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最让中国人痛心的是日本侵略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东北、平津、沪宁等地相继沦陷,好不容易在台儿庄取得大捷,却很快丢失了徐州,接下来武汉也落入敌手。
普通老百姓不懂得“以空间换时间”等大道理,只知道中国最繁华、最富裕的大城市一个接着一个沦陷,他们的心里禁不住要问:诺大的中国,难道没有一座城市能够阻止日军吗?
第二次长沙会战谁赢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简介)
直到1939年9月,这座城市终于出现了——长沙,湖南省会。武汉失守后,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公开投敌,举国哗然。侵华日军趁机向防卫湖南的第九战区发起进攻,企图迫使蒋介石政府放弃抵抗。
侵华日军以冈村宁次的第11军为攻击主力,10万兵力分成两路,主攻一路是第3、6、13、33等四个师团,另一路辅攻是第101、106两个师团,从赣北和鄂南同时向长沙发起进攻。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记载:第九战区的代理司令长官是薛岳,出身广东的抗日名将,刚过不惑之年便已担任战区司令一职,虽然是代理,但仍可见其在军界中的地位。
第九战区有15个军,看似兵强马壮,却几乎汇集了川、滇、湘、粤、晋、东北等各省的所有杂牌军。以川军为例,使用的枪支从国产制造到进口的,样样都有,他们自己形容自己为“八国联军”。
正当薛岳潜心制订长沙防御计划时,却收到了蒋介石发来的电报:“如敌进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作放弃长沙……”显然是蒋介石对第九战区没有信心,不愿意在长沙白白消耗掉宝贵的军队。
一向听话的薛岳,这一次却拒绝了蒋介石,他的理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决心守住长沙,击退日军的来犯。蒋介石噎得无话可说,只好让陈诚和白崇禧来劝说薛岳,这两人都是薛岳的顶头上司,一到长沙便要求薛岳放弃长沙。
薛岳丝毫不为所动:“仍以军人守土有责,不忍轻言撤退……如此我上无以对中央,下无以对国人,从今不敢再穿军衣了!”眼看日军渐已逼近,蒋介石一夜间给薛岳打了9次电话,而薛岳仍决心死守长沙
薛岳守长沙的决心为何如此坚定,不惜连连顶撞蒋介石?说到底,是因为他对守长沙有把握,虽然手下各军不是最精锐的,但大家的抗日决心从来没有动摇。
更重要的是,长沙的地形非常适合打防御战,薛岳已经制订好了作战计划,核心就是八个字“后退决战、争取外翼”。利用湘北山川纵横的优势,从北往南分别依托新墙河、汨罗江、浏阳河构筑三道防线,节节阻击日军。
从9月中旬开始,两路日军正式发动,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日军的攻势很猛,除了正面强攻后,还利用海军陆战队登陆中国守军侧后,仅用十天便突破了新墙河防线。
25日,蒋介石和白崇禧先后电令薛岳准备放弃长沙,又被薛岳置之脑后。在汨罗江防线上,第52、37、79等军协同作战,使日军一步也前进不得。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记录下中国守军的顽强奋战,在草鞋岭地区,第52军192师的一排士兵,在两天中打退了日军十余次的进攻,排长和战士先后阵亡,只剩下新兵任连子一人,仍在坚持作战。
枪声稀疏了,营长派另一排长前去观察,才知道只剩下任连子一人。排长非常感动,对他说:“我一定陪你流尽最后一滴血!”两人便收集阵地上的手榴弹,击退了进攻的日军。该排的事迹在战场上广为流传,激励着中国将士去英勇抗击日军。
在中国守军的顽强阻击下,日军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靠释放毒气,才能达到攻击目的。冈村宁次深感战事再持续下去,恐怕凶多吉少,只有退却一途。10月5日,中国军队击落日本飞机一架,缴获冈村宁次的总退却令。
薛岳当日命令全线追击,各路日军果然闻风而逃,到13日,第九战区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湘北各地,使日军多日来的战果化为乌有,第一次长沙会战取得全胜。中国方面宣布毙伤日军3万多人,己方伤亡59000人左右,而日军只承认损失6000多人。
冈村宁次的10万大军一心想攻下长沙,却为何连长沙的门还没摸到就撤了呢?薛岳的“后退决战、争取外翼”发挥了巨大威力。
每道防线上的阵地被日军突破后,守军并没有退回长沙,而是机动到两侧山地待机,等日军主力攻击长沙时,再截击日军后卫部队,切断其补给线和退路,从而形成一个以长沙为底的巨大口袋阵。
为了实现这个作战原则,第九战区对湘北地区进行充分的坚壁清野,铁路公路早已被彻底破坏,农田都放了水,田间只有不到一尺宽的小路可以通行,日军的行动受到很大的阻滞。
活动在敌后的第九战区部队不但能打正规战,还变成了游击战高手,因为他们都在游击干部训练班上过课,而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是中共派出的,以叶剑英为首的30多名干部,这是国共合作最和谐的一段时期。
日军按照往常的思维,以为攻克阵地后便能长驱直入了,可还没走几步,那些被打跑的中国军队突然又出现了,频繁地进行骚扰和夜袭,让日军穷于应付疲惫不堪。
再加上几乎不存在的、满是泥泞的道路,汽车无法通行,又抓不到民夫、抢不到粮食,让日军始终面临补给严重不足的困境。就因为这样,冈村宁次才会中途放弃进攻计划,免得陷入更大的危机。
薛岳顶住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的压力,坚决主张守住长沙,使长沙成为第一座挡住日军侵略脚步的省会城市,好一个“将在外”。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原来也有日本人攻不下的地方,中国抗战有希望!
接下来的两年里,日军没有敢动长沙的念头。1941年初,阿南惟几接任第11军司令,新官上任三把火,阿南惟几想打破两军在湘北对峙的局面,在9月上旬以6个师团的兵力再次进攻长沙。
日军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进攻时尽量远离山地,一度打到长沙城下,但仍然在第九战区的层层阻截和敌后游击战下无功而返。中国方面宣布击毙日军28300人,杀伤35000人,自身伤亡67426(伤33793人,牺牲22667人、失踪11066人)人。
阿南惟几虽然输掉第二次长沙会战,却不服气,认为日军并没有在正面交战中失败,只是由于抽调兵力到其他战区,才不得不放弃作战计划。阿南惟几一心想再找机会与薛岳分个高低,很快,机会来了。
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大举向东南亚进攻,香港也是攻占的目标之一。为了牵制中国军队南下,阿南惟几受命攻击第九战区,打算拿下长沙以雪前耻。12月24日,日军第11军的第3、6、40师团第三次向长沙伸出了魔爪。
经过前两次会战的检验,薛岳的战法日臻成熟,还总结出一套“天炉战法”,寓意是把整个湘北地区变成“天炉”,将来犯的日军活活烤熟。
第一次会战时,日军没打到长沙,不够深入,使战果大打折扣。这一次薛岳打算充分发挥长沙这个炉底的作用,把日军吸引过来,然后聚而歼之。
日军在新墙河、汨罗江防线先后击败川军第20军、滇军第58军和第37、99军,在42年元旦前夕进抵长沙城下。阿南惟几觉得进攻神速,胜利在望,却不知是薛岳有意放他们进来。
日军第3、6、40师团从三个方向包围长沙,很快发起攻城。守卫长沙的是李玉堂第10军,全城制高点岳麓山上还有一个重炮旅,这可是蒋介石的宝贝疙瘩,装备两个团的美式榴弹炮,居高临下,能够压制住日军进攻部队。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记载,李玉堂命令第3师、第190师、预备第10师各负责一个方向,坚决顶住日军。预备第10师原本是预备队,奉命渡河入城后,师长方先觉命令调走所有船只,抱破釜沉舟之决,誓与长沙共存亡。1月4日,日军发起总攻,一度冲进城区,敌我双方展开巷战。
军长李玉堂在指挥部吃馒头喝稀饭,忽然一颗子弹打穿玻璃击碎了桌上的盘子,并把李玉堂的筷子打断。李玉堂扔了筷子,用手捏着桌上的大头菜就吃。看到军长如此镇静,在场的部属都有信心,认为一定能将日寇打出长沙去。
就在日军攻击长沙的同时,薛岳已经命令“天炉”发动,第九战区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日军发起了全面反攻。1月4日黄昏,日军第3、6师团放弃攻城,仓皇向北突围。
日军无论到哪里,都会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第6师团奉命攻击杨森第27集团军,为全军打开退路,却被第4、26、78军包围,一场苦战后,第9旅团的山崎大队被全歼。
阿南惟几派第3、40师团去救援第6师团,可这两个师团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去救援。直到1月12日,第6师团才在大批日军轰炸机的掩护下逃出重围。
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大胜而结束,我方伤亡29849人,毙敌33941名,重伤敌23000名,日军只承认1591人阵亡,4412人受伤。不过,有一个数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被俘的日本军人有139名,最高职务是中队长。
抗战打了这么多年,生俘的日军少之又少,每次会战不过几名或十几名,军官更是稀少。而这次俘虏139名,证明日军士气之低落,真实伤亡数字肯定不止他们战报上那么一点。日军自己承认:“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得以恢复。”
正当法西斯肆虐世界最猖狂之际,唯有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了大捷,令全世界对中国抗战刮目相看。长沙这座英雄城市顶住了日军的三次进犯,成为中国坚定抗战的象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