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微项目 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1项目学习目标能够综合应用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探讨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在寻求证据支持观点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查找、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获得必要资料;能够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观点、证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条理的阐述。能够从科学、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权衡不同观点的利与弊,有依据地作出决策。“社会性科学议题” (Socioscientific Issues,简称 SSI),指由利用当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与社会伦理道德、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相关的社会性问题。这其中,有很多议题与化学密切相关。例如,为了应对重污染天气,把空气污染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采取了汽车限行措施,以期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量。部分市民对这样的举措不满,认为汽车尾气不是导致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如雾霾)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措施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由此,引发了关于“汽车限行”的争议。为应对重污染天气是否应采取“汽车限行”措施面对社会性科学议题,首先需要明确议题中的科学问题和科学知识,正确认识议题;然后从环境、经济、社会等视角寻找议题涉及的利与弊,论证这些利与弊是否成立;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权衡利弊,作出决策。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分析框架在本项目活动中,你将依据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分析框架,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是否合理,提升应用物质性质与转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证能力以及综合考虑作出决策的能力。项目话动1 科学认识社会性科学议题,寻找利与弊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时,首先需要对议题进行分析,厘清相关的科学问题和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寻找议题涉及的利与弊。1.科学分析议题,厘清议题中的科学问题和科学知识。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①化合价角度:如N2转化为NO,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应加化合价降低的氧化剂。②物质类别角度:如单质转化为氧化物,根据元素守恒,应加含氧元素的物质。2.分别从环境、经济、社会等视角列举应对重污染天气采取“汽车限行”措施的利与弊。 视角 利 弊 环境 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轻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经济 促使人们购买第二辆汽车,汽车销量增加,促进经济发展 导致汽车保有量增加 社会 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增加公共交通压力,导致人们出行不便方法导引社会性科学议题中利与弊分析的视角社会性科学议题往往比较复杂,需要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从多个视角综合分析议题涉及的利与弊;其中,环境、经济、社会是基本的分析视角。
例如,关于应对重污染天气采取“汽车限行”措施,某小组分析出的利与弊如下所示。环境视角:(利)“汽车限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减轻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经济视角:(利)“汽车限行”,促使人们购买第二辆汽车,汽车销量增加,促进经济发展;(弊) 导致汽车保有量增加。社会视角: (利)“汽车限行”,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弊) 增加公共交通压力,导致人们出行不便。项目活动2 学习科学论证,论证利与弊对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涉及的各种利与弊的观点,经过论证才能明确是否成立。为了论证观点,需要依据观点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推理分析,使资料成为支持或者否定某种观点的证据,并且考虑是否存在对资料或者推理过程的反驳。观点资料、推理过程、反驳是科学论证的基本要素。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形成可靠的观点,才有助于作出合理的决策。1.以“汽车限行”能够减轻空气污染这一观点为例进行论证并交流。请你对某小组的论证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完善这一论证过程。同学甲:汽车行驶会产生污染,因为会产生氮氧化物。同学乙:虽然会有氮氧化物产生,但不一定会排放到大气中。同学甲:在汽缸中,氮气与氧气会发生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汽车尾气中肯定有氮氧化物。
同学丙: 汽车中装有净化装置,会将氮氧化物转化成氮气,然后再排放到大气中。同学乙: 大自然有自我净化能力,能够消耗氮氧化物。同学甲:虽然有净化装置,但装置中的催化剂很容易中毒;一旦催化剂中毒,就不能有效转化氮氧化物了。同学丙:有人测定过汽车尾气中 PM2.5的浓度,结果表明汽车尾气中的 PM2.5 比空气中的还少,可见汽车尾气不会污染空气。同学甲: 你测定的是汽车尾气中 PM2.5 的浓度,没有测定氮氧化物的浓度,氮氧化物进入大气中会转化为 PM2.5 的成分,因此不能证明汽车尾气不会污染空气。2.通过小组讨论,对项目活动 1 中提出的各种利与弊进行科学论证,形成可靠的观点。方法导引科学论证的水平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需要有充分、确凿的资料以及合理的推理过程作为支撑,同时应考虑可能存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