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文章浏览阅读4k次。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摘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属于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共享区活动经过各种类型的区域和游戏,可以为幼儿之间进行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

谦让 5 4 2 11

助人 11 4 3 16

关心 11 4 2 17

道歉 5 3 1 10

安慰 6 5 2 14

同情 5 4 3 12

遵守规则 13 6 2 21

主动示好 4 1 1 6

友好

为 炫耀 7 4 2 15

告状 24 6 5 35

嘲笑 7 4 2 13

挑剔 3 2 2 7

独其比例为 8 3 3 12

抓人 3 2 1 6

推人 3 1 1 5

打人 2 1 1 4

破坏物品 5 1 1 7

总计 172 78 48 298

3、交往方式频次分布情况

不同交往方式在不同交往区域当中出现的频率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表2.3当中,有一些交往方式在部分区域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区,比如动作在大型器械区当中幼儿的交往次数为17次,而在角色区中的交往次数为57次,明显超过大型器械区。另外在语言在大型器械区当中出现的频率为5次,比例在14.71%左右。经过进行总结各个区域幼儿交往情况,可以看到在角色区中,幼儿语言和动作两者兼有的行为出现的几率比较高,建构区当中采用动作的方式进行交往的几率比较高,大型器械区当中采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几率比较低。具体情况见表2.3。

表2.3交往方式频次分布

交往区域 角色区 建构区 大型器械区 合计

语言 14 15 5 34

动作 26 44 132 98

两者兼有 132 19 15 166

总计 172 78 48 298

4、交往类型频次分布情况

从表2.4当中可以看到,角色区中幼儿交往发生的次数为172次,其中男生和同伴进行交往的频率为66次,女生的频率为51次,而男女生共同交往的次数是55次,在构建区域内男生交往的次数是41次,女生的次数是22次,男女共同交往次数是15次,而在大型器械区当中男生交往频率是20次,女生频率是16次,男女交往的频率是12次。从中可以看到男生、女生在角色区交往的频率最高。具体情况见表2.4。

表2.4交往类型频次分布

交往区域 角色区 建构区 大型器械区 合计

男 66 41 20 127

女 51 22 16 89

男女 55 15 12 82

总计 172 78 48 298

5、交往结果频次分布情况

从表2.5当中可以看到,幼儿在角色区中交往的次数最多,但是在角色区当中交往结果为接受的次数最多,而且幼儿之间的交往较少受到老师干预;在建构区中进行交往结果为拒绝的次数比较高,而且幼儿之间的交往较少受到老师干预;在大型器械区中交往结果为接受的次数最多,而且幼儿之间的交往较少受到老师干预。从中可以了解到,幼儿虽然在角色区中交往有着非常高的次数,但是在大型器械区最容易成功进行交往。

表2.5交往结果频次分布

交往区域 角色区 建构区 大型器械区 合计

接受 123 33 29 185

拒绝 35 37 10 82

忽略 9 5 7 20

教师干预 5 3 2 11

总计 172 78 48 298

三、共享区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从交往区域看,交往频次不均

从三个区域的交往情况来看,角色区属于最容易使幼儿交往的区域,而且友好行为和不友好行为在角色区中出现的几率也最高,明显大于其他两个区域。可以看到角色区域的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比较高,但是在构建区当中交往合作行为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在大型器械区当中合作和协商行为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

二、从交往行为看,不友好行为发生几率高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对同伴的需要越来越高,因此其对社交渴望也比较高,逐渐进行进行在意同伴及老师的看法,所以在共享区活动当中幼儿交往的友好行为明显超过不友好行为。但是也存在告状、炫耀、嘲笑等行为,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三、从交往方式看,积极回应不高

语言属于幼儿的交往行为重要工具,在进行交往的时候,幼儿常常使用语言和动作兼有的交往方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其在语言表达上还有所不足,因此在共享区活动中,许多幼儿比较倾向于自行游戏,而对同伴交往的积极回应频率不多。

四、从交往类型看,异性交往较少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在和同伴的交往当中,女生的不友好行为出现的几率要超过男生。男生比女生更愿意与其他幼儿进行动作行为交往。女生和男生均存在不友好行为,但是相对来说,女生提出的交往更容易得到同伴的接受。

五、从交往结果看,教师介入较少

进行分析交往结果,可以看到在友好行为当中被接受的几率比较高,在不友好行为中被拒绝的几率比较高。而且幼儿对同伴的交往行为提出接受的情况比较多,较少进行拒绝。另外老师介入在幼儿之间交往的结果的情况比较少,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共享区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1、偏向于同性交往大于异性交往

同性之间的交往超过异性间的交往在的幼儿中是非常常见的,这是由于幼儿逐渐形成对性别的认识,而且在性格、喜好上也较大的差别。比如男孩认为女孩喜欢玩娃娃等游戏;女孩认为男孩喜好玩汽车等游戏,因此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和自己同性一起玩。

2、幼儿之间交往策略比较单一

经过观察可以看到,幼儿之间的消极交往行为常常是因为邀请玩游戏被拒绝、对物品的争抢而引起的。这是由于幼儿正处于比较重视物体所有权的时期,其对同伴请求多会进行拒绝。而且在物品上也较少进行分享,如果遭受物品抢夺,会出现身体、语言攻击等行为,这种情况在女生身上最明显。

3、教师的指导不完善

经过幼儿园的情况进行观察,幼儿教师在正确引导幼儿活动上还存在不足。虽然许多幼儿园老师可以按照幼儿的爱好和教育目标进行建设共享区,而且也及时更新共享区活动材料,但是在共享区活动当中,老师对幼儿的指导通常以口头语言为主,比较少有肢体语言的指导,容易使幼儿不理解老师的指导行为。

三、共享区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幼儿机构方面

1、提供给老师组织共享区活动的自主性

依据共享区活动的需要,需要提供给老师给更多组织共享区活动的自主性,才能使共享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5]。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幼儿老师需要必须严格遵守教育目标,积极进行完善共享区活动。但是过于严格的制度却会影响到教育的开展,导致老师在共享区活动当中发挥作用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领导阶层需要依据共享区活动的需要,让老师可以有更多在自主性,不断进行完善共享区活动,使幼儿可以在共享区活动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2、允许教师确定具有实际性的弹性教学计划

幼儿教师在组织共享区活动的时候,需要按照《纲要》确定有效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领导可以允许幼儿老师按照共享区活动的实际需求,确定具有实际性的弹性教学计划[6]。经过计划的开展,可以及时了解到有效的教育机会,及时进行处理幼儿交往出现的事件[7]。同时也可以有效扩大幼儿在共享区活动当中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互相进行交往的次数,使幼儿的交往能力逐渐提高。例如可以适当增加男生、女生均可以一同完成的游戏,使双方可以增加进行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指导方面

1、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有效引导

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当中保护着许多有效的教育机会,所以,老师需要在幼儿在共享区活动交往中,仔细进行了解幼儿之间交往的情况,掌握幼儿交往能力的实际水平,在完成共享区活动结束之后,及时寻找机会和也幼儿进行讨论在活动中交往当中出现问题,然后老师经过进行引导,使幼儿可以及时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8]。例如:女生和男生对活动区域的偏好具有一定的差异,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女生和男生在某一个区域进行互动交往。在角色区域的娃娃家,老师可以引导男生进行扮演快递员或者修理师傅到娃娃家里进行服务,使男生和女生可以一同游戏,使双方可以有进行学习交流的空间。

2、合理优化教师的指导介入方式

在共享区活动当中老师和幼儿的地位均是平等的,幼儿具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但是并不能说明老师可以任由幼儿进行玩乐,还需要进行适当指导[9]。尤其是在出现幼儿不友好行为的时候,老师需要适当进行介入指导[10]。如老师可以经过自身的举动,进行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交往,从而使幼儿之间可以降低不友好行为的发生率。另外如果出现严重的打人等行为时,老师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及时进行制止,保护幼儿的安全,然后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使幼儿可以认清对错,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总结

幼儿时期属于人的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可以适当采用共享区活动,使幼儿可以在和同伴的交流和帮助当中,健康成长。在实际教育当中,老师在教师在开展共享区活动的时候,需要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并且经过有效的引导,使幼儿可以在游戏当中,顺利与他人进行分享,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另外也需要利用共享区活动,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全面性的提高,使幼儿可以形成正确的与人交往习惯,养成健康的人格,打好人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军.共享自主愉悦——小议幼儿园公共游戏区域的创设与指导[J].好家长,2016,(50):78-79.

[2]李军彩.在共享角色游戏中促幼儿有效交往的策略与方法[J].教育,2016,(7):00002-00002.

[3]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共享区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5(04).

[4]王婧.教师在共享区活动中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指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05).

[5]吴晓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杨兰兰.自主性游戏中材料投放的观察分析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6.

[7]冯雅晶.大班角色游戏区的材料与操作[N].文学教育,2016.05.

[8]蔡秀环.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以物代物行为探讨[J].教育,2016(5):07.

[9]齐建平.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4.

[10]陈赛.儿童、玩耍与想象力——如何猛救被过度安排、过度编程的童年?[N].北京:三联生活周刊,2015,6:38.

附录一

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观察记录表

上一篇: 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doc
下一篇: 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