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至80年代,新旧之间的冲突趋于平息,但是90年代以后,因冷战终结这些冲突又在国内加剧,渐渐显露于表面,保守派和进步派的分裂愈发难以调和。
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移民不断增加,人口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白人占比急剧下降,拉美裔和亚裔增多,其影响力也有所扩大。美国出现了一种“多文化主义”的思想,即各人种和民族在保留自身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共同建立新的社会。国家的形态自此开始动摇。
历史学家亚瑟·施莱辛格担心这样会导致“一个美国”意识的崩溃。1991年,他在《美国的分裂》一书中主张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人们互相融合,共同树立全新的国民意识,找回往日的理想。
进入21世纪,进步派与保守派的隔阂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对现实越来越不满的“古老面孔”和白人劳动者等群体加入了保守派。结合了白人至上主义和本国优先主义的“白人民族主义”思想也蔓延开来。4年前美国还诞生了一位煽动分裂的总统。
拜登强调国民团结。他会将这积年累月的分裂修复至何种程度?拜登的成果将会大大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走向。
挺过大萧条,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进入20世纪60年代,因身陷越南战争和种族歧视等问题,美国的自信发生动摇。反战和民权运动活跃。进步派思想渗透美国社会,引人重新思考何为美国人?何为美利坚合众国?
在此背景下,人们纷纷对美国展开了探寻——1968年,西蒙和加芬克尔在歌曲《美利坚》中唱出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歌曲描绘了一对乘车横越大陆旅行的情侣。创作者的解释是:“一些人为了弄清自己是谁、将去往何处而踏上旅程,这首歌讲的便是他们的故事。”
批评家江藤淳曾于1962年赴美进行为期两年的留学,其间见证了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黑人频繁暴动等事件,目睹了社会分裂的加剧。
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追求更多自由平等权利的运动和古老的价值观产生了激烈冲突。那些身为早期移民的自耕农为建立起合众国而自负,他们不喜欢由19世纪后半期来此的新移民建立的大都市,也不愿接受新移民的思想。当一切顺利时,这些“古老面孔”可以暂且藏起自己的敌意。但是,“一旦遭遇不顺,这种敌意便会爆发而出,人们会将怒气撒向有钱人、天主教会、工头、知识分子、共产主义者或某个别国”。
上世纪70至80年代,新旧之间的冲突趋于平息,但是90年代以后,因冷战终结这些冲突又在国内加剧,渐渐显露于表面,保守派和进步派的分裂愈发难以调和。
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移民不断增加,人口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白人占比急剧下降,拉美裔和亚裔增多,其影响力也有所扩大。美国出现了一种“多文化主义”的思想,即各人种和民族在保留自身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共同建立新的社会。国家的形态自此开始动摇。
历史学家亚瑟·施莱辛格担心这样会导致“一个美国”意识的崩溃。1991年,他在《美国的分裂》一书中主张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人们互相融合,共同树立全新的国民意识,找回往日的理想。
进入21世纪,进步派与保守派的隔阂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对现实越来越不满的“古老面孔”和白人劳动者等群体加入了保守派。结合了白人至上主义和本国优先主义的“白人民族主义”思想也蔓延开来。4年前美国还诞生了一位煽动分裂的总统。
拜登强调国民团结。他会将这积年累月的分裂修复至何种程度?拜登的成果将会大大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走向。
11月7日,部分特朗普支持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示威。 (新华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