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大学生社会兼职行为经济学思考.doc

大学生社会兼职行为经济学思考.doc

大学生社会兼职行为经济学思考.doc大学生社会兼职行为经济学思考[提要]在当今,大学生参与社会兼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普遍现象。而这个相当普遍性行为选择会对大学生自身发展造成什么影响呢?本文从经济学角度

文档介绍:大学生社会兼职行为经济学思考[提要]在当今,大学生参与社会兼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普遍现象。而这个相当普遍性行为选择会对大学生自身发展造成什么影响呢?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利用经济学中效用论相关理论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剖析大学生社会兼职行为对其自身发展影响,并演绎出大学生在做出兼职或者学****选择后所产生实践型、学****型或混合型能力增长路线。本文为2014年嘉兴学院重点SRT项目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851714023)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0日一、大学生兼职动机与效用文献总结(一)大学生兼职动机。我国专家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对大学生兼职动机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何珊珊(2007)《关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思考》对大学生兼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被调查学生为了增长知识,取得工作经验,为求职打基础;%学生是出于经济需要。王爽(2010)在《大学生兼职存在问题剖析――以大连地区为例》中对“大学生兼职主要目调查”中,调查发现:%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学生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学生为了赚取收入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学生为了打发时间,%同学没有明确目,随大流。通过梳理上述研究成果,大学生兼职动机都集中于获取经济收入或者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获取经济收入是一个短期现实考虑,而获取工作经验可以是一个基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长远考虑。(二)大学生兼职效用。效用,经济学中最常见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一个度量。作为一个经济人,做出任何决策都为了获得自身最大化效用。兼职效用是指对兼职投入所获得满足程度。不同兼职获得效用程度不同。而同时边际效用大小影响大学生选择是否继续兼职。由于效用是物质与精神上收获满足程度,而收益也有自身通过付出获得物质或者精神上收获意思。因此,有些文献中所使用实际收益也是效用中一部分。安达(2013)在《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驻呼高校为例》中调查了学生实际收益表明:有24%学生认为个人实践水平有了极大提高,30%学生认为获得了工作经验,32%同学认为获得了劳动报酬,认为消费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占4%,认为兼职扩充了自己人脉有10%。申军辉(2013)在《在校大学生社会兼职效用实证剖析》中利用Statas软件对大学生兼职效用进行了剖析。剖析兼职性别、兼职原因、兼职属性、兼职地点影响大学生获得效用水平,即兼职工作与专业对口度、对学校影响与自身收获共同决定是否继续兼职还是放弃兼职。

可见,大学生通过兼职获得一定效用,同时兼职所获得效用水平也影响了大学生行为选择。二、模型建立与剖析(一)时间配置公式。大学生兼职是在校大学生一个重要决策行为,是在资源有限(主要指时间资源)条件下,获取自身最大效用。为此我们利用效用理论对兼职问题进行剖析。我们假设每个大学生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可承受最大成本为I,可自由支配时间设为t(其中,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总时间除去大学生基本学****时间与基本活动时间后可自由支配时间),由于可承受成本主要受可自由支配时间影响,因此可承受最大成本可设为I(t)。可自由支配时间t中,分配到学****时间为X1,分配到兼职时间为X2,选择学****机会成本为P1(选择学****而放弃兼职所获得收益),选择兼职机会成本P2,由此我们得

上一篇: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视角下的福利国家研究
下一篇: > 心灵、自我与社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