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冲动控制能力差。

人格(英语:Personality)指人的性格或人的社会功能,我们可以通俗点的理解为“性格”,当然,也不尽然。无处不在说明人格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有无限种组合,环境,认知,天性,配比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格呈现。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现代对异常的判断受到四个维度相互作用的影响,这四个维度是:功能失调、痛苦、反常和危险。

1、概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是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征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是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征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该模式也被称为心理病态、社会病态或逆社会型人格障碍,DSM-5 将其归入B 类人格障碍。虽然DSM-5,将ASPD诊断标准放在了“人格障碍”这一章,但同时也将它编入了品行障碍。在ICD-10 中称之为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

1835年,德国皮沙尔特(Prichard)首先提出了“悖德狂”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知或揄能力方面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的名称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如今狭义的人格障碍,即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 1%~4%,在酒精滥用的男性,以及监狱、物质成瘾治疗机构或其他司法环境中的个体患病率可高达70%。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是女性的 3~5 倍。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早期并持续到成年。有研究发现,18~30 岁的患病率为 2.3%,而 65 岁时患病率低于 0.05%。在年轻、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有过不良成长环境的人群中,该病的罹患危险更高。他们可能会冲动地参与犯罪活动——监狱里大约50%~80%的男囚和20%的女囚可能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包括: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受损,侵犯他人基本权利和违反主要社会规范及价值观的行为倾向,以及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这类人具有欺骗性,为了个人利益或享乐反复地撒谎或欺诈他人。他们为了享乐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对别人犯下攻击、谋杀和强奸等暴力罪行。被抓住后,他们一般也不会忏悔,并且对自己给他人造成的折磨和痛苦无动于衷。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对他人基本利益的广泛忽视或故意侵害,主要包括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感情、待人冷酷无情;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和义务,经常违法乱纪;尽管建立人际关系无困难,但是不能长久保持;无内疚感,不能从既往经历特别是惩罚中吸取教训;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冲动控制能力差。这类人对挫折缺乏承受力,行为常冲动,并且明显不关心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们常常冒险,追求刺激而无视危险。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追求自己想要的,不考虑后果,并且不会感到任何悔恨或内疚。具体可能表现为:反复犯罪活动、打架或撒谎、冲动性行为倾向、不负责任、缺乏计划等。大多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也存在药物滥用,患有滥用药物的人中,约有50%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常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18 岁以前)存在品行问题,如经常撒谎、逃学、吸烟、酗酒、欺负弱小、虐待动物;经常偷窃、斗殴、赌博;破坏他人或者公共财物;无视管教、校规、社会道德礼仪,甚至出现犯罪行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成年人一般从童年起就表现出对社会规范的漠视和反社会的行为倾向,并且绝大多数在青少年中期就被诊断为品行障碍。

大量证据表明反社会行为(尤其是犯罪行为)受遗传影响。双生子研究发现,犯罪行为在同卵双生子中的同病率接近50%,而异卵双生子只有20%或更低。领养研究发现,与养父相比,养子的犯罪记录与生父更为相似。最可能关涉成人反社会性的基因是那些与控制冲动的5-羟色胺系统功能有关,以及与寻求和加工奖赏的多巴胺系统功能有关的基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一般在言语技能和大脑执行功能方面也有缺陷,与没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状的个体相比,有症状的个体(包括男性和女性)前额叶皮层体积更小。男性前额叶皮层特殊区域灰质比女性更少的倾向,有助于解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病率的性别差异。与其他人格障碍一样,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童年期的不幸和虐待有关。

反社会性人格_反社会人格xyy_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中的反社会性

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DSM-5诊断标准:

A.一种无视和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三项(或更多)症状:

❶.不能遵守关于合法行为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反复做出会被逮捕的行为。

❷.欺骗性,表现为反复撒谎、用假名,或为个人利益或享乐而欺诈他人。

❸.冲动性或不能提前做出计划。

❹.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反复的斗殴或攻击。

❺.全然不顾自己或他人的安全。

❻.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能保持稳定的工作表现或履行经济义务。

❼.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不在乎,或将其合理化。

B.个体至少18岁。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始于15岁前。

D.反社会行为并不仅仅出现在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内。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一般认为自己不需要治疗。只有在婚姻不和、工作冲突或被监禁的时候,他们才可能被迫接受治疗。然而,他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前的处境归罪于其他人,而不是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此,许多临床医生对通过心理疗法有效治疗这种障碍并不抱太大的希望。锂制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被成功用于控制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冲动和攻击

5、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

(1)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一样,都存在固执、肤浅以及缺少同情心,但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没有冲动、攻击以及欺骗的特征, 而且通常没有童年期品行障碍或成年期犯罪行为的历史。

(2)边缘型人格障碍

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相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情绪相对更稳定, 攻击性会更多。

反社会型人格者并不多,但是危害极大。推荐大家去看两部电影,都讲反社会人格的,一部叫《发条橙》,一部叫《落水狗》。它们都是讲反社会人格者的故事。

反社会人格xyy_反社会性人格_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中的反社会性

参考文献:

1.郝伟、陆林主编.精神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法】弗朗索瓦•勒洛尔/【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著.欧瑜译.无处不在的人格.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3.【美】苏珊·诺伦-霍克西玛著,邹丹 等译.《变态心理学》(第6版,DSM-5更新版)[Abnormal Psychology(6th Edition)].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上一篇: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下一篇: 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