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确定调查课题的途径

确定调查课题的途径

确定调查课题的途径实际上,可作为调查研究课题的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问题、各种社会事件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一项好的调查研究课题的发现,也和作家写小说一样,既需要深入生活,也需要灵感和火花。

确定调查课题的途径_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三节确定调查课题的途径

掌握了选题的标准,并不能保证我们就一定能选择到一个恰当的调查课题。就像有了渔网和船并不一定就能打到鱼一样。我们还需要解决哪儿有鱼、到哪里才能打到鱼的问题。对于选择调查课题来说,就是要解决到哪里去找课题的问题,或者说解决调查课题的来源问题、选题的途径问题。

尽管在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尚未解决的一般问题,但是,要从中选择出一个有着明显研究需要和较大研究价值的特定的问题,也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美国政治学者齐斯克所说,依靠丰富的想象创立并发展一个可行的研究课题是研究工作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初次独立进行一项社会调查的人来说,他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调查研究课题似乎比实际去做这个课题还要困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者来说,要选择一个有价值的、有新意的、可行的,并且适合个人情况的调查课题,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有的课题可能主要来源于研究者的某种好奇;有的课题则可能起源于研究者偶然碰到的一件事情;有的课题可能来自于研究者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或交谈;有的课题则来源于研究者无意之中读到的一篇文章、一本杂志或一部著作。当然,应当指出的是,我们不能总是寄希望于这种碰运气似的机会,或者总是期待着某种突发的“灵感”。与此相反,我们应该主要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所具有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对选择调查课题过程中的某些带规律性的方法和常见的选题途径的熟悉和了解。那么,确定调查课题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呢?或者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寻找发现一个合适的调查课题呢?概括地讲,主要有现实社会、个人经历以及各种文献资料等几个常见的途径。

一、现实社会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在这个庞大而变化着的社会里,社会现象丰富多彩,社会关系盘根错节,遇到的矛盾和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旧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又会出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现实社会为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调查课题。例如,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从农民致富渠道不畅的弊病中发现了必须重视小城镇建设的课题。他说,“由于落实了正确的政策,农村的农业、副业和工业都出现了新的起点。可是我们发现农村的富裕不那么稳固。如江村农民的养兔副业,就随着海外兔毛市场的涨落而波动,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养起了长毛兔,没过多久又纷纷杀兔吃肉。看来农村地区没有一个相当稳定的经济中心,农民的命运就只能操纵在别人手中,这就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问题。由此可见,社会调查的题目,从根本上说是来自于社会实践的发展”。[5]

现实社会是调查课题最丰富、最经常的来源,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实践是常青的”,也就是说千变万化的生活实践给人们提出很多问题。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因此存在着许多需要调查研究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调查者始终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关键是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社会问题经常问个“为什么”的习惯。这样做往往可以使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生活大潮中、从变化无穷的社会现象中,抽出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调查课题来。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用一句格言来概括,这就是:处处留心皆课题。

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琐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可以研究的问题,因此,一个研究者要善于从每时每刻发生的、司空见惯的甚至是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例如,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歧视随处可见,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实,这种歧视不仅仅发生在城里人身上,那些城里人因五谷不分也有被乡下人讥笑的时候。那么这类现象的背后是什么?有没有城里人和乡下人生活规则的冲突?还有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保持,老板与雇员、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男生与女生、父母与子女、恋人之间的空间距离都不一样,这种距离事先并没有明文规定,人们为什么在接触的时候能够做到保持适当的距离?它的背后有什么在起作用?诸如此类的现象,如果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找到可以研究的问题。至于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更是需要调查和研究的问题。因此,只要观察生活,就能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可以调查和研究的问题,当然,要学会观察生活,必须热爱生活,要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才能发现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可作为调查研究课题的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问题、各种社会事件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之所以难以被我们发现,主要是由于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它们中间,对它们早已司空见惯,因此常常对它们熟视无睹。比如,对于生活在城市社区中的人们来说,居住在单元楼房,安个防盗门,出门锁门,回家关门,邻里之间很少串门,这都是很普遍、很一般的现象。然而,当我们从认识和理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社区邻里关系这一目的出发,向自己提出一些“为什么”的时候,就会从这种很普遍、很一般的现象中,抽出诸如“城市居民居住方式与邻里关系研究”、“城乡社区邻里关系比较研究”这样一些值得探讨的社会调查课题来。

一项好的调查研究课题的发现,也和作家写小说一样,既需要深入生活,也需要灵感和火花。这里所说的深入生活,主要指的是广泛地接触社会,而灵感和火花则指的是那些可以发展成为调查课题的最初的想法和思路。应该指出的是,没有广泛的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接触,这种灵感和火花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个人经历

大概所有的人在出生以后都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经历了初步社会化的过程,然后上小学,读中学乃至大学,参加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养老,送终。从大的方面看,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似乎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具体人生经历则是千差万别,各式各样的。我们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的某个特定的角落,所走过的也往往是一条特定的人生道路。不同的人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具体感受也不同。一种现象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理所当然、司空见惯,但在另一些人看来也许会大惑不解、十分新奇。这是因为,每个人特定的人生经历为他观察现实世界、观察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特定的视角、一种独特的视角。从这些各不相同的视角里所看到的世界并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各种观察、各种感受,常常是众多合适的调查课题的最初来源。许多有价值的、有创造的,并且切实可行的调查课题,正是从研究者个人的经历中,特别是从个人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定的生活感受中发现和发展起来的。

个人经历是人们观察各种事物、理解各种现象的基本视角和出发点。因此,对于以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为目的的社会调查来说,同样也离不开个人经历的帮助。特定的个人经历可以更好地理解或把握研究课题。一个没有婚姻经历的人,也许很难做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研究;一个出生在城市,并且很少下乡,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就很难从事有关农村问题的研究。又如,一对中年夫妇离婚了,一个完整的家庭破碎了,对于与之关系不密切的一般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无动于衷,或者只是作为一种闲聊的话题。因为现实社会生活中这种事情、这种现象并不稀奇。但是,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一个社会学研究人员的身边,比如说他的邻居,或他的好朋友,或他的姐姐、姐夫离婚了,他也许会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待这种现象,去问一些“如何”、“什么样”或“为什么”的问题,如“当前社会中的哪些人最容易产生离婚的行为?”、“为什么城市中年知识分子离婚的比较多?”、“有哪些主要的原因会导致人们选择离婚?”、“中年人离婚所带来的主要后果是什么?”,等等,从而导致他选择一项“城市中年知识分子离婚的特点、原因和后果研究”的调查课题。

对于社会调查研究人员来说,他身边所发生的一件事情、他与朋友进行的一次交谈、他所参加的一次活动,都有可能成为导致一个调查课题产生的最初的火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从个人经历中寻找课题的方式,是一种十分简单实用的方法。它常常是以“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方式,去静静地思考个人的经历、经验、观察和体会。千万不要小看这种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它常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既十分有趣,又值得探讨的调查课题。

三、现有文献资料

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也是我们发现和提出课题的重要源泉。可作为调查课题的想法、灵感和火花,常常可以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的内容中,从报纸杂志的文章和标题中,以及从学习笔记和谈话记录中采摘到。尤其是各种社会科学的报纸杂志,常常成为这种灵感、火花和想法的重要来源地。我们的许多调查课题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的。

有大量的社会科学期刊可供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特定的调查课题,比如,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人口研究》、《教育研究》、《青年研究》,等等。就是从一些非专业的、综合性的,甚至是大众性、通俗性的文献中,有时也能发现这样的火花,找到合适的调查课题。

显然,从文献中寻找所需要的调查的是另一种留心和思考。可以采用这样两种方法:

方法之一,是在阅读各种文献时,始终带着审视的、提问的、评论的眼光,不要过于“恭敬地”、“崇拜地”和盲目地接受书上、文章中所说的一切。由于眼光不同了,我们对同样的文献、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材料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思索,就会迸发出一些新的火花。而从这些新的疑问、思索和火花中,往往能够找到值得调查、也能够调查的课题。

比如,假设我们读到一篇文章,谈到独生子女具有许多不同于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并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别的结论。但文章所提供的证据主要是几个十分特别的个案资料。这时,只要我们的头脑中对这种证据多保留几个疑问,对这种结论多打几个问号,就可能会产生或形成一个与此相关的调查课题:“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行为特点的比较研究”,以此来检验这篇文章的结论,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状况。

方法之二,是要进行广泛的联想。我们可以从纵向与横向、形式与内容、对象与方法、时间与空间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所阅读的文献展开广泛的联想,由此及彼,往往也能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和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切实可行的新的调查课题来。比如,当我们在文献中读到了有关市场经济大潮对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趋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调查报告或其他材料时,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展开联想:市场经济大潮对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消费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是否也产生了同样的影响呢?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问:既然市场经济大潮对大学生的择业趋向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它对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军人、青年科技人员等的职业选择、职业流动和职业评价,又是否产生了影响(或者产生了什么方面的影响)呢?显然,这些都是同样值得去做的调查研究课题。

以上我们分别从几个大的方面介绍了调查课题的主要来源和寻找方法。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一项调查课题的选定,常常是各种不同来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哪一个来源的产物。比如,也许最先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使我们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某种好奇;同时,这一现象又使我们联想起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某些感受、体会或认识,使我们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后果、这一现象与其他现象的关系等有了一定的推测、判断或估计,而这种推测、判断或估计又使我们联想起自己曾经读过、看过、学习过的某些知识、理论或观点,并将自己的判断与阅读过的结论进行比较,一旦比较出现了分歧,便会导致一个新的调查课题的诞生,用以检验谁是谁非。有时我们会在比较时发现,现有的知识尚未涉及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或没有专门地探讨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即现有的答案不足以回答我们的疑问,这也会导致一个新的调查课题的诞生,用以探索新的结论。

上一篇: 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
下一篇: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4.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