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6月3日,那个永载中国和世界史册的日子,正是这一天开始的虎门销烟,奏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气歌,谱写了人类禁毒历史上最壮丽的乐章。回望18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鸦片起初仅当药用,后来是如何被滥用,变成毒品?鸦片到底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在民族危难时刻,林则徐临危受命,又是如何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的?虎门销烟又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从问号出发,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里的博物馆“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罂粟的故乡
我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讲解员王浚宇,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里的博物馆“虎门销烟的故事”第二集“罂粟的故乡”。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
罂粟原产于地中海东部山区以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人类种植和利用罂粟的历史有6000年之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已经栽培罂粟作为食物,其苗可用来做菜肴。后来他们逐渐发现,有着娇艳花叶的罂粟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其果浆具有麻醉作用。于是,人们在罂粟果未成熟时将它的外壳割破,采集乳汁晒干,制成膏状药物。尤其是在各种祭祀庆典中,罂粟碱的作用,更使本来就诡秘难测的神道巫术披上了一层令人生畏的色彩。
距今6000年前,人类文明已经在埃及萌芽成长了。公元前3100年,哈姆族人在埃及建立了早期王朝,在埃及生命之源的尼罗河畔,肥沃的土地,加上晴空丽日、闷热干燥的气候,十分适宜罂粟的生长。医学发达的埃及人自然不会对遍地生长的罂粟熟视无睹。早在公元前1500年前,埃及就有了第一部药物志《埃伯斯纸草书》,里面记载了877个药方,其中就有用罂粟的果浆治伤和防止婴儿夜哭的记录。在1872年,考古学家曾发掘出公元前1500年前的药方,上面记载:小儿长哭,取未成熟的罂粟果捣烂,连服四日可治愈。同时,还发现了女皇依基斯的治头痛的药方:胡萎、苦艾、杜松和鸦片。由此可见,人类制作鸦片的可靠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
埃伯斯纸草书
公元1世纪前后,罂粟传入古罗马和土耳其地区。在古罗马时代,罂粟早已超出观赏和作为粮食的意义范围。罂粟被开发成了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在甜点心烤好后,撒上罂粟籽;罂粟籽放在酒里喝下可以治疗腹泻。并且,利用罂粟制作成鸦片,在拉尔古斯的药剂学著作中就有明确记载,此书记载了罂粟的产地、各地对罂粟的不同称呼、鸦片的加工方法、药用、鉴别等。
罂粟属植物分布图
公元6世纪初,罂粟由土耳其传入阿拉伯半岛,并随着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和扩张,在6世纪后期传到波斯、阿富汗及印度西北部地区。阿拉伯人懂得从罂粟中提取鸦片烟膏,用于麻醉和消毒,促使病人安眠,减少痛苦,并且将鸦片作为“鼓舞勇气药”,在战斗前夕令官兵服用。鸦片虽有强大的药用功效,但成瘾性也逐渐被发现,鸦片中毒的描述开始出现在医书中,其症状为四肢麻木、声音发颤、眼睛下陷,记忆缺失等。
鸦片传播路线图
约在7世纪中后期,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将罂粟带到中国,继而向东传入日本。15世纪初开始,从阿拉伯红海区域运往马六甲的货物中就有罂粟。到了19世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地的殖民政府开始大量种植罂粟。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请大家继续关注声音里的博物馆“虎门销烟的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