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辛
静心心理工作室
说到反社会人格障碍,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犯罪,这与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拥有较高的犯罪倾向息息相关。
那么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呢?
01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患者易于发生犯罪或违法行为,一般患者从幼年即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习惯。这也是反社会人格障碍与其他人格障碍最大的不同。
有研究表明,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有密切联系。
早期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儿童、青少年亦称为“问题儿童”或“犯罪倾向儿童”,长大犯罪的可能性会较大。
反社会型人格患者最容易破坏社会治安并造成危害结果,而且往往“犯罪成癖”,并常伴有“反社会性人生观”,也不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
这些违背社会行为、道德规范,损害社会或公众利益,难以教育和改造的特点使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成为所有的人格障碍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
通常,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对社会充满仇恨,而仇恨需要发泄,他们常因微小的刺激引起攻击、冲动和暴行,甚至不顾一切后果摧毁别人,似乎他们内心的声音是:“我这么不幸,你怎么能好过?”
而且,他们往往不会对自己的暴力行为有丝毫的内省和自责,他们不会有羞耻感和内疚感,道德感极其薄弱。
一般人往往在严重被伤害或惊吓的情况下才会做出一些冲动行为,例如激情杀人等,并且冲动过后往往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内疚和后悔。
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不会,他们心安理得地做出伤害他人的事,并且完全不会感知到被害者的痛苦。
02
以下三则新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
2018年4月27日发生的陕西某县的砍杀学生事件。犯罪嫌疑人在米脂三中上学时曾受同学欺负,因此怀恨在心,在米脂县第三中学校外巷道持匕首杀死9名学生,砍伤10人。
2018年6月28日,上海市某小学门口,一名男子手持菜刀砍伤了三名男童和一名女性家长,其中两名受伤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受伤男童和女性家长无生命危险。经查,犯罪嫌疑人黄某的作案动机是因为生活无着产生报复念头,进而行凶。
2018年11月22日,辽宁省某小学门前发生一男子驾车冲撞过路人群案件。造成5名未成年人死亡,19人受伤。据官方通报,犯罪嫌疑人韩某华近期因夫妻矛盾,轻生厌世,产生极端思想,采取驾车冲撞方式,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导致案件发生。
这三起案件虽然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但在某些方面却有很大的相似性:三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极端的攻击行为,致使多人死亡,社会影响巨大。
这种极端攻击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暴力”,而暴力最为相关的人格特质就是反社会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漠视他人权利的行为模式,通常带有冲动性、无羞耻感、无计划性、易激怒和高度攻击性等特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