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但学院前身是地理学,大部分课程也都是人文地理学方向的课程。课程包含人文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和社会学互通的主题(说白了就是借用社会学理论研究做地理有关的空间分析)。
本科和导师出去调研,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有没有帮社会做些什么?“一开始听的时候深以为然,老师做的项目都是以回馈社会为目的的社区项目,直接的作用是帮助小区建立规范垃圾回收系统,设立太阳能光伏电板。我一度以为,社会学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社会制度,让社会变得更规范、更可持续。身为唯物主义者,我一直觉得人类文明是宇宙诞生以来的一场意外,这场意外多么壮观,我们要想办法让它继续下去。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念硕士,开始觉得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而研究的首要目的不是去改变现实,而是揭示现实。揭示的现实可以是社会一些边边角角的内容,也可以是家庭、婚姻、教育等宏观的社会制度对于社会个体的影响。这一步工作的意义不一定是促进社会生产,而是让更多人看到在社会生产进程中掉队的人,为什么掉队,掉队后生活得怎么样,对那些勇往直前的人有什么影响。我不同意另一个答案把社会学成为边缘学。社会制度的进步,包括废除奴隶制,女性投票权,同性恋婚姻平权,都是对于边缘群体的关心才达到的。如果有人选择不随波逐流地去搞生产,而是跟随自己愿望,打着探照灯去寻找社会中一些被忽略的蛛丝马迹,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虽然是陈词滥调,但从”生命的荒诞性“角度,人生的一切重要的事情,都是”无用“的。但在这场”无用“的旅行中,有的人走得轻松,有的人走得吃力。出于本能,大家都向往那些轻松的人,但如果社会学家能帮助大众了解吃力的人是怎么走的,并思考怎么帮助他们过得不那么辛苦,不是很棒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