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网络时代价值观的特征与建构

网络时代价值观的特征与建构

网络时代价值观的特征与建构当前,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正处于一个空前快速的扩张期,海量的信息数据、纷繁的文化生态、多元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当前,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正处于一个空前快速的扩张期,海量的信息数据、纷繁的文化生态、多元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既要看到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要重视互联网之于人的心理、认知、趣味和价值取向等的深层影响。

从网上到网下,互联网全面渗透社会生活

现阶段,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优势平台,其媒体属性不断得到强化,互联网正由信息“转载”“引用”“整合”的平台向新闻“原创”“首发”“评论”的平台转变。如今,中央新闻网站、大型门户网站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主渠道,互联网媒体的地位获得了各方认可。

与此同时,互联网增强了个体的能动性和话语权。随着云计算研发和应用步伐的加快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即时生产、实时交互和自由流动。个人“随手拍”“微博晒”让“随时随地、现场直播”成为“家常便饭”。藉此,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突发事件的信息源头,“草根话语”的权重明显增强。

社交网络也深度影响和改变着人际关系格局。微博不仅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围观改变中国”的典型案例,同时推动信息生成和传播进入“碎片化、个性化、分众化”时代,“微营销”“微电影”“微小说”的出现,则让“微概念”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而微信的应用,则建立了全新的网上人际群落,使人们的数字化生存体验更加丰富、立体、多样。

由外在到内在,互联网深刻影响价值观念

深化认知和宣泄情绪共生。“深度网民”(网龄长、网络应用和依赖程度较深的网民)拥有完整深入的网络体验,能够高效获取信息,紧跟社会节奏,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较为深刻,言行普遍理性、克制。而“一般网民”则更多地把网络看作娱乐、实用的工具,侧重于对即时需求和个体宣泄的满足,其网上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特征。特别是在网络舆论此起彼伏的当下,这一特征容易被放大。

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并存。网络强化了人们的自由精神、平等思想、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网络咨询、投诉、举报、求助,已成为人们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也增强了网络民主监督的效力。同时,网络也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营造了新的公共空间:网上政务公开、网络问政,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在各类听证会上,网民代表已成为较为固定的群体;众多社会热点背后,总有网民的集体探究和深度问责。

“后现代性”和非主流性强化。网络传播特征和网络文化特点既迎合了“后现代”价值取向,又反过来深化了“后现代”体验。以网络恶搞为例,它采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通过拆解、拼贴、移植、重组、戏仿等手法进行戏谑和娱乐,消解了传统审美体验的正统性和严肃性。在娱乐至上、“眼球”至上的网络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美,在虚拟空间里被模糊定义,甚至出现以丑为美、以感官刺激为美等颠覆性的审美取向。

自我为中心和道德感弱化。网上人际联系多依托于兴趣、爱好、性格和个人发展需求,能够轻易建立起比现实社会更强大的人际脉络,但也容易产生“自我为上”“以我为主”的个体心态,容易导致集体感、责任感、相互尊重意识甚至法制意识淡化。这既是精神信仰缺失的体现,也是道德感弱化的反映。悲观主义、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冷漠心态、暴力论调不断冲击着主流信仰的社会基础。

变被动为主动,用网络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疏导为主,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主流媒体应当积极介入网络虚拟空间,发出权威和理性的声音,避免各种网络噪音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干扰。要善于用实地调查、深度报道等方式,探究事实本源,查证事件真伪,用富有理性、建设性的精神,回应网络质疑,揭露网络谣言,弘扬网上正气。要推动政府做好信息公开,通过媒体议程设置,回应网上诉求,引导网上舆论,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灵活变通,增强主流话语的贴近性。要努力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的话语表达。善于根据不同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特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嵌入,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互动。一方面,要转变思路,加强学习,学会与网民平等、理性地对话交流,做到言之有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意见领袖的中间作用凝聚人心,壮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共同体”。

重拳整治,强化监管制度的威慑力。要长期开展互联网及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网吧、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取缔违法网络文化产品和不法网站。对于那些打擦边球的网站,要约谈诫勉主要责任人,果断处分相关责任人,及时关闭问题版块。在广开言路的同时,要做好互联网舆情监管工作,营造健康、纯净、充满活力的网上环境。

聚焦个例,激发网上典型的正能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网络高频词汇“最美”的出现让这些“草根”人物背后的感人事迹受到网络追捧。要主动借助网络平台,对那些来自平凡社会生活中的“本能”力量辅以更广泛的传播,将这些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正能量释放出来,提升人们的道德自觉、信仰自觉和行动自觉。(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上一篇: 工程造价实习目的及工作内容
下一篇: 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