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原文出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所有制理论的凝炼概括。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从没有说过这句话,只是表述过类似“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三者相互影响和适应的意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的生产 “表现为双重关系: 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1846年马克思致安年柯夫的信中说到:“ 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 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在 《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中,马克思又讲: “ 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共同生产的条件,当然依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 “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段话被很多政治和历史课本引用)
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进一步做了经典的表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修改成“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实际上阐发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一逻辑关系,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并非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生产方式间接起到作用。
可见,马克思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的论述在原则上肯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变化要依照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定并与之相适应的观点。但他始终是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谈,从没把二者关系说成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因此,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来表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不准确和不科学的。因为“决定”这个概念本是用以表示物质与精神、存在和意识的关系的。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属于社会的物质范畴,它们的产生和形成不存在时间先后和后者对前者的从属性。相反,在逻辑顺序上,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只有彼此结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才会有他对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尽管其状况要依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定,但绝不是生产力的属性、派生物,而是从一开始就与生产力存在着互为存在与发展前提、彼此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表述会掩盖“社会生活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人”这一本质,并造成生产力凌驾于人力之上的错觉,从而把经济范畴扭曲成人类历史的主体,这自然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和批评过的错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