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下午三点,振华楼第一会议室座无虚席,通识教育大讲堂第八讲在此拉开了帷幕。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化系博导、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海外访问学者黄保罗教授,以宗教为切入点,贯穿古今地讲解了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辩证地讨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为大家今后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启发点。
此次是武汉大学通识大讲堂第八讲,在今年刚投入使用的振华楼文学院第一会议室举行,哲学学院苏德超教授主持,本科生院副院长黄明东教授向黄保罗教授颁发了通识大讲堂主讲人纪念证书。
讲座伊始,黄教授从欧洲与世界的历史讲起,从世界史观角度向我们展现了欧洲社会的面貌。接着,黄教授分别从“在多元中对独一绝对真理的追求”、“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在公意与众意中践行民主”、“在公共和私人领域之分中追求自由”、“在神圣性与人性的区分中使用法律”、“在世俗与神圣中拒绝偶像”这六个主题入手向我们具体阐释了宗教文化在欧洲社会发展历史上的影响。
黄教授以宗教文化为出发点,结合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渊源,以及现代欧洲社会有关真理的价值观念,为大家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欧洲社会心理解读。其中,黄教授着重强调了欧洲宗教文化下的法制观念。他指出,受罗马契约精神和《圣经》摩西十诫的影响,欧洲社会就在商业和宗教双方面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平等公正的法制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法制精神就体现为对社会规则的尊重,对社会中其它个体的尊重。
同时,在本次的大讲堂中,黄教授结合其本人在中国以及芬兰两地的生活经历,在讲座中穿插了很多轻松幽默的生活见闻趣事,生动地讲解了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圈的差异性与统一性,整个大讲堂气氛十分活跃。
最后,黄教授从孔子是否为“圣人”这个话题着手,讲解了儒家对人的生命境界的划分,并对当下我们对“圣贤”、“至善”的态度进行警醒。所谓的“圣贤”,“至善”,只是我们对真理的一种美好追求,在追求同时也要拒绝盲目、拒绝过度的吹捧。本次讲座中,黄保罗以宗教为切入点,贯穿古今地讲解了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辩证地讨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为大家今后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启发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