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阶级斗争”应当慎言

“阶级斗争”应当慎言

“阶级斗争”应当慎言点击今日第1507期:“阶级斗争”应当慎言

在阶级社会战争是_阶级战争社会是什么样的_阶级社会战争的主要特点

1972年的结婚证

阶级概念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阶级”的中文使用第一人,是梁启超。梁启超的阶级很松散,把“资本家与工人、男人与女人”变成阶级。对中国的阶级划分,陈独秀、毛泽东都是人分五类。陈的资产阶级有三种:商业工业、官僚、小资产;无产阶级就两种工人和农民。毛泽东把无产阶级的成分,细化到农村是雇农、都市是产业工人苦力。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理解是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阶级斗争在成立国家的时候,必须得放一放。建国8年之后,中共八大确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党从这时起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事业上来。然而,不过一年,中共八大的这一决策就被否定,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历史在这里拐弯,中国陷入了以主要解决“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矛盾的误区。1962年北戴河会议上, “阶级斗争”被要求“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甚至“一万年也要讲”。

此后,从1957年到1976年,长达二十年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没有多大提高,人民生活没有多少改善,更遭受了十年“文革”的内乱,深刻的教训在于长期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6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类政治和思想斗争均是围绕着“反修防修”这个命题展开的,它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扩大化。

上一篇: 第三次分配的社会价值
下一篇: 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分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