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那段历史中,一提到东北就绕不开一代枭雄张作霖,还有他的儿子少帅张学良。父子二人和东北的历史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大家都知道张作霖娶了六房夫人,少帅张学良风流倜傥,但却很少注意到张学良还有十三个弟弟妹妹。
张作霖儿子们的下场(张作霖儿子张学良)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张作霖之子,大帅府的四少爷,张学思。他的一生虽然不及大哥张学良那样跌宕起伏,举世瞩目,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简要介绍一下,张作霖家人丁兴旺,六房夫人共计为他生了十四个子女。分别是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三子张学曾、四子张学思、五子张学森、六子张学俊、七子张学英、八子张学铨。六个女儿,分别为长女张冠英、次女张怀英、三女张怀瞳、四女张怀卿、五女张怀曦、六女张怀敏。
张大帅,确实不是一般人物!
张学思在张作霖的子女中排行老四,生在大帅府的他自幼受到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也注定要走上军人这条道路。但对他的思想影响最大的还要数他的生母许澍旸。
许澍旸并不是什么富家千金,也并非风尘女子,而是出生在山东一个贫寒之家。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得病去世了,许澍旸由母亲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十几岁时家乡闹了灾荒。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母亲便带着许澍旸和众多乡亲一起踏上了闯关东的道路。她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辽西新民县落脚,母亲靠着一双手为人洗衣服,缝缝补补勉强糊口。
艰苦的生活让许澍旸也学会了节俭度日,也继承了山东人朴实、稳重的传统的品德。母女二人在东北相依为命,生活虽然辛苦,但也算稳定。随着岁月的增长,许澍旸也逐渐出落成一个水灵的大姑娘。
在她十八岁这一年,她邂逅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张作霖,只不过这场邂逅并不温馨也不浪漫,反而还有些野蛮。
这一天许澍旸和往常一样在自家院子里收拾活计,东北地区的农家并不是高墙大院,往往扎上一排篱笆就当做院子了。就在此时,张作霖骑马慢悠悠的从此经过,无意间的惊鸿一瞥,就看到了正在干活的许澍旸。
许澍旸身段苗条,面容姣好,但也说不上是百里挑一的美人。但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张作霖慧眼独具,总之只这一眼,张作霖便认定了她定是自己命中之人。
那一刻张作霖被她的身影所吸引,不由得站停马蹄,驻足观看,片刻之后便悄悄离去。
次日一早,许澍旸家门口来了一大队人马,张作霖带着一大车礼物亲自上门提亲。许澍旸吓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她的母亲出来询问这位官爷是为家里哪位少爷来提亲。
张作霖一听就乐了:“他妈了个巴子的,我家那小子才六岁,提哪门子亲啊?当然是给老子我提亲了!”
张作霖比许澍旸大十三岁,按说差距不算太大,但他也是穷苦出身,多年的摸爬滚打也让他早早的挂上了一脸的沧桑。时年三十一岁的张作霖,看上去倒像是四十多岁的人,许母感觉他都能当女儿的爹了,死活不同意。
张作霖是什么人物,那可是白山黑水之间的土匪出身,他看上的人就算皇帝的女儿也要娶回家。老张一看这老太太不同意,也不多啰嗦,就命人把老太太和许澍旸一起都“请”回府上去。
那个年头有枪的就是霸道,街坊邻里谁也不敢出来说句话,当兵的抢人这种事也不算稀奇,这回这个更厉害,把人家娘俩一块抢走了。
张作霖虽然是土匪出身,做派很粗犷,但并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不然也做不了东北王。他把许澍旸母女二人抢回府之后,并没有立即强迫许澍旸与他成婚,而是让母女二人在府上住下,好吃好喝好招待。
许澍旸虽然心里非常不情愿嫁给这么霸道的一个人,但她们娘俩的命握在人家手里,心里也免不了担心害怕。张作霖又动员自己的两房姨太太不断地来做思想工作,久而久之,许澍旸也逐渐了解了张作霖的为人。总的来说,他也不算那种恶霸土匪,于是慢慢地转变了想法,最后半推半就答应嫁给张作霖。
老张特别高兴,这回娶老婆特别有成就感,于是又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喜迎四姨太。
许澍旸虽然出身贫寒,但却有超出常人的思想认识,与张作霖成婚之后,她没有坐在大帅府里安享荣华富贵,而是向张作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
她告诉张作霖自己家里很穷,从小最羡慕别人的就是读书,自己现在还年轻想趁这几年去上学,也识些字。张作霖一听很是高兴,觉得这个夫人不一样,有上进心,当即就答应了。
第二天副官就把奉天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拿来了,课本用具也一应俱全。就这样许澍旸,换上学生装当了一名师范学校的学生。
不过,由于她的身份过于突出,张大帅的四姨太竟然又去学校读书,这种事情在当时是很轰动的新闻,很快被人们议论纷纷,各种花边新闻也随之而出。
才开始张作霖并不当一回事,他才不在乎这些小事儿,但是时间一长各种风言风语总是往他耳朵里灌。后来张作霖一生气,索性就让许澍旸不要上了,回家安心当姨太太。
许澍旸无奈,只得回家,但一有空就会拿起书本温习功课,增长见识,短暂的学习让许澍旸也有不少长进。
后来许澍旸为张作霖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老三张学曾,老四张学思。自从有了孩子,许澍旸的生活重点便放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
尤其是对张学思,她更加用心,也更加严格。张学思到了上学的年龄,和姐姐一起去上小学。张作霖安排了专车、专人接送。
上学的第一天,许澍旸就听说大帅府的少爷、小姐去上学,华服豪车,轰动了整个奉天城。许澍旸非常生气,当晚就严厉训斥了二人,从小就这么骄奢淫逸,长大了绝不会有什么出息。
第二天许澍旸便让姐弟二人穿上普通人家的粗布衣服,由副官穿便服步行送二人去上学。并且告诫二人在学校就要和其他学生一样,绝不能把自己当成大帅府的少爷小姐。人家怎么学你们就怎么学,人家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人家扫地干活你们也要照着学。
其他的姨太太见状不太满意,向张作霖告状,张作霖反倒非常高兴,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得从小吃苦受难,将来长大了才能有出息。实际上在大帅府,也全都是吃粗粮,并不是张作霖吃不起细粮,而是为了不忘当年的苦日子,并且教育子女能吃苦才能有出息。
许澍旸的做法,正好与张作霖如出一辙。
张学思深受母亲影响,在学校期间不仅没有公子做派,还能和同学打成一片,最重要的是他在学习上非常刻苦用功。四年之后,张学思凭借自己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奉天最好的同泽中学。
在中学里他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叫王金竟,通过王金竟的介绍,张学思接触到了一位叫王西征的老师。通过和王西征的接触,张学思发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非常增长见识。于是张学思便向母亲请求,请王西征担任自己的家庭教师。
这位王西征去过全国很多地方,也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革命思想,不仅熟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且还了解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通过王西征,张学思好像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
这个年龄正是张学思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有幸遇到了王西征,让张学思与他的父亲和众多兄弟姐们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思想境界。
尽管张作霖杀害了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但那时张学思才11岁,并不了解大人的世界,并且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共产党结下不解之缘。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了张作霖,一代枭雄就此落幕。张学思也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毕竟父亲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是无人可比的,12岁的张学思记住了自己和日本人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张学思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学完了中学的所有课程,并且成绩非常优秀。由于家族势力强大,他无需向寒门子弟那样按部就班地上学,他有着更多的选择。在王西征的影响下,他决定去北平读书,在那里他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更广阔的眼界。
他的选择得到了大哥张学良的支持,很快就在北平为他安排好了一切。来到北平之后,张学思果然学到了和在奉天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接触到了更加先进、更加开放的新思想。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真正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党,此时的他很快便立志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而正是在这一年,日本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强占东北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但张学良却按兵不动,短短三个月东北尽失。
张学思跑去和大哥理论,结果被轰了出来,此时的张学良也处于旋涡之中,是进是退都感举步维艰。
既然无法说服大哥出兵,那他就以自己的方式来抗日,他立即响应北平地下党发起的学生运动,与同学一起走上街头强烈抗议,书写抗日传单。向人们讲述日本人的暴行,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反抗日本人的侵略,将日本人赶出东北。
出于对张学良的失望,张学思对大帅府已经失望,于是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要用革命的行动来救国救民,来报国仇家恨。
1933年,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党组织接受了张学思的申请,批准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他也表示自己要和原来那个军阀大帅府断绝关系,再也不是大帅府的四少爷,而是一个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张学思。
此后,张学思成为我党一名地下党员,积极地执行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抗战形势骤然恶化,我党也在想方设法发动更多人站出来团结抗日。而张学良身为东北军少帅,又是西安事变的发起者,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威望,如果能够争取到他,将发挥重大作用。
于是党组织决定让张学思以少帅胞弟的身份去探望张学良,伺机探明情况。
当时张学良已经被蒋介石软禁在浙江溪口,为了掩人耳目,张学思便到上海邀请赵一荻一起去溪口探视张学良。
由于张学良是东北军少帅,又是逼蒋抗日的英雄,因此蒋介石不敢轻易对张学良动手,只得将其软禁,并且严加看管。赵一荻和张学思来探望,合情又合理,蒋介石也没有理由拒绝,但也安排了大量特务严密监控。
张学思和大哥多年未见,此一相逢想起多年来的变数,兄弟二人不禁相拥而泣。但张学思发现,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有大批特务跟随,即便在户外也有人在附近监视,而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必须单独与大哥沟通,张学思难免有些着急。
此时的张学良早已不是当年初登大位时的年轻少帅,沧桑巨变已经把他磨练成为一个眼光敏锐的政治家。在即将离别的时刻,张学良暗示赵一荻支开特务,同时把张学思叫到书房中隐蔽的一角,暗中交谈。
由于书房里安装了多个窃听器,他们二人所有的谈话都会被录下来,所以特务们并没有贴身监视。
张学良一边与张学思通过书写交流,一边又在高声谈论画作,以此掩人耳目。
张学良告诉张学思,要尽快回到东北军去,召集旧部准备积极抗日。但是,因为屋内装有窃听器,兄弟二人只能用“无声”的方式交谈。张学良告诉弟弟,要看抗战书籍,回到东北军去,抗战到底。
党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张学思已经确认张学良仍旧坚决支持抗日。同时张学思也向张学良转达了党中央对他的关心,希望有朝一日他能重新出山打回东北去。
二人交谈的时间有限,很快兄弟二人就不得不再次分别,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此一别竟成永别,兄弟二人从此再未相见。
后来由于抗战形势的变化,张学思由于身份特殊,不合适继续留在国内,党组织便安排他去香港待命。而他的母亲许澍旸不久之后也赶到香港与他汇合。
许澍旸希望张学思能和她一起到美国去,躲避这场空前的战乱。虽然东北沦陷,张学良被软禁,但是张家有丰厚的积蓄,再加上一些老臣旧部的帮助,张作霖的遗孀子女去美国生活是绰绰有余的。
但张学思此时心里挂念的还是抗日救国大业,现在正值国家生死存亡之秋,作为张作霖的儿子,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只顾自己安危,跑到国外避难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母亲,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要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战斗,迟早有一天要把东北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
许澍旸虽然舍不得儿子以身冒险,但是她明白儿子长大了,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恰在此时党组织通知张学思立即飞往武汉参加行动,母子二人便在香港依依惜别。
张学思此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为抗战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38年12月,张学思被调到延安工作。
听说张学良的弟弟到了延安,毛主席点名要亲自见他。
当张学思见到毛主席的时候,被主席的俭朴风格震惊了,虽然他了解中国共产党以艰苦朴素为美德,但是毛主席身上穿的,手里用的也确实太破旧了。同时,他被毛主席极具魅力的人格和魄力所感动。
毛主席问了他许多问题,也很关心他的生活,对他的父亲和大哥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让张学思深受感动,也让他认识到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还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自己去完成。
毛主席亲自安排张学思到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后来还为他安排了职务,他便在延安开始了工作和学习。
张学思受母亲影响,自幼对这种朴素艰苦的生活有一种亲切感,但那时只是要注意不摆少爷架子,不能欺负同学,却很难亲身体会真正的百姓生活。
在延安,张学思不仅亲身体验了什么是艰苦生活,而且还要亲自参加劳动。他还经常见到毛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等一大批中央领导人都要亲自下地劳动,亲自纺纱纺线,让他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真的是天下老百姓的党。
在延安工作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张学思不仅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和工作,并且还爱上了艰苦朴素,事事争先这种精神。半年之后,他就已经和当地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了,无论是耕种劳作,还是工作学习,样样精通。
在延安时他还娶了一位当地的农民女青年为妻,从来不以自己是大帅府四少爷的身份来看待自己。
经过在延安的学习和工作,张学思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后来他率领东北干部队参加前线抗日战场,并在战斗中多次立功。
抗张胜利之后,党组织命令张学思率领部分东北籍干部秘密返回沈阳,利用他张作霖之子的身份,担任辽宁省主席和保安司令,召罗旧部,成立武装队伍,为东北解放做准备。
张学思上任后,积极工作,并发表声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号召东北民众一致反动内战,支持和平见过。
回到沈阳之后,张学思为了树立自己是站在人民一边的共产主义战士,拒绝搬回大帅府居住,甚至没有到自己的老家去看一看。
在张学思的努力下,向东北解放军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为东北最终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张学思曾经向党中央提出辞呈,表示自己希望在家乡建一个农场。
但党中央没有批准他的申请,反而交给他了一个重要任务,创建海军军校。周总理亲自找到他,告诉他现在新中国要创办属于自己的海军。但海军是非常现代化的军种,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组织上希望你回大连先创办一所海军军校,为新中国培养大量优秀的海军人才。
毛主席也发来电报,鼓励他好好干!
张学思大受鼓舞,于是立即赶赴大连,风风火火地开始创办军校的工作。经过张学思和同事们的日夜奋战,我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大连海校在1950年正式成立。
中国海军当时虽然只是起步阶段,而且连军舰也是从国民党那边起义过来的,但是发展非常迅速。不仅起义的老海军认真传授技能,新学员也刻苦学习,很快形成了战斗力。
并且中国的海军还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和空军密切配合,让美军大为吃惊,惊叹中国海军虽然规模很小,但是职业素养却很高,将来必成美军大患。
1955年,张学思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光荣的共和国开国少将!
1961年,张学思被任命为海军司令部参谋长,对我国海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0年,张学思将军因病逝世,时年54岁。
张学思将军虽然出生在封建军阀家庭,但是他能够认识到封建思想的落后,能够和贫苦大众打成一片,并很早就立志救国救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他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借助自己原有身份,深入敌人内部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之后又在海军建设方面为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是值得后人敬仰的开国元勋。时至今日,人们尚不熟悉这位爱国将领。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