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发布时间:2022-09

发布时间:2022-09

发布时间:2022-09以法治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以法治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举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本网记者吴楠/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8月31日,南京师范大学举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出席并讲话,该校文科学院专家学者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正确认识《条例》的重要性,对贯彻落实《条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程天君主持。

全国首部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法规出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正式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相关领域立法”,保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要求。今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江苏省社科资源丰富,近年来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2022年7月29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共八章四十六条,明确了适用范围、指导思想、工作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于9月1日正式施行。

与会学者表示,《条例》是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法规,弥补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性立法的制度空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江苏哲学社会科学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华桂宏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条例》的制定是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江苏社科强省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全力贯彻、趁势而上,推动江苏社科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具体要在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强化党委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组织化学习,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推动《条例》的落地。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介绍了《条例》出台的背景和过程。他介绍,《条例》从酝酿到出台经历了1年半的时间。《条例》旨在破解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困境,使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法可依。在会上,他重点提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主管部门和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应当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的规划、组织和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新型智库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等条款,并提出,要加快文科实验室建设,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并探索纵向管理制度创新,优化经费管理流程;要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体系。

以法治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多措并举推动《条例》贯彻落实

“要把《条例》贯彻到学校实际工作中,将其作为‘打造最好南师’的重要抓手。”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表示,具体而言,首先要深刻领会《条例》的重要意义,加强《条例》的宣传教育。要保持和弘扬南师文科的传统优势,打造南师文科的亮点。其次要强化组织机制创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轮驱动,强调智库建设,组织中青年集体攻关,有组织地支持重大项目。再次要重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队伍建设。最后,在保障措施方面,完善评价和管理制度,进一步简化预算制度、过程管理、报销手续等,加大对文科的支持力度。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晓锋表示,《条例》定向导航的作用非常显著,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方向性的内容做了阐释。《条例》设定了定规守约的要求,利用“应当怎么做”“鼓励怎么做”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体制机制建构中应做什么,以及需要创新地做什么。《条例》做了纵横结合的定量设序工作,设定了各省市县各层级相关科研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详细划分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别。他提出,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我们不仅要做到有法必依,还要在角色功能扮演、咨政建言,理论引导、理论创新等功能之外,加强传播普及推广阐释,如研究阐释《条例》与《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让《条例》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让它用到实践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条例》通过立法将江苏近年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加以制度化,在全国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会有更多的省份开展相关立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建华表示,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资深教授的作用,尝试探索建立资深教授聘用制度。在理论建设方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理论建设和思想创造的重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他提出,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已经不是过去的手工作坊式的,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安排,从而汇聚集体的力量,打造学术高地,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方乐表示,《条例》是一部促进型立法。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系统学习促进型立法的主要内容,精准把握法条的整体结构及其隐含的立法目的。二可考虑在《条例》的基础上建立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规划和促进条例。三要深刻领会促进型立法的关键词,如支持、鼓励、应当等词语实际上蕴含着方向性、引领性的内容,为未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叶飞表示,哲学社会科学应当牢牢把准方向,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重大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要加强整体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有组织地开展学术研究工作;要加强改革创新意识,也要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把个人研究融入自己所在的学科,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中,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敏洁表示,在人类社会重大变革和发展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发挥思想先导的作用,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立足中国大地,聚焦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努力动用各种资源,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发展,让更多的人认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智慧。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倪咸林表示,《条例》的条文很系统,宏观层面包括机构、学科、应用等,微观层面提到了教材、培训、青年人才培养、智库内部治理等。《条例》有很多新颖的提法,如“储备性政策研究”“增加高质量话语供给”,还对项目资金使用做了具体规定,希望让每位老师都能感受到《条例》的落实。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结合马克思主义专业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谈到,作为思政课老师,要一肩挑科研,一肩挑教学,所以也能感受到学校对教学和应用人才的重视。他建议,将这些作用进一步放大,让更多青年教师感受到这些利好。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周慧泉表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跨学科的逻辑非常重要,要搭建产学研协同的平台,协同多学科学者共同开展研究。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发表了意见,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兼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王露璐表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看到《条例》对我们的支持,还要看到《条例》对我们的要求。她深入分析了南师大文科的优势及不足,建议积极发挥“银发力量”,希望各学院重点培养和发掘有潜力的重要学者。南京师范大学财务处处长高红梅表示,未来会根据《条例》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及时修订学校相关文件;加大政策学习,做好宣传服务。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严志军希望,部门和学院形成合力,通过培养留学生、与国外高校联合成立研究中心等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意识形态安全,遵守涉外法规,转换话语表达方式,更好地传播中国智慧。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副处长顾吉林提出,学校重视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语言文学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并组织了一些交叉学科研究。未来要重视在交叉学科方面产生新的理论体系、新的方法或新的研究范式。

以法治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都需要伟大的理论和思想作为先导。就江苏省而言,全省超过80%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集聚在教育系统,超过80%的研究成果来自教育系统。高校教师任重道远。”华桂宏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一要加强政治引领,强化全国重点马院建设,汇聚校内校外资源,在党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研究上下功夫。二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在学校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实现“双一流”的突破。三要认真组织实施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工程既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非技术层面的管理因素。任何一个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都是一个工程概念。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要有工程划分、项目划分的管理思路,要推进“工程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内容具体化”,形成工程思维概念,突出表现为加强管理。未来各学院要围绕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工程开展研究,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议题,定下一个大方向,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开展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上一篇: 教育综合333光是背就够了吗?
下一篇: 浅谈社会形态与社会行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