落的社会价值观,虽然有一些卫道士,但是被大多数人所摒弃,实际上不得人心,摇摇欲坠,这是指充满虚伪的社会。

#何为人性?# #什么是人性?# #人性的逻辑辑# #探索人性本质# #关于人性的剖析#

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和基础_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_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

上一篇: 了解最新政策,你将享受到何等福利?超出预期,说不尽的惊喜!
下一篇: 从疫情看焦虑与风险并存的社会,如何提高个人应对的能力?| 微观世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