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扶贫[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农村扶贫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1)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两种。
(2)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而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
2.“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南开大学2004年研] 答:“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指1994年3月,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关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八七”的含义是:对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从1994年到2000年)基本解决。以该计划的公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该计划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
3.以工代赈[华中农大2009年研]
答:以工代赈是指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赈济的一种特殊扶持方式,是我国扶贫方式由单纯救济转向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
以工代赈建设的重点是修建县乡公路、桥梁、人畜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水电站、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邮电通讯,同时帮助灾区修复损毁工程等。政府主要以调拨的实物作为工资,发放给参加工程的贫困农户。这不仅能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基础建设,还可以使贫困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贫困地区 答:贫困地区是指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农村扶贫的对象是处于贫困标准以下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我国农村扶贫的首要对象是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重点地区是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同时,要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
5.扶贫战略(strategy to help the poor)
答:扶贫战略是指一定时期对一定地区和人群实施扶贫计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主要途径或手段。从国际和国内扶贫开发的经验看,有以下几种扶贫战略:
(1)体制改革推动缓贫战略,在农业体制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体制改革对于增加农业产出,推动贫困缓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经济增长带动扶贫战略,经济发展自然具有一种带动贫困缓解的功能。
(3)项目开发扶贫战略,农业项目开发通过直接增加贫困人口的实物产出和农业收入而产生扶贫效果;教育卫生项目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而对扶贫发生长期影响等。
(4)区域开发扶贫战略,即以综合性扶贫措施促进贫困人口集中区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来实现稳定减缓和消除贫困目标的战略。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南开大学2005年研]
答:(1)主要成就 ①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极大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幅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贫困户的粮食亩产水平稳步增加;重点县新修公路及简易公路快速增长。
③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
贫困地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大多数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或重新建设,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缓解。推广了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明显提高。
④解决了一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
沂蒙山区、井冈山区、大别山区、闽西南地区等革命老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2)经验 中国的农村扶贫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政府重视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加快解决本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有助于通过借鉴国际社会多年积累的扶贫经验和成功的扶贫方式,提高农村扶贫的整体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借鉴国际反贫困经验,不断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并有了明显进展。
2.简述在我国农村扶贫战略中“小额信贷”的内容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华中农大2009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在我国农村扶贫战略中“小额信贷”所起到的作用。[华中农大2008年研]
答:(1)“小额信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小额信贷是通过一定的金融中介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
小额信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与用户建立友善的关系,在信贷交易过程中尊重用户,增加用户与信贷机构的认同感和信心;②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交易时间和场所,确定适合穷人的文化水平和节省交易时间的简单交易手续与程序;③实行商业化管理,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④实行激励用户还款的连续贷款政策;⑤为贷款的穷人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方面的服务;⑥设立小组风险基金,减少个人贷款项目失败的影响,增强应付个人因突发性的天灾所产生的对贷款使用和还贷不利影响的能力;⑦积极开展对穷人的储蓄动员和组织,增强穷人的信贷市场意识和参与信贷市场的能力。
(2)在我国农村扶贫战略中“小额信贷”所起到的作用
①在法律上为农民贷款提供了支持帮助。
农村小额信贷政策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方式的真空问题,既考虑到了农民的实际状况,又为发放农村小额信贷的机构提供了法律支持,其政策效力具有突破性的意义。特别是银监会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于2007年发布后,各支农机构在原有农行、农发行、信用社等机构的基础上,开办了股份制小额贷款公司,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建立。
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潜能。
过去贷款渠道多年不畅,广大农户的贷款需求长期被压抑,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开办以后,广大农户的有效贷款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小额贷款有利于扶持低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同时,小额贷款采用了创新的金融方式,打破传统的金融垄断,丰富了金融供给主体,加强了同业竞争,有利于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④对扶贫政策与发展援助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引入中国以后,小额信贷不仅影响了金融政策,也对扶贫政策与发展援助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多的国际和双边援助机构已将扶贫重点转移到通过小额信贷扶贫方面来,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和国际劳工组织等。
3.社会救助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和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社会救助制度在实践中具有以下特征:
(1)最低保障性
社会救助面对的是陷入生存困境并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其救助(待遇)水平通常以维持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从而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待遇最低的制度安排。这一特征使社会救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稳定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称为最低保障制度。
(2)按需分配
①社会救助虽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它以确定的贫困线或救助起点为依据,只有生活陷入困境或者遇到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才有资格申请社会救助,并通过这一途径获得国家或社会的援助。
②国家或社会提供的社会救助包括现金援助、实物援助、服务援助等,一般根据不同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需要来提供,因此,社会救助具有在确定的标准范围内向救助对象按需分配的特征,从而是对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形式的重要补充,是典型的收入再分配手段。
(3)权利义务单向性
社会救助体现了权利义务单向性的特征,即对受益者而言,其享受的是单纯的法定权利;而提供社会救助则成了国家与社会的职责和法定义务。
(4)全民性
虽然设定了申请者申请救助的门槛,但任何人只要达到了这一门槛均有权申请社会救助。同时,对于某些特定事件中的不幸者亦提供救助,而任何人均有可能遭遇自然灾害并成为灾害救助的对象。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并非只是贫困人口的最低保障机制,而是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保障机制。
三、论述题
目前农村扶贫战略选择和具体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设想?
答:(1)目前农村扶贫战略的选择
扶贫战略是指一定时期对一定地区和人群实施扶贫计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主要途径或手段。从国际和国内扶贫开发的经验看,有以下几种扶贫战略:
①体制改革推动缓贫战略
在农业体制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体制改革对于增加农业产出,推动贫困缓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②经济增长带动扶贫战略
经济发展自然具有一种带动贫困缓解的功能。这种扶贫是通过下述途径得以实现的:
a.通过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使收入从富裕人口向贫困人口转移;
b.通过新的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收入从富裕人口向贫困人口转移;
c.通过贫困人口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收入从工业和服务业向贫困人口转移;
d.通过政府税收的转移支付,使收入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转移。
③项目开发扶贫战略
项目开发扶贫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农业项目开发通过直接增加贫困人口的实物产出和农业收入而产生扶贫效果;
b.教育卫生项目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体质而对扶贫发生长期影响;
c.工业项目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提供收入机会或通过购买贫困人口种养的产品而产生扶贫效果;
d.劳务输出项目通过直接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提高而产生扶贫效果。
④区域开发扶贫战略
区域开发扶贫战略,即以综合性扶贫措施促进贫困人口集中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来实现稳定减缓和消除贫困目标的战略。我国基本实行这一扶贫开发战略,因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区域集中分布,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了,贫困问题也就解决了;以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单位,管理起来相对容易。
(2) 扶贫方法
从我国扶贫实践中总结出来或从国外实践中借鉴过来的一些颇有成效的扶贫具体操作力一法包括:
①劳务输出
广义的劳务输出,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为了当前或预期的利益所发生的空间转移。作为一种扶贫的方式,劳务输出即把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到其他地区进行异地就业。
劳务输出一方面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劳动者离农就业,缓解了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直接增加了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贫困地区的劳动者通过异地就业可以学到新技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法,从而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②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是通过一定的金融中介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这样的信贷方式的制度安排都是瞄准具有正常生产能力的自我就业的穷人的,而且设计中都将自我就业的穷人家庭或他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视为微型企业对待,于是在这种假设条件下,这类为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信贷方式就被冠以微型企业信贷或简称微型信贷之名。
小额信贷是服务穷人的创新信贷方式,它在引入中国以后,不仅影响了金融政策,也对扶贫政策与发展援助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多的国际和双边援助机构已将扶贫重点转移到通过小额信贷扶贫方面来。
③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贩济的一种特殊扶持方式,是我国扶贫方式由单纯救济转向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以工代 l}建设的重点是修建县乡公路、桥梁、人畜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水电站、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邮电通讯,同时帮助灾区修复损毁工程等。政府主要以调拨的实物作为工资,发放给参加工程的贫困农户。
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还可以使贫困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即积极采取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提供文化、科技、,为农民创造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科技下乡是在农村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增强农民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卫生下乡是普及与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健和科学养生能力。
(3)扶贫设想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扶贫始于改革开放,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现实,我国农村扶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了适合我国的方式,如文化科技卫生的三下乡等。我国在以后的农村扶贫工作中,仍需要坚持开发式扶贫为主的扶贫战略,加快对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以后的扶贫开发铺平道路,同时加大对农村的教育、卫生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对贫困标准的界定,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