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谈现代法西斯主义,这里不去讨论罗马时期的定义和这个词的意义沿革,而是聊聊“现代法西斯主义”为什么会产生、什么时候会产生、原理是怎样的?
为什么法西斯主义会出现于非理性主义的德国、宗教保守的意大利、忠君保守的日本和现在的俄罗斯、中国民间呢?
本文为笔者原创,是哲学学习的随笔作品
那我们就开始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对法西斯主义的认识还是懵懂迷茫的,直到进入到总结清算环节,才开始对法西斯主义进行系统的反思,这其中有两条不同的批判道路——
第一条路线是根源于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
对于尼采和纳粹理论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说不清理还乱的纠缠中。一说纳粹的理论来源直接于《权力意志》,可经过调查,发现《权力意志》此书并非尼采生时原著,而是尼采的妹妹有意选择修订来误导的——这么看这本书虽然基于尼采原稿,但也只能作为一种尼采的解读方向
另一个问题,关于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是纳粹党员,并在早期有政治上直接支持纳粹政权,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作为二战时德国战俘营的宣传材料——萨特和利科在二战中被俘时,就是在战俘营中翻译和研究《存在与时间》和胡塞尔著作,以至于德军战俘营被戏称为“法国现象学培训基地”。而海德格尔在著作中对理性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反思,更加坐实了“纳粹是非理性主义的结果”的这个判断。二战末期,海德格尔同样受到纳粹监控和排斥
由于纳粹本身和尼采、海德格尔的种种牵扯,最先被拿出来反思批判的就是尼采和海德格尔代表的非理性主义。这其中批判的代表者是赖希——
赖希是一名精神分析学派和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名理性主义者,最早对法西斯主义从非理性主义角度做了全面的批判,他的观点如下:
1.赖希认为,性压抑会直接导致精神神经病,而对性的态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用来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特别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要求性和生育的绑定——也就是法西斯的第一个特征,即“普遍的性压抑”
2.赖希认为法西斯主义是现代社会结构的产物,是“权威主义机器文明中被压抑的人的基本情感态度”。这不是一个或两个法西斯领袖的行为,而是大众的非理性性格结构的表现。法西斯主义的精神是一个个“小人物”的精神,这些小人物被奴役,既渴望权威,同时又喜欢造反,是性高潮无能的人的性格结构纯粹生物病态的表现。
3.赖希认为,要阻止法西斯主义的再次产生,必须要进行抓住事物本质的理性革命。法西斯主义的表现,情感疾病、显示性的混乱思维、屈服、情感奴役、自我伤害、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等等,都是资本主义刻板、单调生活的一种紊乱,是生活的机械化所固有的,尤其体现在非理性主义和性压抑上
从上面的观点看,赖希是一个完全的理性主义者,把法西斯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普遍的性压抑联系起来
可恰恰相反,另一个角度,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条批判道路,认为纳粹是理性主义的悲剧和恶果。这个路线的代表是波普尔和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波普尔严厉抨击了马克思主义和纳粹主义,并将其归结于理性主义及其产生的还原论幻象。他指出,从柏拉图开始,理性主义要求的还原论诞生了极权主义,并以乌托邦的形式诞生了黑格尔、马克思和纳粹主义,并把他们作为科学精神——也就是“开放社会”的敌人。此书影响深远,把英美一直以来对理性主义的拒斥放到了明面上来说,也就是说,波普尔认为法西斯主义是理性主义和乌托邦的结果,这个结论甚至和海德格尔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不谋而合
现在问题出现了,到底法西斯主义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的结果呢?以上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理性-经验(非理性)之争甚至构成了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分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现在也就是笔者出场的时候了
首先我们要进行界定,黑格尔、马克思确实是理性主义的,而尼采是非理性主义的,而英美一直是经验主义、拒斥理性的
我们用一段马克思的政治-社会生活-观念三段异化论方法来分析
起初,以黑格尔为代表的19世纪哲学,确实是纯理性、纯观念、纯思辨的——但这一现状从理性主义被定为官方政治学说开始发生了改变,理性被参杂上利益的目的,却要求民众去建设乌托邦,这样的必然结果也就是极权主义。所以这时,异化产生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的不一致中,民众开始了普遍的非理性主义倾向。马尔库塞等人指出,极权主义的世界观起源于对生活的合理化组织和19世纪枯燥哲学思想的反动。而社会普遍的性压抑,更是把这种倾向愈演愈烈
基于以上,我们得出来法西斯主义的几个产生条件:
1.当政者把理性主义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并立志建立乌托邦
2.由于这种政治上和现实社会生活的不一致,民众普遍异化出了非理性主义倾向,体现为既渴望权威,同时又喜欢造反,包括情感疾病、显示性的混乱思维、屈服、情感奴役、自我伤害、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等等
3.越是有全社会普遍的性压抑,这种倾向就越严重
那什么样的地区不会产生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呢?
1.以经验主义为主,拒斥理性的加尔文主义底色自由主义地区,比如英美
2.从民众到政府,都放弃越过越好可能性的乌托邦主义的地区,比如现在的北欧,以躺平为主
3.自由主义占主流并且性压抑较少的地区,比如法国
什么样的国家容易产生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呢?那就反过来想就对了
最后,我想用现代民族主义之父、德国古典哲学家、辩证法“正、反、合”三段论范式发明者费希特的人生履历作为结尾
费希特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拉梅诺。父亲是织带子的手工业者,家境贫寒,9岁时得到邻人的资助开始上学。1774年进波尔塔贵族学校,课外读过该校禁读的G.E.莱辛的著作。1780年入耶拿大学,1781年入莱比锡大学神学系,接触过B.斯宾诺莎的哲学。1788年因经济困难,弃学赴瑞士的苏黎世当家庭教师,结识了当地狂飙运动的代表人物J.K.拉法特等。1790年重返莱比锡,计划创办杂志未成,再任家庭教师,并开始研究I.康德哲学。1790年,他结识了德国著名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约哈那(JohannaRahn)并被她深深吸引,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同年,他开始研读康德的著作,这对他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91年,他前往哥尼斯堡拜见康德。为了让康德了解他,他基于康德哲学写了一篇研究康德批判哲学和神学领域之间联系的宗教长文《试评一切天启》(Attemptata Critiqueof All Revelation)。康德读后大加赞赏,不仅赞助出版了这篇文章,还推荐费希特前往大学任教。由于一些不知名的原因,此文被匿名发表了,让人们以为是期待已久的康德自己对于宗教的批判著作。之后康德澄清了事实并公开赞扬了这部著作,这个事件使得费希特在哲学界的声名大振。1793年再去苏黎世,被任命为耶拿大学的哲学教授,并结识了平民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等进步思想家。
1794年,费希特成为耶拿大学教授,主持康德哲学讲座,并完善他的哲学体系。此后他陆续发表了《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自然法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等。1798年,在他担任《哲学杂志》责任编辑的时候,收到了一篇宗教怀疑论的来稿,虽然费希特不赞同作者观点,但由于他坚持出版自由,还是将此文发表。这篇文章后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攻击费希特是个无神论者。费希特在耶拿大学的课程一开始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后来,学生批评他过于清教主义,教师认为他不够虔诚,最终,被迫于1799年离开耶拿迁居柏林。1806年,普法战争爆发,费希特担负起宣扬爱国主义的任务。1807年,他回到法军占领的柏林,发表了著名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同时倡议建立柏林大学。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费希特担任第一任校长。1813年柏林保卫战爆发,城中挤满伤员,瘟疫流行,费希特的妻子参加了照顾病人的工作,不幸感染斑疹伤寒并传染给费希特。费希特夫妇于1814年1月先后去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