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教育与国学热

国学教育与国学热

国学教育与国学热国学教育与国学热纪宝成近现代以来,国学的性质曾被人为地歪曲,国学教育与研究的历史就遭遇了生硬的割裂……必须承认,“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

国学教育与国学热

纪宝成

近现代以来,国学的性质曾被人为地歪曲,国学教育与研究的历史就遭遇了生硬的割裂……

必须承认,“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我们既不能因它存有糟粕而一概抹杀它,但同样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合理的内核而一味

■纪宝成

国学教育与研究是一个传统的主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事业。说它是固有的、传统的,是因为国学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传统文化与学术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作为学科之学,国学是中国历代知识体系传承的载体、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研究的对象。借用《中庸》的话来描述,“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国学的特征与本质。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国学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众所周知,近现代以来,国学的性质曾被人为地歪曲,国学的价值曾被人为地贬斥,国学的地位曾被人为地抹杀,这样,国学教育与研究的历史就遭遇了生硬的割裂,它既导致了当代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也造成了新型人格培育的无底蕴。这中间的教训应该说是相当沉痛与深刻的。因此,重估国学的价值,在新时期推行国学教育、开展国学研究,显然是拨乱反正的全新事业。

我始终认为:在今天,堂堂正正地提倡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营造中,国学是重要的纽带;在高等教育体制完善与健全的过程中,国学是重要的环节;在世界文明多元对话的开展中,国学是重要的平台。

回顾近些年来国学教育的成就,我认为它集中反映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国高校中,国学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国学教育的开展方兴未艾,蔚为大观。据不完全统计,已建立国学院、国学研究院,或以高等儒学研究院、书院等名命名而以国学教育研究为主体的机构,已多达20余所高校,且有进一步递增的趋势。而昨天,西南大学还成立了重庆国学院。这样,就从组织机构健全的层面,为更好地推动国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二,国学教育的内涵有了实质性的丰富和具体化。这包括教学体制建立、教学方法的创新、国学课程的规划、师资队伍的组建、基本教材的建设、教学评估的推行等等。各校国学院都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国学教学体系,积累了大量经验,探索了前进道路。这样,就使得高校在新时期开展国学教育过程中,拥有了操作上的可行性。

第三,国学教育的理念与宗旨日益明确与深化。这中间,像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明确倡导“大国学、新国学”的教育与研究基本宗旨,为新时期国学教育规范了努力的方向,在海内外产生了热烈的共鸣,受到积极的赞许。而有些高校的国学院似更侧重于强调传统国学的教学与研究。其实,这些差异,并不影响国学教育的总体推进,而是起到了各家国学院之间互相借鉴、互为弥补的作用,是谓“百虑而一致,殊途以同归”。这样,就从思想理念的层面,为新时期国学教育与研究的进步引领了方向、把握了中心。

第四,国学教育与研究的制度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以人大国学院为例,它已被教育部列为创新型人材培养实验基地,国学专业则成为第五批国家本科特色专业,同时还拥有了学校自主设立的国学专业博士点与硕士点。其他兄弟院校的情况也有类似之处。这样,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就从制度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为新时期的国学教育开启和 营造、培养了良好制度环境和优越的条件。

第五,国学教育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各种质疑国学教育的论调日趋萎缩。国学教育启动伊始,社会上各种怀疑与否定国学教育舆论,诸如“国学无用论”“国学过时论”等等,曾一度甚嚣尘上,蛊惑人心。但是,我们的坚持,我们的奋斗,已用亮丽的实绩,对此予以了有力的回击,澄清了不少人的认识,时至今日,虽说这些反对国学的论调已是销声匿迹,但很显然,它们的市场已日益狭窄,已无法对国学教育事业造成过多的干扰。这样,就较好地营造了未来深化国学教育与研究的社会氛围。

第六,国学教育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接受国学教育的共识进一步形成。高校在开展新时期国学教育中,应发挥主导的作用,成为社会国学普及的推动者。这方面,近些年来的成绩同样是非常显著的。这表现为:通过高校创办国学院、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的率先垂范,激发起社会大众积极投身于“国学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心国学、热爱国学、学习国学,其中不乏不少在各级领导岗位的同志。如人大承办的中组部司局级干部学习班,申报国学班的干部人数,每年都位居第一位,大概有240人,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国学的魅力与影响。这样,就为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有力的保证。

考察与分析新时期国学教育的问题,我认为概括而言,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国学学科在国家教育制度的层面尚未取得应有的地位和“合法”的身份。在前两年国家学科目录的修订调整过程中,我们曾作过大量努力,申报国学学科正式列为一级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们的愿望未能实现。这令人遗憾,也更令人忧虑。因为这样一来,国学教育的正常发展就遭遇到最大的制度性阻碍,也与全社会认同国学、弘扬国学的热忱形成强烈的落差,这种人为的障碍一日不消除,新时期的国学教育必定无法真正打开樊篱,突破瓶颈!

二是国学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尚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形成人们的普遍共识尚需要待以时日。这包括国学学科特征的准确揭示有待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国学教育的基本对象与内容、国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具体确立有待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国学学科属性上与文、史、哲等学科的联系以及区隔的合理说明有待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如果不能妥善、合理地回应人们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疑虑与困感,推进新时期的国学教育很可能会是劳而少功,事倍功半。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则要努力处理好适当稳定与积极变革、国学核心内涵确定与外延边际模糊、尊重借鉴传统教育方法与运用创新当代教育手段等方面的关系,使新时期的国学教育沿着健康的道路顺利前进。

三是国学教育的观念与方法尚有进一步加以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如何科学、理性地传承和弘扬国学依然任重道远。“国学热”的勃兴,其意义的主流无疑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而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做法却未能被普遍倡导与积极践行,这样,就可能导致国学“虚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学教育的严肃性、庄重性。另外,国学如同其他事物一样,其内涵与价值也具有双重性,在新时期开展国学教育,同样有一个怎样坚持一分为二的科学立场与方法的问题。

必须承认,“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我们既不能因它存有糟粕而一概抹杀它,但同样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合理的内核而一味拔高它。科学理性、一分为二永远是我们对待“国学”应有的立场与态度。在“国学热”蓬勃兴起的今天,我们对“国学”多一份冷静、多一点客观尤其显得重要。我认为,只有坚持这种科学理性的立场与态度,我们才能从容应对一部分人有关国学教育的种种质疑,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上一篇: 深圳罗湖区易经培训班
下一篇: 国学教育与国学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