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经济学说史 第一章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说史 第一章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说史 第一章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概述——古希腊BC3000-BC2000-BC1200:爱琴文明(克里特岛文明、迈锡尼文明)BC11世纪-BC8世纪:荷马时代

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概述——古希腊

BC3000-BC2000-BC1200:爱琴文明(克里特岛文明、迈锡尼文明)

BC11世纪-BC8世纪:荷马时代,原始公社制度to奴隶主所有制

BC8世纪-BC6世纪:奴隶制城邦国家兴起,此后进入奴隶社会极盛时期。(雅典:城邦民主制;斯巴达:奴隶主寡头制)

BC490/BC480:希波战争(两次均古希腊胜利)

BC431-BC404: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伯罗奔尼撒同盟”战胜雅典“提洛同盟”)

BC338:马其顿统治

BC146:并入罗马

色诺芬(BC430-BC355)

苏格拉底的学生,拥护斯巴达贵族寡头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经济论》写于BC387-BC371;《雅典的收入》写于BC355。

主要观点

于《经济论》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实为“家庭经济”)。因为古希腊奴隶制是建立在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而且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并由奴隶进行。所以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并强调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 。

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笛子-石头的例子;货币的例子)。并从自然经济看待财富和交换,认为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并反映在农业和分工上)。

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可以做的更好-使用价值;交换-分工)。

最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兴衰影响其他技艺,手工业是粗俗的,由外邦人和奴隶去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与奴隶制社会自然经济的客观条件及奴隶制国家对自由平民崇尚武功、保卫祖国的要求相联系的)。

庄园经济的管理应“能够继续支付一切开支,并获有盈余使财产不断增加”。

主张对奴隶应该用适用于训练野兽的办法。

《雅典的收入》,讨论国家财政问题,也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A.给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B.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C.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D.保持和平的环境。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并指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使用和贮藏白银都喜欢)

柏拉图(BC427-BC347)

苏格拉底的学生,辩护贵族专政,反对雅典民主。与经济有关的著作有BC404《理想国》和《法律论》。(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奴隶主阶层和自由贫民的斗争逐渐激励)

主要观点

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分化,造成了社会问题:所以财富和穷困是社会上的两大罪恶。“财富是奢侈放纵的父母,穷困是卑鄙蜗龄的双亲”。

肯定劳动分工,说明分工是城市国家的自然基础(职务是先天决定的)

农业是理想国的经济基础,也肯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必要性(外国人和奴隶去做)。

主张奴隶主的“共产主义”:A.为除最低等级外,战士和哲学家都不应拥有私有财产;B.还应消灭家庭.实行共妻共子,以使国家永久和平。——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

认为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为交换服务)。但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这与他反对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有关)。

理想国(三个自由民阶层组成,以分工学说为基础):

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矛盾_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_奴隶矛盾制社会主要矛盾是

表1 理想国构架

——被马克思称为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

受教于柏拉图,创逍遥学派,经济思想主要反应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中。

主要观点

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在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方面:城市国家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则天生是政治动物。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家庭是国家整体中的最小分子,但国家比家庭和个人更为重要。

把奴隶制下的社会分工当作自然分工,用天生的人的差别(性别、种族、生理等)来论证奴隶制度的合理。

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

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矛盾_奴隶矛盾制社会主要矛盾是_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表2 家务管理与货殖的区别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概述——古罗马

BC753-BC509:罗马王政时代

BC509-BC27:罗马共和国

BC27-476/1453:罗马帝国

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克优思·加图(BC234-BC149)

处于奴隶制兴盛时代,主要著作有《论农业》(研究奴隶制庄园经济)和《起源》。

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是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包括:A.他一方面主张奴隶主庄园应自给自足,奴隶所需的 东西尽量在庄园中生产(奴主节省,压榨奴隶);另一方面,主张把庄园的地址选在交通便利和利于产品销售的地方,少买多卖,发展商品率较高的葡萄和牲畜。

玛尔库斯·铁伦提乌斯·瓦罗(BC116-BC27)

庞培派,反对凯撒,奴隶主思想家,著作《论农业》。

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依据当时人们的分类.把农具分为: (1) 能讲话的农具“奴隶”; (2) 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 无声的农具“马车”。

更注重维护自然经济,认为大土地所有者应亲身料理农庄,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主人&奴隶)。

对奴态度上(温和),反映当时奴隶起义的现实:语言教导、商议干活、慷慨、分而奴之。

珂鲁麦拉(4-70)

奴隶制危机,奴隶生产率低下,著作《论农业》(12卷)。

《论农业》汇集了当时广泛的农业知识。

在奴隶上:一方面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注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他提出把农业交给隶农经营的主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进行生产更有利。

(隶农:3世纪以前隶农主要指租地耕种的人-自由民,4~5世纪主要指介于自由民与奴隶之间的农业劳动者-依附关系。)

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公元1-2世纪出现,最初的教义为“建立人人平等、普遍幸福的千年王国”积极思想(财产公有、平均主义),以及“不要以暴抗恶,要求奴隶顺从主人,认为奴隶制是上帝对罪恶的惩罚”的消极思想。

2世纪下半叶,统治阶级代表人物逐渐进人基督教社团并占据支配地位,基督教教义也逐渐变成剥削阶级欺骗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宗教。

奥格里·奥古斯丁(354-430)

反映由奴隶制生产方式向封建生产方式过渡时期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要求,著作有《忏悔录》、《论上帝之城》、《注释》。

崇尚体力劳动,认为只从事精神活动乃是懒惰的标志。

崇尚农业,认可小商业,反对大商业。

为奴隶制辩护:奴隶制度与人类理性是相矛盾的,但它是由上帝建立的,是对罪恶的惩罚,教会的任务不在于解放奴隶,而在于使奴隶驯良。

提出公平价格的概念,即实际上的平均价格(应该是偏经济学方面的最早,但没有进一步论证),公平价格的概念最初出现千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

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概述——中世纪

476西罗马灭亡—1453东罗马灭亡: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9-10世纪,最终形成了以封建主庄园为典型形式的西欧封建制度。(工商业城市衰落,自然经济崛起,庄园中普遍实行劳役地祖和实物地租的剥削)

11世纪,手工业与农业日渐分离,新兴城市发展,对外贸易活跃。(此时在西欧确立教皇的无上权威)

13-14世纪,欧洲形成了以地中海为中心和以北海、波罗的海为中心的南北两大贸易区,商品货币关系渗透农村,货币地租流行。

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

中世纪“神学的泰斗”,多米尼克教派的主要代表,“折中主义”。主要的著作为《神学大全》,被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的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私有制的合理性。阿奎那的“自然法”参照的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不平等的论断,论证上帝创造万物时就有“高级”与“低级”之分。But古代自然法的观念是斯多噶派(古希腊)从所谓宇宙理性中引申出来的,认为人们本质上是相同的,应拥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甚至财产也应是公有的(虽然反对奴隶制,但也有听天由命的思想)。

阿奎那接受了亚尔贝兹·马格努(老师)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提出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开了以后效用价值理论的先河。

价值和价格混淆的矛盾——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决定交换比例明显;但商品经济又掩盖价值和价格关系。

他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折中主义)。

在货币上,他一方面认为货币是人类发明的工具(依据亚里士多德),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统治者铸币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有内在的稳定性,劝告封建主在改铸货币上要适可而止。

在商业上,他依据亚里士多德关于两种生财之道(家庭管理与货殖)的观点,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比如以下两种情况(作为劳动的报酬):

在利息上,他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另一方面又认为这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的。首先,他认为**“货币是消费物”**(使用权和所有权不分开),根据罗马法收取利息是不合法的(因为收取重复),同时反驳“利息是对时间支付的观点”(时间是共有的)。但在以下两种方面是可以的:

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农奴、城市贫民和商人与封建主以宗教形式进行的斗争贯穿于整个中世纪,即中世纪反封建的革命反对派以异教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经济要求。(一方面,在封建制度教会教条就是政治信条,《圣经》中的词句在法庭中具有法律效力;另一方面,中世纪群众所受的是教会教育.只有揭露教会对教义的歪曲,才能动员群众反对封建制度。)

城市市民异教:只反教会封建制度,存在很大局限性。-封建主

恢复古代基督教会习俗,剥夺教会的一切世俗权力,把财产交给世俗封建主(阿诺尔德斯);拒绝购买罗马教皇的“赎罪券”(扬·胡斯)。

农民平民异教:是反封建的激进革命派,有行发动人民的大革命意义。

财产公有,普遍平等(鲍尔);恢复早期基督教教会组织、取消私有制,取消一切贵族特权和等级区别、实行公有制,实现人与人间一律平等(杰士卡);不仅反对教会,而且主张消灭整个封建制度(闵采尔)。

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14世纪以后,反对任意贬损货币的思想和论证高利贷合理性的理论发展起来。(封建国王经常使用贬损货币弥补开支,教会禁止放债取利)

尼科尔·奥雷斯姆(1320-1382)

其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1360)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他对货币的见解,反映了封建主阶级中借商业发展得利的利益。

主要思想:认为货币是解决交换问题而产生的,并具有自身的稳定价值(不用合金)。批判货币名目主义,为批评国王货币贬损政策建立了理论根据。

卡罗吕斯·莫利诺斯(1500-1566)

著有《巴黎人的风俗习惯》(1539),《论契约与高利贷》(1546),关于高利贷和利息的观点,反映了 16 世纪上半期高利贷借贷活动的发展,是较早肯定利息收入是正当的理论观点。

主要思想:贷款是有利的,不是有害的,利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高利贷在广义下有两种:一是商业性的,始终要通过订约手续严格进行;二是惩罚性或补偿性的,到期不还应加以惩罚,延期的利息应给以补偿。(利息不以资产收益的最低额为限,因为这将对延期还款者有利;利息也不应超过资产的最大收益额。)

上一篇: 什么是现代教育真正内涵
下一篇: 社会考生参加单招的报名条件及全流程指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