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朱文华 (1) 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蒋寅 (8) 差异与互补: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之比较任暟 (19) 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朱文华 (1)

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蒋寅 (8)

差异与互补: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之比较任暟 (19)

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郑小霞 (25)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余京华 (32)

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实践本质及其基本特征汪玉娣 (39)

福斯特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及其启示王云霞 杨小华 (45)

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李明 (51)

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的文化意义郑传锐 王树森 余恕诚 (57)

杜甫秦蜀和湖南纪行诗比较论刘曙初 (65)

宋前文言小说中的冥婚及其文化意蕴洪树华 (71)

上梁文与宋代文人构建的理想国张慕华 (79)

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尹丕安 李健 延宏 (84)

一致关系下英语Tough句的生成与推导张杰 (90)

近代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 (96)

部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 (F0002)

近代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

《申报》与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起步的舆论动员朱从兵 (97)

公共舆论与晚清联美问题马陵合 (108)

晚清域外报刊与无政府主义学理的媒介镜像——以《天义》及《新世纪》为中心王天根 (116)

论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专家参与问题董新凯 郁尊科 (128)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郭继 (136)

论建立我国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吴琼 孙洪坤 (144)

实体概念与词的交际意义詹全旺 (151)

构建当代新道家学说之初步设想许抗生 (1)

生命的超越——从“复归于婴儿”到“死而不亡”陆建华 (6)

郭店《老子》“绝巧弃利”解谭宝刚 (10)

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蔡德贵 (17)

《近思录》与《中庸》《大学》文本的内在同一性刘鹿鸣 (23)

“主宾之辨”与朱熹的认识思想徐强 (27)

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李霞 (31)

延寿、宗密“禅教合一”论的差异杨文斌 (37)

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陶徽希 (44)

从语义学到语用学——Grice语义理论的嬗变与影响韩仲谦 (49)

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姜红 (55)

《后汉书》对偶艺术研究何凌风 (61)

论韩驹诗学观程宏亮 (70)

稼轩词题序研究张晓宁 (76)

论营业转让中的债权人保护余竹旗 (83)

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再探讨——基于立法例的分析何承斌 (89)

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汪高鑫 (96)

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盛险峰 (103)

清末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三种形态蒋含平 (110)

创业氛围的演化与突破张治栋 荣兆梓 (116)

创业氛围:不同地区企业创生行为差异新解江三良 (123)

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李刚 贾威 潘浩敏 (129)

投资机会集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赵惠芳 孙亚林 潘立生 (137)

建设创新型城市要重视公共政策创新王荣科 段华洽 (143)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展杨善发 (147)

双赢:对外汉语本科毕业实习的探索杨晓黎 (151)

[犭臣犬]簋铭补释裘锡圭 (1)

秦兵器刻铭零释施谢捷 (8)

当代新道家探讨(笔谈)陆建华 商原李刚 谢阳举 (14)

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郑笠 (23)

“逍遥”与“成仙”——《庄子》、《抱朴子内篇》生死观比较李松荣 (29)

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吕美生 孔正毅 (34)

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税翟奎凤 (40)

“超越”与“超绝”——方东美论中西天人之际李安泽 (46)

“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苟子“群已之辨”的价值意蕴丁成际 (52)

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强昌文 (56)

禁止活体角膜移植的学理探析韩德强 (62)

论新闻监督与司法尊严张利明 (67)

刑法修正案述评潘家永 (71)

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杨丽艳 (77)

不足与需要:论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丁俊苗 (83)

动词屈折形态表征与加工研究——以联结主义和双机制为视角李燕 (89)

钟嵘“滋味”的美学内涵俞香云 (94)

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一部充满狂欢精神和多重复调的戏剧曹萍 (99)

电视娱乐节目的仪式、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包鹏程 (104)

清代徽州宗族聚居村庄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以祁门红紫金氏宗族为中心卞利 (109)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陈瑞 (116)

关于推进我国巨灾债券的研究杨晔 (121)

会计信息质量的产权博弈分析——基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均衡视角徐虹 (126)

论企业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制约因素丁春贵 曾小玲 (132)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推进的难点分析孙群 (137)

体面劳动离我们有多远?王兰芳 徐光华 (142)

环境公平与新农村建设黄鹂 张巧遇 (147)

协商民主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李允熙[韩国] 杨波 (151)

方东美与黑格尔哲学宛小平 (1)

试析尼采的人性理论杨茂明 (8)

试析“单向度意识形态”的替代方案吴学琴 (14)

谢林与黑格尔的悲剧审美观之比较伏爱华 (19)

阿多诺的自然美论张静静 岳介先 (23)

对复杂性研究的一种辩证理解桂起权 (27)

重新考察认知相对主义的分类常春兰 (33)

论徽州古村落研究对徽学发展的方法论价值王邦虎 (38)

论徽州古村落的文化及学术价值吴宗友 (43)

试析徽州古村落的现代生态失衡之原因李娟 (48)

汉字性质的符号学观照仝国斌 (52)

汉字定性应以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为标准李艳 (57)

论汉字性质复杂的原因兼谈汉字的性质陈丹 (62)

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之辨--关于华文文学研究转向华人文学的反思胡贤林 朱文斌 (66)

福克纳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洪增流 贾晓庆 (71)

自由的悖论--论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自由观夏琼 (76)

顺应性理论对礼貌的构建朱小关 阚智文 (81)

试论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的和谐理念沈岚 周少元 (86)

论刑事诉讼理念的现代化孙洪坤 (91)

反垄断法中的刑事责任问题吴广海 (97)

深化区域史研究的一点思考李文海 (103)

浅析唐王朝治吏的制度设计周宝砚 (107)

浅论《唐音癸签》在唐乐研究中之史料价值黄敏学 (110)

欧阳修的文献学方法余敏辉 (114)

陈垣与史源学及《日知录》研究--《日知录校注》编者前言陈智超 (119)

论档案文献编纂学与历史文献学的关系马仁杰 李珍 (122)

垄断契约、专用资产与弱势契约主体行为研究--来自烟草种植业的经验数据范其学 (126)

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丁春贵 (132)

收入差距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研究洪波 (137)

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万军 (142)

乡村旅游的“城市性”因素及发展策略方旭红 (148)

论休闲产品及其分层营销策略唐湘辉 (153)

老子我说(笔谈)——老子——中国哲学之父孙以楷 (1)

老子:中国生命哲学之父李霞 (3)

道之两种状态与物之两种形态——兼及道物关系陆建华 (5)

对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的几点思考徐小跃 (6)

《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赵妙法 (9)

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余虹 (14)

逆风而行:杨朱“为我”思想新论徐华 (19)

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尉利工 (24)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赵炎才 (29)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机制方爱东 (35)

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比较研究胡小红 (38)

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李明发 (44)

试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的裁判标准——以大庆联谊案的审理进程为中心常健 (49)

试论监管型政府的法治构造许石慧 (56)

美澳两国平等权宪法保护比较研究朱应平 (61)

个体主义伦理观与权利强昌文 (67)

简论直接选举的制约因素李若晨 (73)

平民化:新世纪散文的趋向杨福生 (77)

英国历险小说:源流与特色陈兵 (81)

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华泉坤 牛振宇 (86)

玛雅文字的破译:方法与历程张禾 (90)

数字世界史:有关前提、范式及适用性的思考王旭东 (96)

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郭昭昭 (102)

灾害研究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频发水旱灾害的原因探析张崇旺 (107)

安徽省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何平 (114)

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研究钱士茹 (118)

论创业氛围的形成与传导机制江三良 (122)

我国票据市场制度变迁解析张博 (127)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及其防范对策研究宋荷靓 张黎 (132)

我国农地流失的现状、成因与对策分析吴悦 (136)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研究——一种社会学学科属性分析的方法沈昕 (139)

农民工进城途径:选择、嬗变与理性回归程名望 史清华 关星 (142)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创新模式评析谢一帆 古雯 (148)

我国事业单位组织绩效评估研究王辉 黄磊 (153)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总目录 (157)

上一篇: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一篇: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与理论意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