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对于个别幼儿不合群现象的研究与分析

对于个别幼儿不合群现象的研究与分析

对于个别幼儿不合群现象的研究与分析一、引言 “不合群”——心理学中所指的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或懒于交际的一种特殊心态, 让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

一、引言 “不合群”——心理学中所指的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寂寞或懒于交际的一种特殊心态, 让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 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引起重视, 通过家园共育, 引导孩子喜欢交往、顺利交往, 使他们愿意参加群体活动, 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不合群是幼儿群体中的常见状况之一,几乎每个幼儿园班级中都有这样的幼儿。不合群的情况一般不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但其对儿童未来成长发育的危害性却非常大。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做好配合,共同营造儿童性格培养的良好氛围,消除幼儿对群体活动、社交活动的畏惧情绪和不当表现。二、案例背景那天早上做操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站在后面,主班老师正在教小朋友们学习新的动作,过两天会有体操比赛,主班老师正在上面一遍又一遍的教动作时,有一位小朋友没有跟老师学习体操,这时被主班老师看到。主班老师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其他小朋友也停了下来,主班老师站在前面对小博(化名)说:为什么你不学习体操?小博没有回答主班老师,主班老师又说:别的小朋友都在学习新动作,你却在那里玩。

那你到前面来,到老师这里玩。小博带着哭腔说:不要。主班老师说:那你好好学习体操。小博没有回答,又过了一会儿,见还是没有跟着学。于是主班老师径直走了下去,生气的拉着小博走到了前面。主班老师说既然你喜欢自己玩,那你就在旁边自己玩,不要学习体操了,下周我们比赛也不要你。说罢,又继续开始教其他小朋友体操。小博在一旁哭到了排练结束。三、案例分析在幼儿园里, 几乎每个班都有一至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对集体生活环境不适应, 整天沉孤守于自己的小天地, 大多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坐。对教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 就像在候鸟迁徙途中那些落单的小候鸟, 形影单只, 跟他的同伴不合群, 很是孤独。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落单的小候鸟”[1]。 (一) 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重操作轻交流 小候鸟的家庭生长环境中, 更多的是由祖辈抚养, 对之宠爱有加。长辈怕摔疼了, 不愿让他与周围同伴交流, 也很少与外界接触, 不与陌生人交往。父母亲又忙于工作, 疏于教育, 交流甚少, 家庭气氛沉闷。没人陪他玩, 更多的是买许多玩具让他自主地选择操作、自主地进行学习。可见, 长期重操作轻沟通的家庭教育, 弱化了交往交流能力。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一天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生活的场所,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部分幼儿园在办学过程中一味追求业绩,而忽略了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的职能,从院长到老师,都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从而忽视了对于孩子们关注与照顾。当小朋友认为自己被老师、被幼儿园所忽视的时候,他就会从心底里对幼儿园的一切产生排斥心理,从而造成了小朋友不合群现象的发生。(二) 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多独处少交往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小候鸟, 由于陌生的语言环境, 陌生的人际环境, 使他更加沉默寡言, 缺乏自信, 不合群。 既不会主动找朋友, 也不被班内小团体所接纳, 成了远离集体的那只“落单候鸟”。有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会采取攻击破坏行为, 同伴就会受到伤害, 渐渐地, 大家对他感到了惧怕, 不愿再和他一起玩。四、解决措施(一) 发展兴趣爱好,激发幼儿对群体活动的热情 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不习惯群体活动、性格孤僻或者暴躁,处理不好群体关系之外,也和孩子的自卑懦弱、缺乏自信有关。培养孩子形成乐观自信的个性,对改善不合群的状况很有帮助。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管是美术上的爱好还是对音乐的爱好,又或者是鼓励孩子学书法,多读书,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特长,并且有机会在同伴面前展示出来,这是建立自信的有效途径。

(二)进行社交实践,鼓励幼儿结交朋友家庭教育不一定要局限在家里,家长应带领孩子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中进行教育引导。开展户外社交实践活动,就是要从家庭走向户外,带孩子去公园、广场、车站、博物馆、商场夜市等,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培养孩子的个性,打消孩子在个性心态上的隔膜和消极因素。例如,家长带孩子到游乐场中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游乐项目,做海盗船、玩碰碰车、让孩子进入充气城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这就是很好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接触的小朋友可能是在幼儿园从未见过的,这种陌生的环境对于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2]。 (三)开展家庭游戏互动,让幼儿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 对于家庭游戏,家长可以向幼儿园教师寻求帮助,借鉴一些适合家庭成员之间开展的团组游戏活动或者区域活动。比如家庭共同完成手工制作“创意树”活动,家长可以将家里的花卉植物作为树体,或者用铁丝铝丝、纸板等制作成树体,和孩子一起制作各种小饰物装扮这棵树。在活动中,各种工具、材料的使用、创意方法的设计都是以群组活动的方式开展的[3]。 (四)消除各种不利因素, 打造家园共育良好平台 形成幼儿不合群的因素是很复杂的, 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不合群。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 具体分析, 具体对待。如对爱惹是生非, 爱欺负小朋友的幼儿, 应及时让他了解行为的不当, 及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而对于性格内向, 不爱说话, 喜欢呆在角落里的幼儿, 教师和家长应给与更多鼓励和关爱, 为他们创造机会, 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同时不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 适时在众人面前予以表扬, 使孩子的自信心一点一点找回, 从而变得大方开朗、渴望交往。五、案例启示 没有人生来就知道怎样和陌生人打交道, 和陌生人打交道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还需要技能。有融入集体的强烈愿望, 却缺乏必备的技能, 容易导致幼儿出现心理矛盾, 对其成长有深远的不利影响。所以, 父母应该提高警惕, 防患于未然, 有意识地把人际交往的各种技能教给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 幼儿会体会到自己在不同群体中的地位变化。在家里, 幼儿一般都是处于中心的位置, 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 备受长辈的保护和宠爱, 但是在幼儿园, 幼儿的地位会发生变化, 幼儿可能由于一些原因处于弱势的地位。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比同龄的孩子体质弱, 在游戏中跑得不够快, 跳得不够高;有的孩子因为搬家, 需要独自面对成熟群体, 难免会有怕生的感觉;有的孩子缺乏某些小群体认可的素质等。

一般来说, 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比较短暂, 因为与伙伴交往是幼儿的本能愿望, 父母不必过于着急。 3至6岁的幼儿处于友谊体系的“即时性游戏伙伴”阶段。他们把那些经常和他们玩的玩伴称为自己的朋友。在这一年龄段, 幼儿的思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关心的是别的孩子能为自己做什么,甚至认为朋友也像他那样思考。他会忽视或拒绝其他孩子想要加入游戏的愿望, 尤其是在游戏开始以后, 因为处于游戏中的幼儿已经集中于眼前的游戏情节, 他想象不出新的成员加入游戏后游戏进程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所以这个时候拒绝其他孩子加入游戏, 不是有意而为, 更不是冷漠无情, 只是幼儿认知不成熟的表现。总之, 幼儿不合群的行为矫正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 需要教师和家长满腔的热情、充分的耐心、无私的付出, 共同不懈努力打造家园共育指导良好平台, 对孩子施以科学教育和正确引导,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如果一个家庭充满了冷漠,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温暖的交流, 很难想象孩子会成为一个热情开朗的人。所以,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看到你对其他人微笑, 看到你与他人热情真诚地交往。六、参考文献:[1]朱丹静.帮助“落单的小候鸟”——中班不合群幼儿的个案辅导及其思考[J].家教世界,2016(12):18-20.[2]成俊花.不合群幼儿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0(35):165-166.[3]刘玉秀.浅议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及护理[J].新课程(上),2014(07):163+165.[4]颜晨雨.幼儿害羞退缩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2020.上海师范大学,MA thesis.[5]李洁.如何改变幼儿不合群的性格[J].山东教育,2007(27):62.[6]吴娟.预防幼儿不合群性格的几种方法[J].山东教育,2001(33):48.

原因退缩行为产生社会幼儿心理_造成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是_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

原因退缩行为产生社会幼儿心理_造成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是_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

造成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是_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_原因退缩行为产生社会幼儿心理

造成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是_原因退缩行为产生社会幼儿心理_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_造成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是_原因退缩行为产生社会幼儿心理

上一篇: 为什么孩子也会焦虑,作为父母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焦虑?
下一篇: 【我们的十九大】“对比记忆法”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特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