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果,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国民党留给共产党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业整体处于手工业状况,产品少得可怜;农业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为主,耕作水平低、基本靠天吃饭;民生则是物价暴涨、商品匮乏、饥馑遍地。国民党政府崩溃前滥发金圆券,大肆搜刮民财,导致金融崩溃,整个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状态。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创造热情和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通过艰苦卓绝的经济恢复工作,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稳定了政权,奠定了新中国发展的初步基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迅速站稳了脚跟,而且充满朝气蓬勃的气象。
人民政权建立和巩固以后,中国进一步发展向何处去的问题,鲜明地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确定的最低纲领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高纲领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就决定了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不可能停留在新民主主义这一过渡性阶段,必须进一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政策,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做了重要准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来看,推翻“三座大山”、完成土地改革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着三股基本的社会力量,即资产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社会矛盾由各个阶级之间产生,但主要矛盾集中地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正是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前,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必然会使中国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党原来设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用10—15年的时间来完成。但由于形势的发展,新的因素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的那种设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主要因为:
第一,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的恢复和建设,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公私经济比重已发生转折性变化,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从1953年1月开始执行的“一五”计划,使我国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主导性的强大因素。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在稳定市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许多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有利于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这一时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和消极作用做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合理分配原料和市场,在保证国营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发挥私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本来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工商业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为了适应巩固政权、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进行国家建设对粮食等农作物迅速增长的需要,避免土改完成后农村出现新的两极分化,我们党推动开展农业互助合作并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简单协作的互助组已经普遍建立起来,土地入股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开始发展,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也有了若干典型经验。随着“一五”计划实施和国家工业化高潮的到来,更加需要一个巩固的农业基础和农产品保障。党认为完成上述任务,仅靠个体农业经济是不可能的,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保障作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第四,从国际环境看,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国家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援助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助合作,也有利于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这也是促使我们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
1953年6月15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作了明确阐述。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著名的“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以后,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成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奋斗纲领。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体。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看中国是不是具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条件,首先取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否取得重大进展,是否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优势地位。我们党提出,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党的决策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工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大力进行以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全国技术革新运动,涌现了孟泰、王崇伦等一大批劳动英雄。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大批高校毕业生服从国家分配,不惧艰苦,奔赴祖国各地工业建设最前线。经过全国人民苦干实干,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现代工业骨干企业建立起来,一大批能源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内地兴建起来,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使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得到改善。“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的发展积累。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在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实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马克思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办法,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也曾提出过实行和平赎买的思想和方案。如果实行这样的办法和方案,可以使社会主义变革带来的社会动荡更小、更有利于保护生产力。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设想和方案都没有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具体实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成功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现了马克思、列宁当年的构想。之所以能够实施这一构想,是与中国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相关的。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起了巩固的联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和不断发展这种联盟,这种历史背景加上现实的需要和可能,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行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我们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对个体农业创造了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中心环节的各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对个体工商业采取了经过供销合作小组过渡到供销生产合作社,再过渡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采用多种组织形式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目标模式方面,虽然还是以苏联为榜样,但在具体道路方面,却有着中国自己的鲜明特点,从而用新的实践和经验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例如对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了国家机构的领导成员。国家领导机构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特别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共同纲领》就已基本确立,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予以正式确立。《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逐步建立起来了。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规定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