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什么叫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什么叫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什么叫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在电视新闻或其他的途径都可以听到“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这几个词并不难理解,但在法律上又有一番解释,实际上很多人对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内容和法律知识并不了解。

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是指行为人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给予治安行政处罚的行为。

1、本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主要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工作、科研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合法的社会状态。具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生产秩序、经营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医疗卫生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的活动秩序、公共交通秩序、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等。

(2)客观方面表现为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各种行为。

(3)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有责任能力的公民,单位不构成本行为的主体。

(4)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扰乱公共秩序危害社会而故意为之。

2、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有:

(1)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秩序的行为。(2)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3)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4)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行为。(5)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6)扰乱丈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行为。(7)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的行为。(8)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的行为。(9)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10)寻衅滋事的行为。(11)组织、教唆、胁迫、诱骗、煽动他人从事邪教、会道门活动的行为。(12)利用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13)冒用宗教、气功名义进行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上一篇: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与社会
下一篇: 真实的印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