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内涵、意义与路径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内涵、意义与路径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内涵、意义与路径这个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明推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的重心从强调教育向强调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的需求转变,即强调人是学习的核心

作者简介:卢海弘(1971-),女,博士,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治理与廉政研究部副主任,研究方向:终身教育政策,北京 100032

内容提要:立足新时代加快建设学习社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从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关系入手厘清内涵,认为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型社会是终身学习实践的开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结果。其次,阐明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形势下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要求。最后,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路径是:以我国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终身学习理念和体系为引领,以学校教育体系为基础,以体制和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为手段。

关 键 词: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教育变革

由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兴起与全球化进程加速,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这既是我国迅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经济社会发生深刻转型的挑战期。在促进发展和变革的各种因素中,人力资本的增长以及建立适应这种增长需求的、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更是满足人民对教育美好期盼的重要方面和依托。必须从厘清基本内涵、明确重大意义、遵循主要路径入手加快推进新时代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一、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理念的兴起密不可分。现代终身学习的思想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在传统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上提出并不断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终身学习已经从一种思潮或者观念,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现实的社会活动。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内涵

终身学习理念强调从教育向学习的转变[1]。这个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明推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的重心从强调教育向强调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的需求转变,即强调人是学习的核心,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做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组织形式。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对终身学习的内涵有了更多共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对象。终身学习注重“人人皆学”,“人人”指学习的主体是每一个人,“皆”更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普遍性。这不仅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农业社会时代,学习只是少数人的事。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许多人依靠祖辈传下来的生产技术、生活经验,通过劳动也可以生存。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对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生产技术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发展和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掌握知识的人群大大增加。随着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社会,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习不仅成为每个公民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权利和必要条件,而且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学习时段。终身学习涵盖整个生命周期。这是对传统学校教育观念的颠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学习主要是在学校教育阶段进行的,人生也自然而然被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在人类进入知识社会的新形势下,人们不仅需要接受更加良好的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终其一生的各个阶段,都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3.学习内容。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进程中,不仅要求人们通过终身学习掌握知识,更需要增强各方面素养和能力;不仅需要具有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能力,而且应具备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同时还应具备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能力的定义和选择”研究项目中将人的能力分为三类(见表1)[2],可以为我们理解以个人为视角增强终身学习能力提供很好的参考。

4.学习途径。终身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在不同场合进行,包括正规学习,也包括非正规、非正式(也叫无一定形式或无定式)学习。接受学校教育是人们最重要的正规学习形式,是学习者终身学习的基础。同时,还应看到人在一生中所获得的知识和各种能力,大部分需要通过非正规或非正式学习途径,如家庭教育以及大部分的职场学习和老年学习等等。非正规学习主要指未被国家正规教育体系承认的有组织的教育,如学徒实习培训项目和有组织的在岗培训等。对于那些缺乏正规学习机会的人而言,非正规学习也是一种重要学习形式。非正式学习是一种无组织的学习,如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与他人对话、参加各种会议以及通过互联网学习、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学习、从事研究和创新的学习等。这种学习虽然没有课程、没有老师、没有考试,但也是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均强调终身学习是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总和[3]。

(二)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两者密不可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终身学习是一种学习形态,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型社会则是属于社会形态范畴内的概念,是终身学习影响并促进社会发展的结果。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家哈钦斯在1968年出版的《学习社会》。他认为,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不是为了适应社会生存而进行的被动学习,而是人类为了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活方式,学习社会的所有机构或制度都以这一目的为指向。哈钦斯等学者提出的这一理想,代表了人类社会的一种发展愿景。这些年来,学习型社会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从社会发展角度,突出强调保障所有人的终身学习权益,使教育和学习从传统的学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和所有的人。学习型社会理念赋予社会以新的特征,即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核心内容,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活动的普遍性、学习机会的充分性、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等。终身学习作为一种“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且增强社会和社会各个组织内在的发展力和创造力。这是社会极其深刻的变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表1 OECD提出的三类关键能力

核心和内涵_核心和内涵一样吗_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既是我国面临新形势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又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在更高层面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的重要依托。

(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挑战。在这个时代,随着知识爆炸与科技发展加速,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及社会各个领域正在经历急剧变革,劳动者掌握、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正在取代土地与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成为各国在当代综合国力激烈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第一资源。据世界银行的有关分析资料,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归因于知识的创造与运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使得那些在知识的传播、加工、创造和应用方面占优势的国家在竞争中居于最有利的地位[4]。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表明,那些在知识的创造、学习和应用方面占优势的个人、地区、城市和国家,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必然居于最有利的地位;而那些不善于学习的个人、群体,那些教育和学习体系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国家、地区和城市,在世界新的发展过程中,将会被抛在历史进程的后面。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战略抉择。

(二)服务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路径

我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个新起点,是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深入挖掘人口红利;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大批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历史经验表明,培养这样的人光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发展各种形式的终身学习,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唯此,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才能不断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以及学习、运用和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保障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发达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突出表现为“知识差距”“教育差距”。贫困地区、贫困人群最缺乏的是获得教育的机会,最稀缺的资源是知识资源。因此,通过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大对终身学习的基础设施和不利群体、贫困地区的投资是对贫困地区和人群最重要、最有效率的投资,也是缩小城乡、地区、群体知识差距,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四)个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正在成为人们谋求生存和发展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从57.5%和67.7%降低到2017年的28.6%和31.2%[5],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人们在衣食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对教育的需求和购买力也在迅速上升,相应的,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正呈现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学习者一生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更多元的终身学习机会,已经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迫切需求。

三、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从我国实际需求出发建设学习型社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要考虑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而且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和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也密切相关。研究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行业、部门和组织以及个人参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要牢牢抓住当前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机遇,重视和发扬我国发展教育的优良传统,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积极性的双轮驱动,加快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

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需求以及广大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多元化需求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巨大推动力。必须看到我国仍然是学习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终身学习需求和终身学习供给的矛盾是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面临的基本矛盾,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技术结构是影响终身学习需求和供给的基础性要素。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要十分注意发展高技术产业,而且要努力提高农业和大量传统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知识含量,用机械化、自动化和高新技术改造各行各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特别要注意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中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区段,这是我们作为资金相对稀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当前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我们研究、解决终身学习供需矛盾,建设学习型社会,要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新需求出发,要从人民群众对满足终身学习的迫切要求出发,采取逐步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深入开展行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这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特征和内容。

(二)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实现教育理念和体系的重大变革

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突破和超越传统教育理念和体系,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的革命性转型。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过程就是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过程,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是教育发展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是继奴隶社会的古代学校、工业革命的近代学校之后人类教育的第三次飞跃。终身学习(教育)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学习(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下,教育的概念被极大拓展和深耕。这种变革的深刻性,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性质、培养目标和学校以及各类教育机构的功能的变化上;表现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上;表现在教育结构体系的包容性、丰富性、沟通性和教育制度的弹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方面。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中,不仅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自身观念的变革、思想方法的变革、教育与学习行为的变革,还要求改变教育的时空形态、教育内外的边界及一系列关系。与此同时,学习型社会构建,还需要社会制度、经济、机构、组织、技术等多方面的变革与支持,以及社会各类组织的教育需求和潜能的开发。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的光荣使命,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

表2 传统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的区别

(三)以学校教育体系为基础培养新时代学习者

学校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因为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时代学习者,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因素,而学校教育在人的培养中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许多研究表明,正规学校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先决条件;那些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成人,几乎无法从工作中学习或从继续培训中受益,也无法抵御被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淘汰的风险[6]。各国在制定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时,都把国民教育体系的水平(如平均受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作为重要指标。“受教育程度越高,继续教育参与率越高”的立论,几乎受到所有国家实证调查结果的支撑[7]。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扼杀了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校教育体系要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不仅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加强,而且需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从教育思想、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学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特别是加强对学习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顺畅沟通的能力以及有效使用工具(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帮助学习者适应终身学习时代下自我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在传统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不同体系中,学校教育的部分区别如表2。

(四)加强体制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项涉及教育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十分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体制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第一,建立和完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由于终身学习涉及各部门、各领域广大社会成员,因此迫切需要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系列制度保障,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和个人在终身学习方面的权利和责任。要完成终身学习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治理体制,优化政府对终身学习的统筹、协调和指导职能;要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经费保障机制、优化经费分配机制和资助制度以及对重点人群和不利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倾斜支持力度;要建成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协调发展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满足全民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需求。

第二,有效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巨大潜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学习中的应用,使优质学习资源在更低成本、更广范围内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在这方面,我国既有乘势而上的机遇,也有被甩得更远的危险。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也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利用后发优势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深度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在终身学习领域应用的潜力,形成“互联网+”条件下的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多元化、广覆盖的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服务。

总之,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形态和趋势,加快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不仅是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多层次、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终身教育”强调国家和社会要在满足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即从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培养模式、学习环境和组织等方面为社会成员终其一生的学习提供服务;“终身学习”则从学习者的角度,强调学习者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需求,加强自身学习自觉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支持和途径,促进自身在思想道德品质、知识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实现人生价值。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切入角度不同,活动主体、责任主体也有所不同,但在强调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基本精神方面是一致的。

[2]OECD.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es:Executive Summary[EB/OL],2019.

[3]郝克明.让学习伴随终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7-30.

[4]郝克明.让学习伴随终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

[5]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数据来源:系列报告之四: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向全面小康迈进[EB/OL][2009-09-10]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

[6]郝克明(主编).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4-135.

上一篇: 夏商周真的是奴隶社会吗?
下一篇: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视角下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价值意义与深化路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