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就实行议会政府制还是总统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派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就实行议会政府制还是总统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派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以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为代表的议会宪法委员会主张实行议会总统共和制。斗争以叶利钦的胜利告终。但是,在当时俄罗斯还不具备建立西方式的民主的制的条件,俄罗斯虽然确立了总统制,但依然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总统带有个人专权的特色,并没有建立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权力体制。

一、苏联政治制度回顾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实行的权力体制是苏维埃制,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是集体元首,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后来的政党不分的年代中始终没有摆脱象征性机构的地位。戈尔巴乔夫时期,建立了新的最高权力机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新的体制仍然党政不分,最高苏维埃成了纯粹的议会机构,各种政治观点在这里讨论,由于缺少执行法律的有效机制,通过的法律成为空文。最高苏维埃主席的权力有限,受到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政治局的双重牵制,必要时无法采取行政措施。因此苏共中央提出要设立总统职位,试图以三权分立原则重新建构国家权力结构。1990年3月14日,《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兰宪法修改和补充法》通过,修改后的苏联宪法增加了苏联总统一章。戈尔巴乔夫当选为第一任总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集体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终结。

二、俄罗斯总统制的建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建立了以总统制为特征的行政、司法和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权形式。并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总统法》,当时只设立了总统职位,总统制还未建立起来,宪法本身存在许多矛盾和混乱。叶利钦又组织起草了一部法国式总统制的宪法草案,并正式确定了总统共和政体。1995年5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了新的《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法》,总统制才开始正常运行。俄罗斯总统制受到政治、社会意识、外部力量的多重作用的影响,是一次深刻的变革。

三、总统制的主要内容

俄罗斯总统制是以总统为核心的政府体制,联邦政府本身的权力很小,总统拥有行政决策权,直接领导关键部门,可以任命各部部长。政府基本上成了总统领导下的一个普通的办事部门,没有全面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决策职权,但是责任又往往由其承担。司法权力有较大的独立性,司法机构由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仲裁法院和联邦检察院组成。中央对地方的权力下放后受到严重削弱。这种权力体制下,总统实际上大权独揽,议会式微,强总统软议会弱政府的权力体制失衡,无法摆脱无休止的政治斗争,总统虽然地位难以动摇,但也很难有所作为。从设立总统到总统制建立,总统制在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首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其次,在一定成度上化解了社会矛盾。第三,有利于党派斗争进入法制轨道。最后,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分立主义。

四、俄罗斯的联邦制确立

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联邦主体的联邦制,俄罗斯联邦以民族特征划分为89个主体,以平衡境内130多个民族。从叶利钦到普京一直在完善联邦制。1992年3月31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和总统叶利钦代表罗斯联邦中央与86个主体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条约大大增强了联邦主体的自治权限,联邦中央只保留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权限,暂时缓和了中央和各地区间在权利划分上的紧张关系,分裂和解体得到有效遏制。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举行国家杜马选举,全民公决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俄罗斯由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各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和10个自治区,共89个平等的联邦主体构成。规定了联邦的宪政制度原则,中央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国家权力由联邦总统、联邦会议、联邦政府和联邦法院分别行使,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相互独立。

五、俄罗斯联邦制发展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职,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普京执政后首先重新划分了俄罗斯行政区域,将俄联邦89个联邦主体按区域划分为7个联邦区:中央区、西北区、北高加索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每个区域下辖若干联邦主体,每个联邦区任命一位总统全权代表,由总统任命,直接对总统负责。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实际运转效果来看,有利于垂直领导,有利于贯彻中央政策,提高联邦政府运作的效率和权威,加强了国家凝聚力。由于俄罗斯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族结构十分复杂,发展过程中不平衡状况日益突出,联邦统一和国家结构稳定的重大隐患依然存在。联邦制的发展道路依旧前途未卜。

六、政党制度的成长

俄罗斯现代政党制度萌芽于苏联后期的政治改革和苏联解体过程中,产生于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与高层政治斗争联系紧密,由“极端多元主义”向“适度多元主义”转变。受现行联邦宪法和总统制国家权力体制制约,显著特点是政权、政党和社会的相互分离。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和新宪法的通过使得多党制初具雏形。叶利钦时期从一党制向多党制转化,各政党趋于成熟,政党政治逐渐形成。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段,从戈尔巴乔夫社会改革到苏联解体萌芽,从苏联解体到通过俄罗斯新宪法后形成,新宪法通过到叶利钦执政结束政党制度确立发展。普京执政时政党制度已经成熟。上任后不久,普京就促使议会通过包括《俄罗斯政党法》和杜马选举制度在国内的政治体制改革措施,用法律形式规范政党制度的发展,加速政党之间的分化整合,巩固“政权党”的地位,确保政权对议会的控制。《俄罗斯政党法》成为政党制度进入稳定与成熟发展时期的标志。

七、政党制度的特点

政党政治受到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造就了欧亚二元政治文化影响,因而其政治文化带有深厚的集中专制传统。2001年12月议会中的三大中派组织“团结党”、“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宣布成立统一政党“统一俄罗斯党”,该党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取代了俄共第一大党的地位,成为议会中其主导作用的“政权党”。俄罗斯政权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执政党,并非在议会中因选举有多数党地位而组阁的政党,而是借助于政权的扶植才得以进入议会的政党。在多党政治的运作过程中,政权党是改革既得利益的代表,具有一些执政党的特色,得到政权的大力扶持以及总统的直接信任。党首皆为政府总理或重要部长,政权党的重要人物也担任政府要职并且囊括了中央和地方的实力派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政权党为政权的稳定建立了强大的政治支柱。

总结:西方民主制度在俄罗斯的移植注定只是形式上的,事实摆在眼前,但民主制度的建设依旧将取得不断进步。政党与总统相互依存的现象还将保持下去,一党独大现象表现为一种常态,总统在政治中的权威形象还是无可替代。俄罗斯政治制度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 “统一俄罗斯”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前景
下一篇: 为什么俄罗斯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而不是单一制国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