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切实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类风险”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按照“推进体制现代化”“防范化解五类风险”“发挥五治作用”的“1+5+5”项目实施分类指导,416个地区既根据11个项目整体要求“全面建”,也分别认领1-2个项目“重点创”。
近日,经中央政法委批准,第三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在山东青岛举行,以“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为主题,72个试点项目认领地市介绍经验、碰撞观点,围绕“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防控,加强对有关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物品管理,加强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常态化扫黑除恶”5个专题探讨提升各类社会治安风险隐患治理水平。
紧抓重点:“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无需钥匙、在线选房、电子支付、密码解锁,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整个租房过程,租客无需直接与房东见面即可拎包入住。“网约房”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家庭旅馆和租赁房屋的管理范畴,但隐患和风险同样存在。面对规范管理难、租赁管理责任落实难、入住人员信息掌握难、社会乱象清理整治难等问题,各地探索创新系列有效做法措施:
新兴行业不断产生,防控风险关键要创新。
河北石家庄在明确网约房定义基础上,健全履责承诺机制,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中介机构、网约平台运营商全部签订治安隐患防控责任书,对未按规定履责的经营者予以严厉处罚;重庆市渝中区协同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将下发整改通知书后仍拒不整改的69家390套网约房全部下架,以考核促管理,将网约房治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广东东莞推行分级管理,将出租屋分为一般管理、关注管理、重点管理三个等级,依据不同的巡查频率让监管更有针对性和力度。
对重点地区开展针对性地风险排查,这样的一幕幕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
北京大兴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安全隐患,开展村庄安全治理与“三清一控”专项行动,有效化解公共安全风险;新疆博州开展“智慧边防”试点,实现高效协调指挥、精准管控处置、科学管理运维,成功组织多起企图偷越国境案。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拥有安宁住所、安康生活、安全环境,群众才能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凝聚合力:机制要健全、施策要综合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是通过几次整治、几个活动就能得来的,需要的是完善的治理格局、健全的治理机制和高超的治理水平。
重庆市渝北区的“一二三支路”,是著名的“唱歌一条街、好吃一条街”。“过去治安不太好,特别是晚上。”家住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龙顺街的李婆婆表示。曾经,这一片的治安问题既是周边群众的“揪心事”,也是渝北区基层社会治理的“老大难”。在此设立平安驿站后,渝北区整合辖区派出所、交巡警、市场监管所、城管大队等执法力量以及社区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依托片区联勤联巡联控的治安巡防新模式,开展巡逻巡查和联合执法。如今,晚8点集中步巡加大了对酒后滋事的震慑管控;晚10点对KTV等娱乐场所周边的重点盘查展现了对有偿陪侍、未成年人入场“零容忍”;次日凌晨的集中清场,极大的提高了辖区见警率和震慑力。
“现在治安好了、环境优了!”李婆婆坐在街区的长椅上,乐呵呵的表示,夜间睡觉安稳了,日子过得更舒心。今年以来,该片区停业整顿KTV10家,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40.41%,八类案件立案同比下降25%。
治理重心下移,治理工作就能凝聚力量、安定人心。这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平安建设、加强市域社会治理联防群防机制、统筹力量的一个生动缩影。各地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特点的认识,找准对策方法。
——上海松江落实日常巡查、信息共享、联合执法、严惩严管、考核评价等多项工作机制,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治理架构;
——湖北荆州建立“1+3+N”预警联动处置机制,由平安荆州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政法委、公安局等为主,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构建治安风险防范“情报、指挥、勤务、舆情”大闭环格局;
——云南普洱针对边境地域广、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建立联防联控利益联结机制,实行边境联防所、联防封控区、抵边村寨管理联动运行,同时通过将群众与涉边违法犯罪作斗争纳入见义勇为范畴,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强大合力……
常态扫黑:解决市域治安风险的痛点
在贵州遵义唐某某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开庭宣判后,多名群众激动到眼含热泪,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但难题却随之而来:2020年年底,尽管20名被告人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案已经宣判,但涉案财产执行困难重重,涉案资产不足以覆盖债务,缺口高达4亿元!如果按照破产清算程序处置,广大群众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很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为此,遵义抽调公检法、财政局、国资委等骨干成立涉案财产处置专班,聘请法务、审计等专业人员配合工作。查清资产疑点、甄别债务真相,统一标准尺度……. 专案组耐心与债权人沟通协商,最终通过以物抵债、以债抵债等方式化解了社会矛盾。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常态化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
——打好扫黑除恶持久战,务必深挖根治。
“‘伞’不除,黑难尽!”包括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在内,常态化扫黑除恶保持着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
安徽六安建立“一案双查”机制双线并进,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同步立案、同步调查、联合攻坚,强化案件线索双清零;湖北黄冈通过快办快结清存量将3000多条线索全部清仓,27起涉黑案、28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全部“清零”;湖南怀化总结形成“一体化协同办案”“一把尺检验成效”等多项工作做法……
——打好扫黑除恶持久战,更需长效常治。
常态化扫黑除恶注重源头治理,一系列旨在铲除黑恶犯罪滋生土壤的长效机制正在各地形成。
山东青岛规范提升“四种形式”,盯紧可能滋长黑恶犯罪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梯次管控,着力攻克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坐大成势的痼疾,建立预防惩治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黑龙江哈尔滨沿用专项斗争时期的“一个中心十个工作组”,通过举报受理中心、线索核查组、法律政策组等全面承接扫黑除恶工作职能;江西九江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两委”人选核查机制,换届期间全市取消1000余名候选人初步提名资格,及时解决“村霸”等黑恶势力苗头问题。
——打好扫黑除恶持久战,必须露头就打。
打早打小,就是为了防止乱生恶、恶变黑。各地把打击锋芒对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活动,重点整治。
陕西汉中保持对黄赌毒、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甘肃张掖将防范电信诈骗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相结合,充分运用大数据梳理分析,适时对问题突出地区约谈并开展专项整治……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是破解黑恶势力“打而又生”怪圈的必然要求。唯有守正笃行、久久为功,才能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今年3月30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第六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强调,要坚决防范化解“五类风险”,确保市域成为重大风险终结地。
在风险挑战上升、疫情影响叠加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市域“前线指挥部”的重要作用,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风险的重大责任,以一市一地的安全稳定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