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
本学期来,家长学校又要求全体教师进行家访。尤其是对后进学生,要求全体教师与其结对子,每学期经过家访,使广大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在家表现,掌握了第一资料,方便了自己的工作,提高了工作实效。
教子尚须人品高,树直还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家庭的事、学校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只有综合教子的合力效应,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虽然家长学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真正把家长学校办到家长的心坎上,还尚须不断努力,相信有广大家长的配合,我们家长学校会越办越好。
第三篇: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创新社区党建
建设和谐社会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关键在党建。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从建设和谐宜人新无锡的目标出发,努力创新社区党建的工作思路、组织设置和活动载体,着力构建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新型社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思路,形成建设和谐社区的新理念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社区承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性、公益性和群众性工作,社区建设面临繁重的任务,社区党建工作面临崭新的课题。社区党建工作唯有创新才有机遇,唯有转变思路才有发展出路。无锡市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创新社区党建的工作思路。
工作机制上,从“两张皮”向一体化转变。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目标同
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使社区党建融入社区建设之中,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等建设。
工作力量上,从单线推进向齐抓共建转变。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把社区内党群、中介等各类组织凝聚到创建和谐社区的目标下;以社区为主体,把各级组织的工作重心落实到创建和谐社区的工作中;以在职党员为骨干,把社区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各类党员纳入到创建和谐社区的活动中;以党建工作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广覆盖为目标,整合社区资源,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创建和谐社区的影响力、驾驭力和带动力。
工作重点上,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就必须抓住服务群众这个中心,通过服务来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应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把那些“政府不好管、企业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公共事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工作方式上,从封闭集中向开放民主转变。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总要求,坚持以民主开放为取向,通过公开招聘、公推竞岗、群众评议社区干部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社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通过建立社区事务理事会、监事会,实行党务公开、居务公开,构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党建格局;通过社区党组织直选、社区居委会直选,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在社区得到有效落实,提升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设置,提高建设和谐社区的能力
创建和谐社区,关键在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因此,无锡市不断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强化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全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与辖区单位普遍签订了共建协议。在此基础上,把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为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提供机制保证。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建立“党建联抓,共建坚强堡垒;经济联帮,共谋发展大计;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管,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手,共筑民心工程。
创新载体,激发建设和谐社区的活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创新载体上,无锡市坚持贴近民心、贴近居民生活、贴近社区实际问题,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以树立党员形象为目的,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在全市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重点发动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成为注册志愿者。
开展“一站式”服务。党组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教文卫、计划生育等各种服务资源,在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成立服务站,求助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实行“首接责任制”、“轮流值班制”,做到居民到街道、社区办事,个个有记录,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在“一站式”服务中,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内涵,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医疗、咨询、扶贫帮困等服务,做到求助服务及时化、每周服务方便化、季度服务综合化,使社区居民老有所乐、少有所学、幼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帮。
开展“零距离访谈”。以“有话向党说、有事找党帮”为宗旨,建立“党员谈心室”、“情感小屋”,通过开展“零距离访谈”活动,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沟通思想感情,使社区居民遇事有人管、倾诉有人听、权益有人护,进一步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
第四篇:1温馨家庭 成长园地 第二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教学设计)
第一课 温馨家庭 成长园地 第二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初步解家庭和社会相辅相成的关系:家庭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每个家庭,明确家庭成员对家庭应尽那些责任,能正确理解“大家”和“小家”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前调查、课中交流、课后体验,初步领悟并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科学方法;运用讨论、交流、观看一系列的动画和录像、采访等系列活动激发学习热情;通过透析社会现象,进一步理解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对家庭尽责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建设好家庭的自觉性;认同关爱家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逐步学会正确处理“大家”和“小家”的关系。
二.课前准备:
1.制作父辈小时侯家庭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对比调查统计表。2.了解关注父母的工作。
3.收集身边舍“小家”顾“大家”的先进事迹 4.师生合作画了一副家庭生活即景图,5.制作红色的“音符”型纸条;准备一些成熟度不一致的水果。6.准备两段婚礼录象。7.制作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
【多媒体演示】雄伟的万里长城、古老而又神秘的金字塔、浩瀚的大海
老师:同学们,从以上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老师作适当引导)学生发言:(略)
老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它是由数不清的城砖垒砌而成的!古老而又神秘的金字塔它是由无数巨石堆砌起来的!浩瀚的大海,融合了天下百川之水。一个社会同样也源自于许许多多家庭的组合,如果我们把社会比作一个有机体,那么,一个个家庭,就是有机体上的一个个细胞,我们所生活的小区、街道、村镇,就是由一个个家庭集合而成的,并由此扩大成为整个社会。【多媒体演示】:课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老师】:婚姻是指作为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家庭是指由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平凡的婚姻、家庭生活。正如衣食住行一样,婚姻、家庭生活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是每个人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两段录像,仔细的看,观察前后有何变化? 【录象一:1988年的婚礼情景】 【录象二:2005年的婚礼情景】
(说明:通过录象这种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时代结婚的形式、场面等的变化,进而带动学生去思考发生这些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两段婚礼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1:婚礼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学生2:婚礼的内容也丰富了很多,有婚礼贺词、新郎新娘的表白等。学生3:场面壮大,气氛更温馨。
学生4:我认为现在人们有经济能力,开始追求浪漫、幸福的婚姻形式。„
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裕,从婚礼的内容到婚礼上所用的用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说明家庭从一开始就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引导:结婚是人生的重要时刻,是人趋向成熟的过程。同学们都爱看童话故事,故事的结尾都是公主嫁给了王子,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许多同学也憧憬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能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因此会对异性产生一种微妙的感情,即对异性产生一种爱幕的心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怪现象,而是一个人进入青春期的一种生理反应和心理状态。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尝尝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水果。
(设计意图:早恋的少男少女怦然心动,确实让老师和家长头疼苦恼。可是一味地说教也许产生不了满意的效果,初一的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朦胧期,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他们明白:人的成长,如同种子入土、发芽、开花、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吃到的桃子味道怎么样? 生:甜的、酸的、涩的„„。
【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株桃树,桃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老师(指着画上青色的几只小毛桃):这些青青的小毛桃虽然可爱,但是没有成熟,没有熟的果实就不会是甜的,而是会酸的、涩的„„。而早恋呢就象这些小毛桃桃„
【学生】发表交流自己的看法(略)
【老师】:我只是想对同学们说,人的成长道路和植物生长一样是有规律的,当发芽则发芽,当拔节则拔节,当结果则结果。不到开花之时勉强开花,花不香;不到结果之时勉强结果,果不甜。青春期的情感萌发,也是人成长的一个过程,爱与被爱,是人的一种权利,但是我们要懂得,青涩的果子是不可以随便采摘的,而待到成熟时才品尝,它的甜美,往往可以滋养人的一生。
【多媒体显示】:我们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只有双方都是无配偶的人,才可能结婚。
【老师】: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有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个人的生存、民族的发展繁衍,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关注我们的家庭。
课题组的学生汇报各自调查结果:
第一小组:展示调查统计表 :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衣食住行)学生作调查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第二小组:家庭基本收入调查(若干学生作各自家庭的汇报)谈个人感受:国富家殷(大河满,小河涨)
第三小组:家庭形式的巨大变化(展示自家的户口簿)(略)
【老师】:展示一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城镇居民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2人,农村居民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4.3人,一般的中国家庭由夫妇和一至两个子女组成。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我国家庭平均人口为4.43人;1990年,中国每户家庭人口下降到3.97人,首次低于4人;而目前则下降到3.6人左右,表明家庭规模20多年来急剧变小。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答(略)
【老师】:中国年轻人的就业地理范围越来越广,追求个性生活的意愿越来越强,也有了更好的经济条件离开父母成家立业。因此,中国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同时,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也减少了大部分家庭的子女人数,缩小了家庭规模。
结论: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家庭的诞生、家庭规模的演变、还是家庭生活的变化、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都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多媒体显示】
(一)家庭离不开社会(板书)
教师:课前我们请大家调查了自己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以及这些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司机运送货物或乘客,为工厂生产、商店运货和人们出行做出了贡献。农民种田,向社会提供粮食、蔬菜等,是贡献。工人做工,向社会提供各种物资,是贡献。
其他职业,如教师、医生、邮递员等„„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无论社会的存在,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贡献,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离不开家庭。
【多媒体显示】
(二)社会离不开家庭(板书)
【老师】:无数小家组成了社会这个大家,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工作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大家”的利益,有的社会成员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的社会奏响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赞歌。下面我们请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生活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小故事.1.学生汇报采访学校老教师龚向明谈在云南支教两年的经历。2.展示我校青年教师正在云南支教的几个镜头。3.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的家庭即景。
【老师】: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不仅是家庭成员,同时也是国家的公民,除了要承担自己应负的家庭责任外,还要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
【多媒体演示】:《家庭和睦生活》即景图
师:我们有了家庭和睦美满,我们的家人才能快乐健康,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文明。下面请同学们为创造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出金点子。
【学生活动】:创造“和谐的音符” 【多媒体播放】 歌曲:我想有个家
说明: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金点子写在老师预先准备好的音符形纸条上,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在“我想有个家”的歌声伴随中,走到黑板前,把各自的音符填充到家庭生活即景图上。
师:每组同学都献计献策,为我们的家庭谱写了美好的音符。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每个同学为家庭、为社会创造更多和谐的音符,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四.教学训练与评价:
1.本节科可运用预习课文、课前调查、课中讨论交流,完成操作等训练手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后让学生为创造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出金点子作为练习,可以加深对生活发生了变化的印象。
2.老师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展示都有评价。有些作为平时成绩,有些作为德育评价,有些作为能力评价,有些作为平时学习的奖励。使学生在课堂中学的轻松,学的活泼,学的扎实,以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课
温馨家庭
成长园地 第二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教学设计说明:
本框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究家庭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也比较理性,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做到:
1.在教学过程中降低了难度和深度,对有些概念(比如“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等)只需点到即可,不必深究,留待学生以后去理解。
2.讲解内容时深入浅出,贴近学生,回归生活,联系实际,尽可能地多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吻合的情景或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深化体验、获得感悟。
3.课前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回归学生生活,渗入学生心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联系各自的家庭生活实际,唤起他们已有的家庭生活亲历和经验,然后使他们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体验重于知识,践行重于说教,过程重于结果。并注重教学策略的恰当运用,创设二难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
本课通过课前调动学生调查、采访,收集资料,课中交流、汇报、讨论和操作,综合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指导学生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操作平台”、“阅读天地”、“说一说”、“知识窗”等栏目的内容,特别是联系学生家庭生活实际的素材,以学生实际为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金山区山阳中学
高雪芳
指导教师: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陆春娟
第五篇:文明细胞(家庭)建设办法 (标准)
文明细胞(家庭)建设办法(标准)
一、家庭成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十八大精神。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坚持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有创业精神,有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尊老爱幼,工作作风端正,在社会上有良好的主持公道,干净干事的好形象。
三、在职责范围内的本职工作成绩显著,年年完成和超额完成单位下达的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文化生活丰富健康,自觉参加单位举办的各种文化知识教育活动,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
五、遵纪守法,严格执行社区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不赌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争做文明家庭。
六、维护住宅环境,自觉爱护居民区内的公共卫生设施,爱护花草树木,严格遵守和执行居民区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