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浅议建国初期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起点问题上的失误

浅议建国初期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起点问题上的失误

浅议建国初期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起点问题上的失误《党史研究与教学》000年第5期总第155期浅议建国初期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起点问题上的失误胡 晓 泉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而在建国前夕

《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 年第 5 期( 总第 155 期)浅议建国初期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起点问题上的失误胡晓泉1940 年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而在建国前夕 , 作为新中国的立国理论和政策导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却显得极为初步和不足。 因此,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 党和国家领导人, 把全面系统地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和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了 积极的探索并达成共识。 但是事实上, 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极为短暂, “ 过渡形态”也离开了原始设想的相对稳定的初衷。 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肤浅的分析。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 全面系统地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到了 党的议事日 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出发, 对未来社会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构想。毛泽东指出: “ 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就全国范围来说, 在抗日 战争以前, 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 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 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 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从这一点出发, 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 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明确的认识和解决, 是我党当前的重要任务。”¹据此, 在夺取全国政权后,我们党在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上, 即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态度。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同时对私人资本主义实行利用政策, 谨慎逐步地引导个体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使中国稳当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这一战略选择最终体现在具有国家基本法意义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之中。作为新民主主义的建国纲领, 其中没有写入社会主义这一发展前途, 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 经过中央慎重考虑作出的决策。当时党的领导人涉及到这个问题的谈话都体现了这一精神。 例如 1952 年周恩来说: “ 毛主席的方针是稳步前进, 三年恢复, 十年、二十年发展。 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可能要十年, 二十年……。 ”º刘少奇说, 全国胜利后, 国营工业的生产量“ 顶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正是因为这一部分数量很小, 困难就来了, 为什么不能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即由此。”»实践结果证明了 这一战略选择, 符合大多数社会阶层的意愿, 因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949 年到 1952 年, 我们取得了社会经济改组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巨大胜利。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 有利于前者的巨大变化, 国营工业在工业产值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2. 2%上升到 52. 8%, 参加互助组的农8

上一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什么?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一)
下一篇: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