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会议

作为202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的一场重要国际学术活动,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学语音学分会联合主办,由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和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联合承办,将于2022年10月20日至22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新时代语音学前沿问题”这一主题,特邀25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做大会报告,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研讨会拟邀请的报告嘉宾与报告题目如下。

D. Robert Ladd(英国爱丁堡大学)

报告人简介:D. Robert (Bob) Ladd,20世纪60年代就读于美国布朗大学语言学专业本科,197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在欧洲和北美洲从事博士后研究。1985至2011年期间任职于英国爱丁堡大学。2015年被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研究领域为语调、声调以及与语言相关的问题(比如语言与音乐的关系)。

报告题目:STRESS AS PROSODIC PHONOLOGY: SOME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Daniel Hirst(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报告人简介:Daniel Hirst,英国语言学家和语音学家,ISCA委员,ICPhS组织理事会终身委员。在语音韵律和音系学领域深耕五十余年。博士毕业后至2016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马赛大学的LPL语音和语言研究实验室任研究员。2012至2015年任教于同济大学。目前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名誉研究主任。

报告题目:MEASURING L1 & L2 PROSODY WITH AUTOMATIC RHYTHM AND MELODY METRICS

Dafydd Gibbon(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

报告人简介:Dafydd Gibbon,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语言学教授。研究专长包括计算语言学和濒危语言记录,同时关注计算词典学和言语的节奏旋律。发表了众多有关语言韵律、音系与语音的学术论文,主要关注尼日尔-刚果语系和汉藏语系语言,同时还发表了诸多有关语言学其他方面的文章。曾作为主编编著了两本关于言语技术参数和标准的手册,还作为共同主编编著了有关技术通信的著作。在从事西非语言记录、技术与教育方面工作期间,曾获象牙海岸荣誉勋章以及尼日利亚语言协会银禧奖。在波兰语言学与语音学会任职期间,入选波兰语音学会荣誉会员,获波兰波兹南市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终身成就奖铜奖。

报告题目:RHYTHM AND RESONANCE: FAILURES AND SUCCESSES IN THE SEARCH FOR PHYSICAL SPEECH RHYTHM

Hana Třísková(捷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Hana Třísková,捷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捷克查理大学汉学专业,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兴趣包括汉语普通话的音系与语音(特别是话语层面的韵律)和汉语普通话的发音教学法,旨在把汉语语言学和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汉语二语教学中。在捷克东方研究所、捷克查理大学以及捷克马萨里克大学教授汉语语音学课程。

报告题目:ANNOTATING CHINESE PROSODY: CHINESE PROSODIC TRANSCRIPTION (CHIPROT)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MMONLY WEAKENED MORPHEMES

Kiyoshi Honda(天津大学)

报告人简介:Kiyoshi Honda,天津大学外专千人。1976年毕业于日本奈良县立医科大学,曾任职于多家研究院所,包括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日本言语矫正和语音矫正研究所、日本金泽工业大学、日本电信基础技术研究所、美国哈斯金斯实验室、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以及法国巴黎第三大学。研究兴趣涉及言语产出以及包括肌电、立体电子内窥镜、高速数字成像、X射线微束追踪、无创光声门摄影以及其他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等言语研究相关的方法论研究。

报告题目:FURTHER APPROACHES TO EXPERIMENTAL SPEECH SCIENCE

曹剑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在研)。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IBM中国研究中心语音部顾问、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处理分会委员。主要学术专长:现代语音学和方言学、音韵学。主要研究经历:退休之前,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高科技863项目等9个基金资助项目以及若干横向合作课题的研究室集体研究工作。退休之后,先后主持了11个社科院老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工作。

报告题目:关于言语产生与感知机制研究的思考——来自一个独特的语言智障案例的启示

曹文(北京语言大学)

报告人简介:曹文,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学论丛》《华文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审稿专家和《中国语音学报》副主编。科研主攻方向和兴趣为实验语音学、应用语音学及语言资源跨学科研究。发表“Tone-3 Accent Realization in Short Chinese Sentences”“什么是理想的第三声——纪念林焘先生(1921-2006)”等论文数十篇,著《汉语发音与纠音》《汉语语音教程》《现代汉语语音答问》和《汉语焦点重音的韵律实现》等教材和专著数部,并先后主持整理与编辑了《吴宗济语言学论文集》和《现代汉语语音语调研究——沈炯学术文集》。

报告题目:汉语语调教学的框架和内容

陈轶亚(荷兰莱顿大学)

报告人简介:陈轶亚,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中心教授,莱顿人脑认知中心高级研究员,欧洲科学院院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荷兰奈梅亨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短期任教。是荷兰国家科学委员会、荷兰皇家科学院及欧洲科学研究理事会多个科研项目的主持人。对中国各方言的语音和音系及其演变尤感兴趣,同时也对类型迥异的其他语言(比如非洲语,荷兰语)较为关注。研究重点是从实验语音学,心理和神经语言学多角度探讨声调和语调中语言的共性和特性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体现。研究方法注重实验与理论的结合。现任Journal of Phonetics、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和《中国语音学报》编委,同时也是《牛津语言学研究百科全书》语音学编辑。

报告题目:THE MULTIPLEXING OF PITCH VARIATION FOR TONE AND INTONATION

陈忠敏(复旦大学)

报告人简介:陈忠敏,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语言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兼职教授,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语言研究集刊》主编;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董事,“李方桂田野调查奖委员会”委员(2015年8月始)主任;《中国语言学集刊》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兼聘高级专家。专业研究和教学方向:汉语方言学、实验语音学、神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

报告题目:音类的音征与语音演变

党建武(天津大学)

报告人简介:党建武,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至1988年于天津大学任教。1992年获得日本静冈大学博士学位。1992至2001年在日本ATR人类信息处理实验室工作,担任高级研究员。1998年起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1-2022年在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任教授。2002至2003年加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通信研究所(ICP),担任研究科学家一等职。2009年起加入天津大学。研究兴趣涉及语音科学的所有领域,包括语音信号处理、障碍语音和语音认知功能等。

报告题目:SPEECH PRODUCTION – FROM MORPHOLOGY TO BRAIN FUNCTIONS

端木三(美国密歇根大学)

报告人简介:端木三,美国密歇根大学语言学教授。于199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博士学位,并在复旦大学(1981-1986)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1991-至今)任教。研究重点是语言的一般属性,尤其是音韵学。

报告题目:AGREEMENT AMONG ENGLISH SPEAKERS ON WORD STRESS PATTERNS

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人简介: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大学语言科学中心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受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拉波夫教授,专攻西方语言学,1995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博士学位。现任SSCI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联席主编和《韵律语法研究》联席主编。曾任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5年)、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汉语应用学科教授及中文部主任。研究方向包括乾嘉“理必”与章黄学理研究、训诂学、韵律语法学、语体语法学、汉语历时句法学、汉语韵律文学史及汉语二语教学与习得。出版中文学术专著15部(其中4部被译为英文、韩文等)、英文学术专著2部,主编学术著作16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

报告题目:论汉语“轻重格”与“重轻格”的重音类型和语法功能

顾文涛(南京师范大学)

报告人简介:顾文涛,江苏扬州人,二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曾任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总部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情报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兼职导师、心理学院兼职导师,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言语听觉与康复科学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国际言语通讯协会ISCA与国际语音协会IPA联办的系列国际学术会议TAI的发起人与召集人,SCI、SSCI、A&HCI共同收录的语音学权威期刊Phonetica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报告题目:说话人特征对语音的声学与感知特性的影响

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实验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语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蒙古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实验研究丛书》主编,《民族语文》《蒙古语文》和《实验语言学》杂志编委。专业和研究方向为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实验语音学、实验音系学、演化语言学。到2021年11月,共实施和完成国家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除此之外,正在承担一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统战部的横向项目。用蒙古文、中文和英文撰写出版十几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正在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实验研究大型系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实验研究丛书》。

报告题目:关于音段声学空间分布模式图相似度与语言亲近度问题

孔江平(北京大学)

报告人简介:孔江平,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特聘人文教授,教育部文科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主任。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语言工程专业,语言学和语音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中国境内语言的语音生理、声学和感知研究;2)中国语言和乐律关系的声学和认知研究;3)中国语言融合和演化的计量研究。

报告题目:中国语言乐律的依字行腔

李丹(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人简介:李丹,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工程学院教育副院长,IEEE/ACM音频、言语和语言处理学报副主编,ISCA汉语口语处理特别兴趣小组副主席,第11届及第12届汉语口语处理国际研讨会(ISCSLP)主席。从90年代初开始从事语音和语言相关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语音和音频处理、口语技术、语音和语言的深度学习模型、言语中的副语言信息,以及语音和语言的神经基础。致力于将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各种现实世界的交流场景,特别是涉及言语、语言和精神障碍的应用。他最近的一项关于帮助口腔癌患者重新获得“说话”能力的工作引起了广泛的公众关注和赞扬。

报告题目:UNDERSTANDING AND QUANTIFYING THERAPIST EMPATHY IN CONVERSATIONAL SPEECH OF PSYCHOTHERAPY

李蕙心(香港城市大学)

报告人简介:李蕙心,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与翻译学系副教授,语音实验室负责人。研究方向是汉语方言语音,研究项目涉及声学、发音生理和中国方言(包括北京普通话、广东话和客家话)的感知。目前担任国际语音协会(IPA)理事会成员,也是《国际语音协会杂志》和《中国语音学报》的编委会成员。曾担任第17届国际语音科学大会(ICPhS2011)组委会联席主席,并召集举行中国语言语音国际会议(ICPLC2013),并担任多家语音学、语言学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题目:TRANSCRIPTION OF THE VOWELS IN BEIJING MANDARIN

李智强(美国旧金山大学)

报告人简介:李智强,美国旧金山大学语言文学与文化系教授。200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音系学、语音学、汉语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曾在语言学和汉语教学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各种主题的论文。著作《普通话语音习得与教学》(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and Teaching in Mandarin)于2019年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曾任国际汉语语言学协会(2014-2016)执行委员会委员,2012年第24届北美汉语语言学年会协办人,现任加州中文教师协会(CLTAC)主席,前美国中文教师协会理事会成员。

报告题目:汉语边界调的语音实现与习得(与李爱军合作研究)

李爱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李爱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副所长,研究员。专业方向为语音学,研究领域是言语韵律、语音习得和情感语音。现为《中国语音学报》主编,《中国语文》和《中国数据科学》编委,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智能语音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O-COCOSDA中国代表。

报告题目:汉语边界调的语音实现与习得(与李智强合作研究)

刘芳(英国雷丁大学)

报告人简介:刘芳,英国雷丁大学心理与临床语言科学学院副教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和统计学硕士学位。研究目标是了解人类大脑在产出和感知过程中如何处理语言中和音乐中的音高信息。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声调与非声调语言中的语音韵律、典型和非典型人群中的音高处理、语音/音乐的产生和感知、音高处理的认知和神经基础。

报告题目:PITCH PROCESSING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USIC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SPEAKERS

刘新中(暨南大学)

报告人简介:刘新中,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发音语音学实验室主任、暨南大学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语音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专长主要有汉语方言学、语音学、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已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译文80多篇。近年来承担的各类项目约14项,主要承担课题有“粤方言语音特征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汉语方言学大型辞书编纂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建设子项目:东南方言辞书编纂研究与数字化建设”“潮州话代表点方言基础词汇集成研究”等,参与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汉语方言地图集》,负责海南岛、雷州半岛和新疆的调查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有《广州话单音节语图册》《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广东海南闽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等;编著有《汉语方言语音特征调查手册》《潮州府城话语音特征调查手册》等多部;主编《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集;目前担任《南方语言学》杂志主编、《中国语音学报》编委。

报告题目:清鼻音——语音学特征和音系功能

莫碧琪(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人简介:莫碧琪,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中文学士学位,并在英国剑桥大学取得语言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她研究言语产生和言语感知,尤其是从跨语言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着手。近年来,她研究言语的音段以及韵律特性,特别侧重于韵律、尤其是词汇声调方面。不同语境下的言语习得是她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而词汇声调的习得是研究焦点。除了言语模式的理论研究,她的研究兴趣还包括司法语音学和双语心理词库。

报告题目:THE PERCEPTION OF LEXICAL TONE AND VOICE QUALITY IN SUZHOU WU

石基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报告人简介:石基琳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的系主任,并任职于语言学系。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同时具有业界和学术界的经验。曾在贝尔实验室从事多语言文字语音转换系统的工作;在2003年加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之前,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的教员。她的研究工作是跨学科性质的,是语言学、语音技术和语言教学的交叉点。研究兴趣是韵律在人类言语交际中的作用,研究项目包括汉语声调和语调、韵律建模、以及第二语言流畅性的韵律表现。

报告题目:A PHONETIC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MANDARIN TONE 2 SANDHI

陶建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陶建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源信息处理、情感计算、语音信息处理等。先后负责和参与国家级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40余项,在包括IEEE Trans、ICASSP、ICSLP、ICCV、ICIP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和成果曾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报告题目:声门波与声道对语音情感感知的影响

王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

报告人简介:王悦,现为加拿大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语言学教授兼语言和大脑实验室主任。在挪威科技大学获得英语学士学位和语音学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语言和脑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曾任职美国布法罗大学语言学系,担任汉语项目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语音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学习和认知科学。她利用行为、神经和计算技术,研究语音的产生、感知和加工,目的是更多地了解具有多感觉通道的大脑系统如何合作实现认知加工。

报告题目:MULTIMODAL MANDARIN TONES IN CLEAR SPEECH

袁家宏(百度美国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袁家宏,美国康奈尔大学语言学博士,百度美国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助理教授和语言资源联盟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数据语音学,语音技术,以及机器学习和语音学研究的融合。开发的语音强制对齐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语音学、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研究领域。曾主持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等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

报告题目:THE INTEGRATION OF PHONETIC KNOWLEDGE IN SPEECH TECHNOLOGY REVISITED IN THE ERA OF DEEP LEARNING

本次会议主要以线上视频会议方式参加,所有报告人需在9月底之前提交演讲录像,时长不超过30分钟,会议工作语言为汉语和英语,录制的演讲内容应为可公开的学术研究成果。每场报告之后将安排15分钟的交流讨论时间。

更多详细信息将通过“今日语言学”微信公众号和中国语言学分会语音学会网站推送,敬请关注。

上一篇: 留学必读:深入了解俄罗斯vak核心期刊的人文社会学内容
下一篇: 现在香港还有黑社会吗?如果有,他们目前的社会状况如何?中国政府对他们是什么态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