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张学良为什么一枪不发丢掉东三省, 这才是真相!

张学良为什么一枪不发丢掉东三省, 这才是真相!

张学良为什么一枪不发丢掉东三省, 这才是真相!“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人一万大军一周之内控制辽吉,四个月控制东三省。张学良驻扎关外的东北军19万人一枪不发,放弃抵抗,全部进入关内。东三省的丢失,后果是严重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人一万大军一周之内控制辽吉,四个月控制东三省。张学良驻扎关外的东北军19万人一枪不发,放弃抵抗,全部进入关内。东三省的丢失,后果是严重的。一是助长了日本军方的嚣张气焰,认为中国军队不过如此,中国人不敢抵抗,于是有了占领中国全境,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二是东三省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块重要跳板,及弹药粮食补给的大后方,给日本的侵略战争带来巨大的便利。

张学良为什么一枪不发丢掉东三省, 这才是真相!

张学良为什么放弃抵抗?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连篇累赘的分析,爱好历史的网友也在网上展开了大讨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是蒋介石命令他不准抵抗,还有一种是他自动放弃抵抗。

坚持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一者,蒋介石是当时国民政府的统帅。国民政府经过北伐战争,又经过中原大战后,对盘踞在中国的旧军阀进行过两次清洗,基本上实现了蒋介石独大的格局,各地的军阀都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张学良也不例外。再者,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准抵抗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现在有很多回忆录,包括张学良自己的回忆录都有提及蒋对其的禁令。比如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就回忆:“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南京方面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

坚持第二种观点的理由是:不错,蒋介石确实清扫了为数不少的旧军阀,如第一轮北伐战中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以及第二轮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但是恰恰相反,张学良并没有清扫。而且正是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提兵入关对蒋介石的支持,蒋介石才打赢了这一仗。大战结束后,张学良被蒋封为海陆空副总司令,除东三省外,还在关内给了他好几块地方,允许他高度自治。也就是说,就算蒋介石有命令,张学良也可以不听他的。二是现在所依据的蒋介石曾命令张学良不准抵抗的个人回忆录,基本上都是张学良或者他曾经的秘书幕僚们写的,不足为凭。蒋介石究竟发没发过电报命令张放弃抵抗;或者虽然发过,但并非一天之内发十几封;或者发了电报,但并非让他不抵抗,而是“力避冲突”。这都是疑问。

这两种观点在网上互相抵牾,并由此开展了对张、蒋的道德审判,谁是汉奸?谁是千古罪人?进而发展到谁该对日本侵略中国负责?

张学良为什么一枪不发丢掉东三省, 这才是真相!

历史并不是非此即彼,并不是非黑即白,肯定的复杂的。而且我们分析历史人物,必须回到当时的场景,甚至回到历史人物的内心,才能够对历史事件的真相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当时的场景是什么,从甲午海战开始,日本人都一直在寻衅滋事,侵略中国,后来还和沙俄在东北打了一仗。但要说日本想全面占有中国,谁也不相信。再加上日本国内也分为几派,主张发动大战的鹰派并不占优势,所以,谁也不会预料到日本人会占领东三省,以及后续的大规模侵华。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是怎么想的?他想不想抵抗?想抵抗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一是日本人和他有杀父之仇,二是东北是他的根据地,根据地要失去了,他就没根了。那为什么竟不放一枪就撤退呢?会不会与蒋介石要求他不准惹事,“攘外必先安内”有关?这是肯定的。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那时候蒋介石还没有做好和日本人大战的准备,而且他正手忙交乱着。南边有胡汉民和他分庭抗礼,西南有云贵川军阀虎视眈眈,西北有朱毛红军“死灰复燃”……那时候,他已经经过了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如果再把这些政治势力解决掉,他统一全国的梦想就实现了。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别去惹日本人,把国内的问题解决了,回头再收拾日本人。这在他看来,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所以,鉴于这种情况,蒋介石很可能向张发布的命令是让他一定要“力避冲突”。不抵抗是有地域限制的,就是绝不能让日本人占了锦州,更不能把日本人引入关内。免得日本人搅了他正在清理国内剩余敌对势力这个大局。

张学良为什么又不抵抗呢?咱们也得从张学良身上来分析。张学良首先是一个军阀。对于军阀来说,军队就是他的本钱。他可不想把抗战变成只是他东北军的事情。日本人那么凶残,如果在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把他的东北军耗光了,那他还有什么本钱在中国立足。地盘失去了可以夺回来,有生力量失去了,他就成光杆司令了。所以,他虽然想打日本报仇,但权衡利弊,他肯定是选择保存实力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学良和蒋介石虽然出发点不同,做法却是完全一致的。

那两个人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不同呢?就是蒋介石给了张学良“力避冲突”的底线,不能让日本人突破锦州。如果突破了呢?那肯定就得打了。但是这话却让张学良很不舒服。不准突破锦州,意思就是说,战火只能在他的东三省打,不能打到蒋介石的地盘上去。这样一来,抗战还只是他张学良的事。所以,张学良不但放弃锦州,干脆就退入关内。他的目的,就是要把抗战变成大家的事。

但是退入关内后,张学良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是全国人民都在声讨他不抵抗,这让他心灵承受了巨大的折磨。二是军队拉入关内后,依然没有把抗战变成老蒋的事情,老蒋还要打他的内战,而且蒋介石还让他也去打共产党。连打了几仗,都输了。如果这样一直打下去,很可能会把他的几十万大军耗光。他几十万大军没和日本人拼光,最后和共产党拼光了!汉奸的名声背了,军队也没有保住,想想那时候的张学良,心情绝对是非常荒凉了。

所以,最后他和杨虎城联合起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结果,张学良仍然没有保住他的军队,但是,至少他实现了一个目的,抗战,不再是他张学良一个人的事,而同时成了蒋介石、成了全国人民的事!此后,张学良一生的心情都相当的好,最后活到了101岁。

张学良为什么一枪不发丢掉东三省, 这才是真相!

不管张学良的动机怎么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是千秋功德,张学良也值得我们称他为“用特殊方式”抗战的民族英雄!

上一篇: 历史名人的精神品质,历史人物品质对照表?
下一篇: “彪”字新解:自媒体时代的力量与勇气象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