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出过程(背景)
17大报告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即首先出现的是共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即此时增加了共建,变成共建共享;
党的19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共治,变成共建共治共享。
02 基本内涵(是什么)
共建,就是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扩大公共服务市场开放,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比如,私立养老院、私立学校、私立医院等等,都是共建的范畴。
共治,就是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各级党委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比如,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的自治作用,这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共享,就是共同享有治理成果,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治理成果。
比如,在农村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就是为了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03 意义作用(为什么)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老夫子注:正因为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所以要保障他们的参与权,做到共治;满足他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到共建共享)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住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老夫子注:现代化的国家,单靠政府是无法高效运转的,只有共建共治共享,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才能行稳致远;
也就是说,参与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治理方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转向政府和多元主体良性互动。
说人话,就是激发群众、企业等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主动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04 实践要求(怎么办)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治理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既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又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
要形成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合作的共建和共治机制,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认同,激发社会活力,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
要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创新。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老夫子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就是社会化,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天眼等高科技手段,就是智能化,请专业班子来做事,就叫专业化,比如社区以后要有专门的社工,公安队伍要有专门的科技人才,)
以上是知识点,要记住!
加快转变治理方式。
社会治理方式,由主要靠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转变;由主要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向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与社会自治、市场机制、社会互助、自愿救助多种手段,协同发力转变;由法律规则主导,向法律规则与乡规民约、城市公约、家教家训互补互促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政策等重大关系,着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高预防社会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活力,确保社会既生机勃勃又秩序井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