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刘子墨所著的《十二人格》的摘抄与整理。
反社会型人格(更接近本质的称呼是无情型人格,全能控制与恶意自大,男多于女,“戾”,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人格类型)的特点:
①寻求支配,剥削、控制他人(爱人与朋友就是工具,就是压榨的对象)。
②回避亲密,掩盖脆弱,以免自己的弱点被他的利用。
③反复说谎,为自己的利益或者快乐而欺骗他人。
④通过违反法律及社会规范的行为来寻找刺激。
⑤对于自己的不当行为,常常寻找正当化的借口。
⑥有时会对别人的恭维,怀有敌意。
⑦易怒、有侵犯性,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斗殴或暴力行为。
⑧冷酷无情,漠视他人的安全,缺乏共情能力。
⑨一贯的不负责任,表现为反复地出现不能坚持工作、欠债不还等行为。
⑩没有愧疚感,表现为伤害、虐待他人或偷盗他人物品之后,仍心安理得或无所谓。
⑪最大特征就是:对他人的冷酷压榨。反社会型人格者对他人持有的是掠夺性态度,非常冷漠,常常做出侵犯他人权利的事情。
⑫智商比较高(反社会型人格者的智慧高于人类智商的平均水平),迷惑性极强。
其他特征
①反社会型人格特质中比较突出的是,不负责任和不可靠、自我中心主义、冲动、不能拥有长久的关系、表面上很有吸引力、缺乏爱等。
②反社会型人格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蔑视,甚至仇视社会规范与常识。冲动、易怒,行为极端,不记后果。精神变态的反社会型人格者通过蔑视法律、草菅人命,获得一种全能控制的快感。
③反社会型人格者最常用的社交策略:利用他人的友善进行欺诈。他们通常先假装友善、慷慨、合作,然后进行欺骗。并且这种人不仅存在于职场中,生活中也不少。
④反社会型人格者往往因智商较高,又自命不凡。他们对任何人都没兴趣,对异性没兴趣,对家庭没兴趣,对孩子没兴趣,对照顾老人也没兴趣。他们作案手段残忍,心理素质高于常人。
⑤反社会型人格者(不一定就是罪犯)在情感方面,天生:天生没有怜悯之心,是道德感淡漠的人。他们天生没有愧疚和后悔的情感,通俗的说,就是没良心。他们没有同情心,在损害他的利益时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
⑥对于更高级的情感,反社会型人格的根本体会不到,比如,他们能够知道歌词的意思,却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妙。但是她们通过观察、模仿,也可以成为浪漫、风趣、仁慈的人。再比如,反社会型人格者对待爱情,宛如解决一道数学题,为会为了得到某个人而结婚,却很少会因为爱情而结婚。他们也无法真心地去爱自己的配偶、孩子、宠物。
⑦反社会型人格者有时会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满足自己的需求,一旦不如自己意就会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或者给别人难堪。
人格形成原因
1、有一种观点认为,关于反社会型人格的行成,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习得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受虐待,他的前额叶皮质就会发生变化,而这一区域正是大脑负责伦理的中枢。童年经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基因,反社会型基因可能会被激活,也可能会被抑制。因此,反社会型人格的行成是早年经历和基因表达交互作用的结果。
2、某些反社会型人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方式没有任何关系。一对完美的父母,仍有可能养育出一个反社会型人格的罪犯。行为遗传学的研究也表明,反社会型人格具有中等的可遗传性。
3、每个婴儿的全能感在童年过后必然逐渐消失。但人在成年之后,又或多或少会重新体验到全能感。比如你预感某种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幸运,于是采取了行动,后来被验证真的带来了好运,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全能感。然而,反社会型人格者的精神体验远不如常人丰富、深邃。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全能控制带来的快感才堪称极乐。
4、
而且反社会型人格的形成,一部分取决于基因,另一部分取决于后天环境(如在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反社会型人格倾向者高达4%,而在崇尚集体主义的亚洲反社会型人格着的比例仅为0.03%到0.14%。)。
以变态杀人狂为例,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最后发现他们大脑中负责自控力和同理心的边缘皮质、额叶和颞叶等部分位都是受损的、病变的,从而造成他们自控力、同理心的下降。可以说,心理变态是有着特殊生理病因的。
5、
进化心理学则认为,反社会型人格可能是一种特殊的进化选择。在原始时期,有些个体会基于自身能力,独自面对日常生活的挑战。他们采用相对高明的虐死手段,比如欺骗、作弊、偷窃、抢劫等作为生存策略。
也有学者认为,反社会型人格者是上古社会中负责战斗的人或狩猎者的后裔。上古时代,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人们必须在杀人的时候没有羞愧的感觉,才能在生存竞争中幸存下来
在犯罪这分面
1、不少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罪犯,在性格形成期都曾有的经历:严重的情感剥夺的经历。虐待会增强人们的反社会行为。
2、在社会转型期,有些人会将内心的戾气以极端形式宣泄下来,比如有些人遭遇挫败或不顺后,并不是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而是对整个社会进行报复,实行无差别杀戮,如纵火、砍杀幼儿园的孩子。
3、
非反社会型人格者的杀人犯和反社会型人格者杀人犯在杀人之后的不同表现:很多杀人犯在犯罪的时候,可能是无意进行的,犯罪之后会后悔,哪怕逃脱在外也会感到恐惧,而且对受害者的孩子、遗孀会有深深的内疚感。但精神变态的连环杀手就不会有这种心理。
因为对他们来说(常常游走在规则和法律的边缘),逃脱法律惩罚无疑是一种自以为高明的全能控制。反社会型人格者具有战胜他人或有意操纵他人的固有观念,这种狂妄自大是他们行事的动力。这种观念的极端表现,就是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对于极端的反社会型人格者,他人的存在无非是自己展示实力的对象。
4、警察在审讯一些反社会型人格的犯罪嫌疑人,经常会遇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及原因:他们对自己的严重罪行,比如杀人,供认不讳,却对轻微情节,比如顺手牵羊的盗窃,绝口不提。这是恶意自大的心理在作用,因为那些轻微的情节,会让嫌疑人觉得自己是软弱无力的。反社会型人格者缺乏一般人所具备的道德良心自我审查机制。
5、很多连环杀手甚至在法庭上仍具有迷惑性,看上去温柔体贴,有幽默感。他们很擅长跟人打交道,会吸引他人,开始一段自己一个人绝不会尝试的冒险旅程。
6、
几乎所有人格类型的健康个体,在迈向成年的时期都会体验到一种全能感。这是因为此阶段衰老还遥远无期,长大成人、大权在握的掌控感令婴儿期的全能感开始复苏。然而,一个人在成年早期的全能感无论有多强烈,现实早晚都会到来:身体渐衰,各种疾厄降临,死亡日益逼近。这些生活的真相也可催人反思,有助于人们认识自身的局限。而智商较低者的全能感较低,甚至早就被生活摧残的无影无踪。
所以连环杀手在侥幸逃脱法律惩罚后,会在中年时突然变得遵纪守法——这一现象虽然令人感到意外,却并不罕见。
金盆洗手、归隐江湖的根本原因:在于全能感的减弱,以及相应的全能控制欲望的减弱。
7、女性反社会型人格者为什么会少于男性的原因:而女性总是比男性更早的面临自身局限,更多的从实际考虑,比如身体柔弱、生理周期、易遭侵害、家务和养育之累等。
两种特殊的人格:
1、精神共情强型反社会型人格:有一种人反社会人格者,看上去挺正的,但是心狠手辣,靠着一路钻营而爬到公司最高层。他们的智商高于平均值,并且情商也颇高。他们无法体会情绪的细微变化或深度,但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出正常应有的情绪、常常表现的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他们心狠手辣,又善于操纵感情虽然没有外显恶行,但核心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却具有反社会性型特征。
2、嫉妒型反社会型人格者:一个人不可能夺取另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比如声望、容貌、智商、成功等,而这些都会令一些嫉妒型反社会型人格者感觉自己被抢了风头,甚至会因为嫉妒而毁坏或玷污别人的声誉。
怎样对待此人格者
1、除了极端的反社会型人格着难于治疗以外,大多数反社会倾向的个体在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后,心理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治疗。所以我们不能对一个反社会型人格者进行强制洗脑,最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
2、在某些特定的时代,反社会型人格者也会有用武之地及其原因:比如历史上的战争、起义、探索新大陆等时期,钟爱冒险、容易冲动和鲜有负罪感的“战士基因”就有了发挥的舞台。但在当今文明社会中,如果不能合理引导反社会型人格者,就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
具体做法
3、家庭教育方面:具有反社会型人格倾向的儿童比同龄人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如虐待动物、破坏公物等),父母就一定要拿出时间来陪伴、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度过这段危险期。
4、职业方面:如果一个人天性好斗,我们不妨顺应天性,找个适合他释放自己力量的合法职业,反社会型人格者不会因危险而担忧,他们会本能地追逐风险所带来的兴奋。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追求冒险与刺激,使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正当职业。
比如,跳伞、格斗、赛车、拳击等活动就能满足他们的冒险心理。如果反社会型人格者能从事这类工作,那再好不过了。某些反社会型人格者带有“战士基因”,有主动追求危险的倾向,自我满足于“搏命“的欲望。如果能将职业选择和这种内在冲动相结合,比如,从事高空作业、海外救援等,就能使它们的冲动得以升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