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一名高三学生在生日当天,跳河身亡;2018年3月,8岁的小女孩因为妈妈不同意买签名书,从十楼跳下,当场死亡;2019年3月,9岁男孩打破学校玻璃选择跳楼致身亡;2019年4月,上海卢浦大桥,一名17岁男生与妈妈发生争执,跳河身亡…………
根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名死于自杀,还有8名自杀未遂。
为什么孩子在遇到挫折、跟家人朋友发生矛盾时,会先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呢?现在的孩子在忙碌的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学习压力,从身体到心理都受到限制,还不被父母所理解。有人要说了,哪个不是背负着压力行事,大人要忙工作、忙家务、忙孩子,一样不被孩子理解,难道个个选择去自杀吗?
当然不是,大人思想成熟,遇到糟糕的事情时,会自己找办法调节压力。那为什么孩子遇到难题选择退缩、失败了就放弃,甚至在压力大的时候会极端行事呢?是因为他们抗压能力不够,也不知道要如何去缓解压力。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压力呢?或许我们可以在,日本作家久世浩司创作的《抗压力》育儿篇一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父母帮助子女培养抗压力,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面对挫折。
作家久世浩司是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也是日本积极教育协会代表理事,积极心理学认证培训师,并且在NHK教育电视台受欢迎的教育节目《引导教育》中出任嘉宾,节目介绍了作者以讲师的身份开设的“亲子抗压力讲座”的情况。
作者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抗压力”,所谓的抗压力是指在应对逆境、困难和强大压力的时候,个体的精神和心理适应的过程。
著名的商业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也提到:与学历、经验以及受过的培训相比,个人抗压力的水平决定着谁成功、谁失败。
所以说磨练抗压力,对帮助孩子在进入社会后获得成功,享有幸福人生有重要作用。
抗压力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呢?
外因来说,首先是稳定的家庭。从爸爸妈妈感情和睦,交流轻松,即使出现矛盾 ,也能心平气和的解决,这些都是能够培养孩子抗压力的家庭环境的特征。
其次是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做事态度、说话口吻甚至思考方式都能影响孩子,尤其是容易受到悲观的父母的影响,那样孩子也会变得消极。所以为了给孩子带来积极正面的性格,父母应该成为一个好榜样。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抗压儿童必备的五个重要内因。
一、自尊心
自尊心也叫“自我肯定感”。消极的孩子大多有一个特征,就是觉得“我不行”,一道题还没开始,就退却了,并且总会觉得自己是所有兄弟姐妹之间最差的那个。自尊心过弱的孩子,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会出现不自信、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现象。
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和幸福地成长,自尊心是很重要的,不过自尊心的提高并不是万能药,重要的是培养均衡、稳定、不过强或过弱的自尊心。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中着手,培养出有适度自尊心的孩子。
1、找到孩子的性格优势。
有的孩子迫于家长的压力,会每天按时写作业、守规矩、对客人亲近……,这些或许可以看作是优点,不过并不是性格优势,因为孩子不是自愿做这些事,只是迫于家长的威严或者想要讨好父母,而不得不做。这就是优点和性格优势的区别。
作者所说的性格优势是指:在需要进行表扬或者受到他人质疑的时候,能够保有自己个性或体现活力的积极的性格特征。比如,好奇心、创造力、勇敢、正直、幽默等等,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优势,父母需要帮助他们找到这些性格优势,并且寻求发挥的方法。
2、对过程和行动进行表扬。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只是会讲简单一个词语了、会自己走路了、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我们都会激动不已的夸奖他:“你真棒”、“你真是一个天才”。可是等孩子长大了,父母渐渐变得有了功利心,会开始比较,会把成绩放在第一位,会忽视掉孩子其他的优点,于是开始吝啬自己的夸奖,把孩子所有的事情唯结果论,好像只有考出了理想的成绩,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孩子”。
其实,父母还是应该像孩子小时候那样,毫不吝啬的说出你们对他的夸奖,不要只重视结果,也要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行为,这是增强孩子自尊心的秘诀,也是他以后踏入社会,遭遇打击时的力量。
3、积极的安抚孩子
孩子放学回来微笑的跟他说“回来啦”,写完作业摸摸头说“你真棒”,孩子主动做家务你说上一句“谢谢你”,这都属于积极安抚。
家庭中最害怕的是无视和理所当然,孩子作业写好了,帮你分担家务了,你全部无视他的努力,觉得这是他本来就应该做的。缺乏安抚的状态一旦成为常态,家人之间的纽带会减少,在这种孤独、缺乏交流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自尊心是无法健康发展的。
拥有适度自尊心的孩子,能肯定自己,不妄自菲薄,承认拥有自我价值,哪怕身处逆境,对自己也是持有肯定态度,面对困难,他们内心强大,有一种决不认输的倔劲。
二、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能力是指,在其他人放弃的时候,,自己能够控制感情,耐心的继续向前努力的能力。很多孩子一旦失败,就会抱怨、气馁并且闷闷不乐,甚至是莫名的焦虑,积蓄的怒气随时会爆发,整个人处于崩溃的边缘,孩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的表现。
我们知道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可以影响孩子抗压力的,脾气暴躁、消极处事的孩子往往有同样一个经常发火、莫名烦躁的父母。所以在情绪调节能力方面,父母需要从自己做起。
首先,探究消极情绪产生的根源。
举个例子,孩子写作业磨蹭、起床拖拉的时候,我想你肯定变得很急躁,按耐不住催促甚至呵斥的心情,这就是愤怒的消极情绪,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引起愤怒情绪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权利被夺走了。比如,他不肯写作业,你心里肯定在想,“我每天就只有在你写完作业睡觉后,才能休息会,你居然还磨磨蹭蹭”、“本来上班被老板训一顿,心情就不好,回到家你还来惹我不开心”……。看到了吗?你生气的只是孩子不听你的话,没有按照你的计划行事,所以你愤怒了,对孩子发火了。
还一个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焦虑情绪。担心孩子只知道玩,不爱学习,担心他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会落后于人,所以很容易把这种焦虑作为二次情绪蔓延开来,随后开始对孩子责骂。
消极情绪产生的时候,你需要查明原因,知道自己不经意间火冒三丈训斥孩子这个冲动行为的背后有什么的原因后,学着去驯服自己的消极情绪,那样你就不会容易被情绪支配而批评孩子了。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后,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寻求调节情绪的方法。
作者在《抗压力》一书中,教了一个方法,只需要简单的三步。
第一步是“平复”。父母可以数“一、二、三”帮助孩子进行深呼吸,或者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一起看他喜欢的书,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孩子情绪稳定下来。
第二步是让孩子通过倾诉将内心残存的负面情绪释放出去。也叫做给情绪“命名”。就像我们身体不舒服,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心里就会开始紧张,但是医生给你检查之后,知道了疼痛的原因,你的心情就会放松下来。很多孩子不善于表达,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郁闷,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情绪的名字。比如:悲伤、生气、羞耻、懊恼、寂寞、苦恼、迷茫、疲惫、忐忑、恐惧等等。
第三步是“共鸣”。孩子知道了父母注意到了自己的情绪,是非常开心的,就好像父母在对自己说,“哦,我知道你刚刚怎么了,没关系,爸爸妈妈陪着你。”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了,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孩子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当孩子无法妥善调节情绪的时候,便到了需要父母帮助孩子的时刻,一起齐心协力赶走消极情绪吧。
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人可以适当控制消极情绪,提高积极乐观的情绪,生机勃勃地生活下去。为了能够过一个美好而又丰富的人生,这种能力不可或缺。
三、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意味着,认为自己只要想做,就可以做到,即使是在他人认为难以完成的场合下也能坚持到最后。
在很多孩子当中,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他们浑身上下充满了自信。这种源于自我效能感的自信是帮助我们战胜逆境 不可或缺的工具。
那要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呢?
1、从称赞“你很努力”开始
有很多的父母是唯结果论,看到孩子题目做错了,就会直接定论他没认真,可其实他为这道题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终于凭借努力做出来了,充满成就感的拿给父母看,结果遭到父母劈头盖脸的责骂,可想而知,他的心里得有多难过。
如果父母换一种方式,先认可孩子努力答题的过程,再指出他的错误,鼓励孩子下次做的更好,我相信孩子下次真的就会更好。善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父母会用”只要去做就会成功“的思路鼓励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
2、通过反复练习提升自我效能感
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从一个对篮球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为了喜欢的晴子小姐而加入湘北篮球部,后来成为湘北篮球队的大前锋。一周投篮2W次,如此反复的练习,才成就了他在篮球队的地位。
不管是学习还是体育当中,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的 一个合适方法就是反复练习。一旦技术得到提高,便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因而自信也会日益增长。
3、父母的逆境故事是孩子最好的参考
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当年也和他一样,犯过同样的错误,不管后来发现了解决办法,成功了避免的更大的错误发生。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知道,失败不可怕,爸爸妈妈也一样会遭遇挫折,我们只需要在遭受困难的时候找到解决办法就可以了。
父母小时候的战胜逆境的经验之谈和教训,对孩子来说是绝佳的榜样。
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遇到难题不会逃避,会坚持到最后,即使失败了也会重拾信心,他们都能够以坦坦荡荡的态度直面挑战。
四、乐观性
抗压力强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乐观。
乐观者会更容易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在平时的学习和其他项目中也更容易表现的出色。反之悲观者,会拉低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力,也会给生活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
孩子在价值观还没形成的时候,会有悲观、消极甚至极端的想法,这些都是受什么的影响呢?
·遗传
·对父母悲观言行的模仿
·来自老师或者教练的消极批评
·带来无力感的消极经历
这四个因素中,父母的言行影响最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请注意不要使用悲观的措辞,更不要说,“生了你有什么用,什么都不会,还跟我顶嘴”,这些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悲观心态。
在发现孩子心情低落的时候,想要缓解孩子的不安,首先要体贴地观察发现,接着让孩子平静下来,最后将不安情绪推迟,等孩子冷静下来,情绪的强度和牢固程度会有所减弱,不安可能就消失了。
乐观的人对未来有明朗的展望,会积极的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难也能继续前进。
五、社交技能
这是能够与周围人发展良好的关系,从而在遇到困难时不会陷入封闭的思考,能够从逆境中脱身的技能。
现在很多家庭都出现关系淡薄的现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越来越难出现,更多的时候是各玩各的手机,这样的家庭缺少沟通,容易积累愤怒和不满等负面情绪,从而爆发争吵。如果想要培养抗压的孩子,父母能够做的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多沟通,正是因为现在孩子体验人际情感联系越来越淡薄,所以发展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变得尤为重要,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最大的支持者。
那么,我们如何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呢?请务必记住下面三个关键词。
·陪伴
·尊重
·信任
边玩手机边陪孩子不叫“陪伴”;忽视或者敷衍孩子的请求不叫“尊重”;说好放手,却又时刻监察,也不叫“信任”。
作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关心孩子并陪伴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可以跟同学朋友平等自信的交流,遭到困境时,人际关系会通过语言沟通等方式为其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久世浩司写的《抗压力》一书告诉我们,培养“抗压儿童”需要从五个领域着手:自尊心、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乐观和人际关系质量。详细的告诉了我们需要强化的领域,以及具体操作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它无疑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有时候父母会崩溃,会责怪孩子不够理解自己。虽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有当顺利和挫折都经历过,人生才是有意义的。父母学会了如何对抗挫折,学会乐观的看待事物,孩子也能学着乐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希望新闻里的此类悲剧再也不要发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