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绘就了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我省将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让人民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彤:
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鲜明价值底色。当前,我们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着力点,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人社部门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职能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抓住共同富裕这个本质要求,着力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工作,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增收增加工资性收入。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我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近60%,成为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省城乡就业人口接近4900万人,过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40万人左右、占全国1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更加重视就业在促进居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探索建立就业友好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聚焦“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探索建立跨系统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和跨区域人才共建共享机制,实施重点产业集群急需紧缺人才支持计划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稳定就业“基本盘”作用;聚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人才攻坚行动和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建立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聚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畅通城乡之间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渠道,支持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良性互动;聚焦“收入分配调节”,用好最低工资标准、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增长指导线等政策工具,加强重点行业、重点职业工资收入分配指引,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创业富民增加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构成,我省经营性收入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3%。创业是增加经营性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大力弘扬“四敢”精神,坚持把创业作为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所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紧贴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深入挖掘创业项目,加强创业指导、培训和服务,提高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坚持鼓励草根创业与高端创业并举,推动创业政策向平台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新兴经营主体覆盖,大力支持大学生在校创业、留学回国人员科技创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成功创业者二次创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为有创业意愿的人提供创业机会,鼓励支持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
强化保障增加转移性收入。我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占比为20%。社会保障对增加特定人群转移性收入和稳定全社会消费预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更好发挥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增加民生福祉的功能。锚定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参保精准扩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快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为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靠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统筹好城乡社会保险待遇标准的调整,推进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基本保障、补充保障与兜底保障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建立健全扩大就业与完善社保联动机制,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政策,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多缴费、长缴费获得更高水平的保障,确保在共同富裕进程中一个不掉队。
电商+劳务品牌,开拓沭阳富农新路径
“乡亲们,今晚7点半,新村干公益直播基地即将直播月季销售,欢迎有兴趣的老铁们来现场看看、学习学习直播技巧!”3月6日下午,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敏用大喇叭向村民介绍村委会的直播安排,组织大家学习电商营销技巧。
这样的免费电商直播培训,双荡村每周都要举办一次。
沭阳是全国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超过18万人。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倾斜,加速重点产业体系和15条重点产业链与长三角产业深度对接,做强沭阳经开区、昆沭高新园、3个小城市工业区、4个道口乡镇工业集聚区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并为其插上“电商”翅膀,开拓富农新路径,吸引农民返乡就业创业。
作为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沭阳花木种植面积达60万亩。2017年,省扶贫工作队联合沭阳县扶贫办、新河镇在双荡村建设扶贫教育教学平台“电商扶贫驿站”,先后帮助40个低收入农户“触网”增收。为适应电商发展新要求,李敏两年前牵头组建了新河镇新村干公益直播基地,基地内的场地、设施对村民免费开放,帮助更多村民搭上网络顺风车。
“听说卖花苗挣钱,我就从上海辞职回家开网店,没想到忙了几个月亏了不少钱!后来公益直播基地开设了店铺装修、网店运营等课程,帮助我从‘网络小白’变身成‘网络达人’。”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的胡拉说,现在自己不仅还清了欠债,家里还添置了汽车。
为扶持助农电商产业,沭阳县委县政府在资金支持、资源共享、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苗木向鲜花、种植向园艺、绿色向彩色、地栽向盆栽、线下向线上、卖产品向卖风景“六个转型”,先后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各类主体3800余个。2022年,全县花木销售额达240亿元,其中花木电商销售占据“半壁江山”。
沭阳还依托电商产业积极打造区域服务业发展高地,大力发展快递物流、花木交易、图书交易、职业教育等产业,形成了区域性快递物流枢纽、全国花木交易集散地。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当地已建立起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淘宝村集群,“沭阳电商”涵盖当地104个淘宝村、16个淘宝镇,共有互联网企业、活跃网店5万余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去年底,沭派盆景工匠、沭阳电商还被评为首批省级优秀劳务品牌。
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
一件接着一件干 做好共富大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坚持人民至上,勇挑大梁,敢为善为,一件接着一件干,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畅通共同富裕的“致富”机制。共同富裕,首在“富裕”。就业是绝大多数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盘。可以说,稳住了就业,也就稳住了共同富裕。未来要在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开拓更大的就业舞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包括不断完善灵活就业的体制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众创业氛围;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产学研良性互动,深层次激活区域创新竞争力等。
创新共同富裕的“带动”机制。共同富裕,难在“共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上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还要做好“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下篇”。此前,江苏相继推出促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从苏南向苏北的“四项转移”机制、南北挂钩帮扶的“五方挂钩”机制,以及南北共建园区和“科创飞地”机制等,基本构建起一整套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未来,江苏要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借助市场、资本与人才等高端要素的持续融入加速“带动”后富地区走向共同富裕。
织密共同富裕的“兜底”体系。共同富裕,贵在“兜底”。困难群众始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美好愿景的重中之重,必须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构建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共同富裕“兜底”体系,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针对未来的“深度老龄化”问题,除了要推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继续扩面外,还应提前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适老化产品与服务体系。
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
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
初春时节,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里,农民们抢抓农时促生产、做直播、打包农产品,一派繁忙。在这里,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公司的农产品卖得非常好,15天营业收入达158万元。”全国人大代表、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高作镇陈甲村党总支书记鲁曼说。
10多年前,鲁曼和丈夫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家创业。在政府创业补贴和贷款支持下,夫妻俩成立了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及电商等为发展方向。“我们的农产品主要有大闸蟹、老母鸡和鸡蛋等,市场需求很大,年后一直在忙着备货。”鲁曼说。
通过创业在农村打开了一片天地,鲁曼也成了周边农户信赖的带头人。她和丈夫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成立了畜禽养殖合作社,带动有参与意愿的农户进行火鸡养殖,邀请相关专家为村民提供现场和在线技能培训,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据介绍,目前合作社已拥有1000亩养殖基地、100多名员工,火鸡出蛋量占全国近1/3,年销售额上亿元。全村476家农户中,已有312户采用网络销售的方式售卖火鸡,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养殖火鸡前的12000元增加到如今的26000元。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42条”政策措施后,盐城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了贯彻落实“42条”的《实施意见》“56条”。“这些政策非常及时、非常实在,提振了我们信心。”鲁曼说,《实施意见》支持各地对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增幅居本地区前列的限额以上单位,给予一定奖励;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对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300万元、500万元的经营主体,给予一次性补助,这两条政策都非常适用于他们。今年,他们将把重心放在农产品直播带货的供应链以及新创品牌上,细化合作流程和招商加盟流程,努力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农民致富需要领头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如何创新谋划,带领更多人奔小康?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鲁曼说,为帮助青年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她创立了“乡旮旯众创空间”,把有志于在乡村创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免费提供创业辅导,吸引不少高校毕业生。她还积极联系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希望用科技的力量引领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进行产品创新,培养更多“新乡土人才”。
今年全国两会上,鲁曼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搭建乡村人才成长平台等举措,培育挖掘、引进留住、激励使用各类人才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希望更多年轻人愿意主动回到乡村,汇聚起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鲁曼充满期待地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白雪 笪颖 本版统筹 黄红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