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个词很火:内卷,其实“内卷”这个词不是最近新出的(去年就有了),只是我最近听得比较多,所以就当它是一个还在热门的话题吧,那么该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流行和它背后的问题本质呢?
关于内卷意思的解读网络上五花八门,有一个拿鞋店比喻的解读很流行:
这些解读做了这么多比喻来说内卷,却没说到问题的本质,反而概念越来越混乱了:竞争一直都有,为什么这两年大家开始卷起来了?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不是一个行业或个人的选择可以左右的,为什么所有人不得不卷?为什么不增加工作岗位让大家都能各得其所呢?
还有一类甚嚣尘上的观点就是“内卷”是因为人太多了,人多岗位少就导致社会竞争越来激烈。其实把社会矛盾甩锅给人口也不是新鲜事儿了,二百多年前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论就是这类观点,按照他们的逻辑,内卷是必然的历史周期律,只有强者才配拥有资源,弱者只有的竞争中被淘汰,多余的人口只有被战争、饥荒、瘟疫消灭的命运。(关于人口论的反驳,大家可以看看我在豆瓣发的帖子:
)。人口论是浅薄无知的,把发展停滞的锅甩给人口过多不过是资本家和他们的乏走狗转移矛盾的手段罢了,是为掩盖自己的剥削行为释放的烟雾弹,虽然确实骗到了不少单纯的人们。这种观点最大的错误就是用静态而不是动态的眼光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除了会吃饭还会生产,人类的生存生活问题可以通过生产来解决,社会问题绝不是什么人口过多,而是社会生产的失调。人口论作为两百年前就有的陈词滥调,虽然早已经被证伪,但今天仍然有着许多人相信这些鬼话,这也说明当今的舆论工作做的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些歪理邪说是经不起反驳的,但是架不住它大行其道愚弄人民,这也正如毛主席所说的,“群众的头脑,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就会去占领”。关于人口论的论调,毛主席在《唯心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里也早就给予了严正的驳斥:
首先我用最简单的话语描述一下“内卷”的意思,不用这么多似是而非的段子,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下内卷就是指过度的极其激烈的竞争,是一种不良性的竞争,一种生产力的内耗。其实当今互联网语境下的内卷,与最早这个词的本意早已相去甚远。内卷最初源自人类学家格尔茨的《农业内卷化》一书,其定义——involution——描述的是农业社会无法进入工业社会时一种发展的停滞状态,与“进化”(evolution)一词相对。
比如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现在你们老家的公务员岗位是不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是大学毕业生就有希望考上,现在是哪怕小县城的考试也引来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竞争,这时用网络用语来说就是“太卷了”。实际上很多小县城的公务员岗位普通大学生的能力就可以胜任了,但是为什么竞争逐步加码到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来“神仙打架”呢?说到底,本质还是社会经济运行逐渐陷入瓶颈,经济增速放缓下大家不得不去竞争有限的岗位:以前研究生毕业能去更好的地方施展,现在机会少了也就只好回家竞争一个安稳职位了。所以,我觉得可以把考研、考公的热度看成社会经济运行的指标,这些追求稳定的工作越是竞争激烈,就说明去社会打拼越是艰难:当去社会上工作不是996就是35岁被辞退,大家自然就会觉得稳定的工作真香。
既然内卷不是因为人太多也不是人们崇尚竞争,那背后的社会与经济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生产力没有突破性的大进展。现代人类社会是建立在大工业体系上的庞大建筑,经济的基础就是工业,工业系统的正常运转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工业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体系:
简单地找了一张图,实际上工业系统比这复杂得多
工业系统大致的轮廓,分别是从自然资源到原料,例如采矿业、煤炭工业、石油开采;从原料到材料,例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钢铁业;从材料到机器,例如机械工业,小到阀门、水泵,大到机床、起重机,比如石油行业需要钻井的机器;从机器到机器,例如装备制造业;从机器到人,各种各样的机器说到底还是需要人来创造、改进和维护的;从人到社会,不同行业互相连城串、交织成网,无数个体的人组成高度复杂的社会体系。工业文明是现代经济系统的基础,现代的企业管理、经济运行规律、法律制度等都是建立在工业文明之上的。
现在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工业,那么这与内卷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逻辑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们社会的经济是工业,当出现经济问题时就应当从这个经济基础上去找原因。经济发展需要动力“引擎”,比如以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是出口、房地产产业、基建投资、城镇化、扩大内需等,但是近几年这些发展“引擎”无不因为各种的矛盾陷入熄火的危险:金融危机重创欧美经济体、美国“退群”,整个外贸环境在持续恶化;房价已经是居高不下,经济脱实就虚越发严峻,人口老龄化,不可能再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之前基建投资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问题还没有解决(这几年一直在说去产能去杠杆),城镇化基本完成,想通过基建拉动经济也不现实;房价居高不下,工资增长有限,导致无法靠消费拉动经济……(这里给出的都是最直接的结论,其实是有相关数据和推理过程的,受限于篇幅就以后拿出来单讲吧,比如关于“脱实就虚”的论述可以看看之前发的帖子:从大学专业冷热门看经济脱实就虚 zhuanlan.zhihu.com/p/373162161)所以,内卷绝不是什么人太多,也不是大家喜欢竞争,而是经济系统性问题的征兆。上一次突飞猛进式的出现新行业还是十多年前的互联网革命,如今互联网巨头已经完成了跑马圈地,经济和生产力有没有新的突破,于是只能通过内耗来进行恶性竞争。
当生产力取得突破、经济高速发展时,资本家虽然攫取了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果实,但是所有人也都能从生产力进步中分一杯羹,所以大家虽然会抱怨累一些,不过还是有许多新机会和上升通道,是可以掩盖剥削现象、消化大量社会矛盾的。但是,当科技革命基本完成,经济增长进入温和与稳定的阶段时,社会上没有那么多机会了,这时候资本家再想剥削人,就只能靠996、007去压榨劳动者了,这个时候所有人的被剥削感就特别明显了,关于“内卷”的热议也就应运而生。以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学建筑的小李可以去房地产企业当设计师,学软件的小明可以去互联网企业当技术骨干,学会计的小美可以去500强任何一家企业当财务人员,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现在的情况是,学建筑的小王发现房地产已经是乌云笼罩,学软件的小刚发现去互联网企业只能996、007,35岁被辞退,学会计的小丽发现各个企业都在缩减招聘增加工作量,大家都是卷中卷。当996、007,35岁被“优化”成为常态时,大家就会发现公务员虽然工资不高,但是稳定啊,所以这两年的考公、考研日益火爆(很多人考研是为了更好地考公)。当大家普遍不好找工作了,所谓内卷只是经济逐渐走向危机的表象罢了。
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什么就会内卷呢?毕竟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是如此发达,粮食、房子、纺织,哪一个不是产能过剩呢?(比如之前文章里说到过,中国河北唐山一个市的钢铁产量可以排世界第三名,其他建材也都是过剩状态)。这就是因为在经济增长缺少推动力的前提下,资本家们掌控了生产资料,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式,他们要攫取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绝大多数收益,于是用一些“残羹冷炙”只能靠底层人民相互伤害来分配了。“内卷”本来就是一个伪概念,这个世界有的只是大量的资源被极少数人占据,有的只是少量的资源被大多数人争夺。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衡,于是才造成了所谓的“内卷”。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也听过:“何不食肉糜”,我们还听过一个词:“易子而食”,现代物质生产如此丰富,大家却只能往死里卷,古代现代何其相似呢。
再说说人口论的荒谬,《共产党宣言》里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又说“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所以,现在的社会问题本质绝不是人太多了,而是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合理,所谓的人太多了,不过是资产阶级抛出的烟雾弹。在这个烟雾弹的迷惑下,当我们看到的只是“内卷”时,我们便会将愤怒和仇恨转移到那些“内卷者”身上来,我们便不会再将这些“内卷者”视为和我们一样的“类己者”,我们便不会再将这些“内卷者”视为我们真正的“朋友”。因此,我们也就无法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
所以,回到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这两年这么卷?其实内卷只是表象,经济逐步走向危机才是本质。问我们怎么走出内卷,其实是在问,经济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何避免危机。受限于时间精力和学识水平,这篇文章描述得比较笼统粗糙,很多细节没有展开,但是我相信主要的思路和逻辑是对的,更多的内容留待以后分章节再探讨吧。
未来在何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