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
大二班教师 冯利
活动来源
幼儿园大班末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小学,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去探寻上学的奥秘。在同上一节课时,小学老师说,请同学们带着弟弟妹妹认识一下今天学习的字。一个小男孩指着源源说:“这个小女孩,比我认识的字都多!”孩子们纷纷投来羡慕赞赏的眼光。通过和一年级哥哥姐姐的识字学习,他们对汉字的兴趣日益增加,在区域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就有小朋友跑过来询问:“老师,这是什么字啊?”
理论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示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等。因此,我们在追随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结合《纲要》《指南》等精神,开启了探秘汉字之旅。
精彩记录
“趣”识名字
今天区域游戏,吴宇伦、黎欣依、佟泽远三人来到图书区,玩起“认名字”的游戏!佟泽远指着吴雨佳名字的卡片大声说:“吴宇伦”,这时,吴宇伦说:“不对,这不是我的名字!佟泽远指着“吴”字说:“这不是你的吴吗?”,吴宇伦说:“对啊,我们都姓吴,但是名字不一样!”,佟泽远说:“哦哦,你知道我姓什么吗?我姓佟”!黎欣依说:“我姓依”,“不对,不对,你应该姓黎”,黎欣依说:“我叫依依,我姓依!”这时佟泽远也说:“不对,那是你的名字,黎欣依的黎是你的姓,你姓黎!” 这时旁边游戏的小朋友也参与其中,“对,黎欣依你应该姓黎!”,王子睿说“我爸姓王,我也姓王”,李思彤说:“我哥跟我爸姓,我跟我妈姓,我们俩都姓李”,孩子们对名字和姓氏这个话题滔滔不绝,畅谈起来。
分析:
1.图书区“认名字”游戏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此时正是他们认、写名字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游戏也符合其现实需要。大部分孩子认识自己的名字,可是对班级其他小朋友的名字,不甚了解,有的只认识个别字,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认识更多小朋友的名字,将大大增加他们的识字量,对他们关注周围人、事、物的社会性上,也是事半功倍的。
2.升入大班后,我们称呼孩子,不在是之前的小名,而是叫他们的全称。每天早来园签到,各种活动自己写名字,因此孩子们的名字又一次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这个游戏的创设,正是师幼将要持续关注的内容。
3. 老师投放了吸盘小锤子,游戏中,认识谁的名字,就给吸过来,在枯燥的识字中,增加了趣味性和活动性。识读、正确书写名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潜移默化的,经常性的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
策略:
1.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在名字卡片的投放上,应降低难度,正面是名字,背面可以添加上对应小朋友的头像,帮助幼儿检验对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使大部分孩子都觉得有趣,愿意尝试。
2.应加强对个别幼儿的跟踪关注,观察黎欣怡是否对名字和姓氏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通过对话式儿歌,帮助幼儿巩固理解自己的姓氏,以及姓氏文化。
“趣”探姓氏
名字是代表“我自己”的符号,家人给我们起名字的时候,在我们身上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这是爱和期许。孩子们对姓氏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们组织了这次《百家姓》的活动。孩子们前期调查了和自己同姓的名人!当让他们介绍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的要分享,王梓晨大声地说:“我调查的是王羲之,他是一个书法家,写的字特别漂亮!”,这时王子睿赶紧补充说:“我还知道王之涣,王昌龄,他们都是大诗人,我还会背他们写的诗,登鹳雀楼、凉州词!”张欣玥说:“我调查的是张骞,他开创了丝绸之路,他把中国的茶叶,瓷器运到其他国家,让他们了解中国,还把外国的东西带回中国!”,“哇,真厉害”,孩子们不自觉的夸赞起来!“老师,我也调查了!”,“老师,我还知道有个姓张的名人”……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说,此时,个别分享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了!于是我让他们先跟旁边小朋友说说,随后还将孩子们调查的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方便孩子们随时分享讲述。
分析:
1.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了解和自己同姓名人,感受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增加民族自豪感。从孩子们讲述时的表情可以看出,是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2. 本次活动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资料的收集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使得孩子们愿意分享,并且能够大胆、清楚、流畅的讲述收集到的信息。
3.大班孩子,想说、敢说、有能力说,想到和自己同姓名人,有这么高的成就,也迫不及待的想介绍给大家。这次活动我首先采用个别分享的方式,当交流远远不能满足更多孩子的要求和欲望时,我及时调整组织方式,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满足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支持他们自由、大胆的交流和表达。
策略:
1. 小组交流,轮流分享,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介绍和自己同姓的名人,也是增加自豪感的一个机会,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
2. 提供宽松充裕,且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在晨间接待、过渡环节、区域游戏时,继续请幼儿分享,增加幼儿表达表现机会。
“趣”拼汉字
今天活动区,博文和小妹在益智区玩配对牌。“老师,你看,我们用这个配对牌拼的字”,两人一起拼了个“人”字。我看了看,赶紧说:“你们还能拼出更多的字吗?”,“老师我们的牌不够,太少了!”,我迟疑了片刻,对他们说:“等会儿,我再去给你们找点”!这些材料就是单纯的对对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没难度、没新意,也不太符合他们游戏需要,我就给收起来了,没想到这时派上了大用处!他们迫不及待的拿过去,开始拼起来,由于材料多了,他们能拼更复杂的字了,还参照识字卡片拼其他的汉字。
分析:
1. 小玩具重新焕发新作用,孩子们能够结合最近班级主题,用配对牌进行拼字游戏,主动地提高了难度,赋予了配对牌更加有趣的玩法。
2.孩子们在了解、认识汉字的基础上,用配对牌去拼摆汉字,在游戏中,巩固了对汉字的认知,结构的把控。
3. 当出现材料不够,游戏无法深入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帮他们提供更多的材料,有效的给予支持,使他们的游戏得以继续,并深入,以致拼出更多的汉字。
策略:
1.丰富材料:师幼可以一起讨论,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拼字,进一步丰富游戏材料,持续保持幼儿游戏兴趣。
2.记录分享:教师为幼儿提供手机,便于他们拍摄、记录拼出的汉字,及时与大家进行分享,体验成功和拼字的乐趣。
“趣”画汉字
区域游戏开始了,琪琪和希希在图书区,选择了“拍苍蝇”的游戏,之前老师在“苍蝇”的身上用水彩笔写了一些简单的汉字。他们两个拍了几个,突然发现有的“苍蝇”身上的汉字不见了!琪琪说:“咦,这个没有字了?”,希希说:“我看看,嘿,真没有了!”琪琪说:“看看别的‘苍蝇’有字没?”说着,两个孩子一起检查!希希说:“好多都没有了”,琪琪说:“要不咱们自己写吧!”希希说:“好嘞,不过我会写的字不多!”琪琪说:“我那天看《红色小奇兵》这本书里,有好多字呢,咱们照着书里的写吧!”说着把书拿了过来打开,两个小朋友一起找起熟悉的汉字,琪琪一边看一边写,很快他们就把没有字的“苍蝇”都写上了,然后两个孩子又继续玩起来!
分析:
1.两个孩子能够根据已有经验,知道《红色小奇兵》这本书里有很多汉字,将书中认识的汉字迁移到“拍苍蝇”这个材料上,使得游戏能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入和持续。
2.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看、找、识、认、画,对常见汉字加以巩固认识,这种操作性强的玩具和材料,不但提高了对文字的兴趣,还增加了识字量。
策略:
1.继续关注游戏进程,了解孩子的游戏质量、识字量、前书写技能是否提高
2. 区域分享时,教师提问“‘苍蝇’身上的字没有了,怎么办啊?”让孩子们集体想办法,最后琪琪和希希分享他们的做法!
3.保留现有的汉字,在制作一些“苍蝇”,认识更多的汉字,避免只认识自己熟悉的!
教师感悟
幼儿成长:
1.从参观小学对汉字产生了兴趣,在生活和游戏中增加了识字量,孩子们积极、主动认读生活中的汉字,有时候不局限与用图画、符号来表现事物和心情,更愿意用简单的汉字去记录。在有趣的汉字探秘里,不仅带给孩子们丰富而快乐的能力发展,还有随之而来的骄傲、满足和幸福感。
2.主题和区域整合较好,图书区、益智区、角色区等,孩子们在游戏、生活和情景中识字,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教师发展:
1.教师能够敏锐察觉,幼儿兴趣点和价值点,打破了以往的《上小学》的主题模式,将主题活动侧重在“有趣的汉字”,并通过多种方式,延续幼儿的兴趣,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的提升,幼小衔接工作更加贴近孩子需要和家长关注点。
2.充分发挥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自主认识汉字,并交流方法,将抽象的汉字融于一日生活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