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源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孟子·尽心上》中,“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教”和“育”最早分开作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解读:孟子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最早把“教”和“育”合起来用。许慎最早将 “教”和“育”分开作解释解释。注意识记人物名字、著作、地位。
(二)教育的定义
1.社会层面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指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教育者依据社会要求,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教育者影响,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德育
2.个体层面
通常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者是发展的过程。
3.综合定义
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解读: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常出填空题和选择题,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叫做“教育合力”或者“教育三合力”。
注意学校教育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三)教育的日常说法
教育的用法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理解是一种“过程”教育,表明的是一种思想转变过程,例如:我从这部电影中收到了一次深刻教育;第二类理解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例如教育是振兴全国经济的基础;第三类理解是一种方法的教育,例如,你的孩子每次都考这么好的成绩,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考点解读:第一类过程教育作为名词来用。只要见到题中出现与政治经济制度有关的教育的都属于第二类用法。第三类用法是作为一种动词来用“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的主体。
(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媒介是指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是一切中介的总和。教育媒介分为两层次:从内容上来看,教育媒介主要是教育内容、教学材料和教科书,可以看做是硬件方面或者是物质方面;从形式上来看,教育媒介主要是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可以看做是软件方面或者是精神方面。
考点解读:填空题、选择题常见。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教育媒介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桥梁。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三、教育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值得规定性。
考点解读:深层次理解教育的概念,从三点出发1有目的性是有意识的,不是无意或者偶然获得的。如小明被火烧伤,无意间获得了获得火的知识,就不是教育。2人类社会所存在的。3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说明教育具有育人性、社会性。如初生婴儿学会吸奶,老鹰教小鹰飞翔,都不是教育,这些都是一种本能。不具有社会性和育人性。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有教育
2. 历史性:不同的历史阶段,他们的教育性质、目的、内容都不同,可以记为古今不同。
3. 继承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都输前后相继的。可以记为古今相同。
4. 长期性:教育的时间周期都比较长,记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 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也称之为经济功能。
6. 民族性: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思想上、制度上、内容上、方法手段上都会有不同,记为国与国不同。
7. 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三个方面:1质的规定性 2历史继承性 3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考点解读:注意理解好教育的社会属性,最常的考的是继承性和历史性,两者要注意区分。相对独立性考过多选题,并且第三点是高频考点。
四、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解读:1.作用的对象是指个体还是群体,对个体产生影响的话就是个体发展功能,也叫本体功能或者基本功能。
2.教育对群体的影响就是社会发展功能,也叫派生功能或者是拓展功能。
(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解读:作用方向可以理解为好与坏,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就叫做正向功能,阻碍社会发展的就是负向功能。
(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解读:1.显性功能是出现的与预期内相同,是有预期、有计划的。2.隐性功能是指出现的情况是意料之外的,是非预期的,意料之外的。
解读:注意理解上述三种分类的依据以及分类的情况,常出单选题。近些年,又出现了(二)(三)两者分类的复合形式,如正向显性,正向隐性,负向显性,负向隐性。遇见这种题型先看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再看计划内的还是计划外的。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学会了吗?千万不要忘了,要及时复习!
本节思维导图回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