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惰化
想必最近大家都在为大创的事忙得不可开交,相信在完成项目申报书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的组员一开始工作性高,到了做事情的时候就开始偷懒,要么搪塞敷衍,要么拖拖拉拉,很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其实不只是大创,在平时上课的小组作业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在一些需要小组讨论的作业中,相信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一种情况:积极的那几个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总有一两个不积极的同学在那低着头玩手机。
还有一个最经典的例子:“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惰化现象。
01
- 什么是社会惰化 -
1883年,法国人马克斯•瑞格曼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先让实验者单独拔河,记录下他们用的拉力;然后又让全部实验者一起拔河,再记录下他们每一个人用的拉力,结果显示在群体中一起拉时比单独拉时一个人所用的力量明显减少。这种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每个成员所付出的努力会少于单独完成工作时的总和的现象就是社会惰化。
Part 2.
社会惰化出现的原因
(Spring)
人们总说团结就是力量,那么为什么人们聚在一起反而会出现社会惰化现象呢?
结合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社会惰化现象,不难分析出造成社会惰化的原因:
1.分工不明确
分工的不明确会导致小组成员不知道要做什么,当不知道做什么时,大多数人会选择什么也不做。
2.标准不明确
标准的不明确也会导致社会惰化,在完成大创时,虽然有了明确的分工,但是没有一个标准,那么就会有人选择敷衍。
3.小组成员的兴趣或意愿不大
想必大家都有过被逼着完成一件事的情况,作业就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例子,当你不喜欢这一学科时,那么你大抵会敷衍地完成这个作业甚至一直拖着,直到期末才去做.这和完成小组作业是一个道理。
4.缺少对个人工作的评价
通常,小组作业的评分都是小组成员统一一个分数,这就缺少了对个人工作的评价,当自己的努力不能让大家看到时,成员的积极性将大幅下降,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公司都讲究个人业绩的原因。
如何解决社会惰化?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社会惰化,彰显出团结的力量呢?
其实避免社会惰化的措施就是以上的原因.这提醒我们
在小组组队时,要寻找真正对这件事情感兴趣的人。
在完成任务时,要明确分工和完成的标准,要让每一个成员知道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才算完成。
在结束任务时,不仅要重视集体的成果,更要关注个人的努力。
*图片均由AI生成
|The end|
编辑|王贵林
审核|张舒雅 翟冬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