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朱允炆跑哪里去了(朱允文当了几年皇上)

朱允炆跑哪里去了(朱允文当了几年皇上)

朱允炆跑哪里去了(朱允文当了几年皇上)文|池鹭怀古朱允炆跑哪里去了(朱允文当了几年皇上)编辑|北城南笙公元1398年,41岁的晋王朱棡病逝于自己府中,朱元璋听闻嚎啕大哭。而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看着即将失去的江山,朱允炆悲从中来,大呼:“三叔若在,我又何必削藩!”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文|池鹭怀古

朱允炆跑哪里去了(朱允文当了几年皇上)

朱允炆跑哪里去了(朱允文当了几年皇上)

编辑|北城南笙

公元1398年,41岁的晋王朱棡病逝于自己府中,朱元璋听闻嚎啕大哭。

而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看着即将失去的江山,朱允炆悲从中来,大呼:“三叔若在,我又何必削藩!”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朱允炆

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在朱元璋占领应天两年后,他出生了。

恰逢当时的朱元璋正因为徐寿辉和张士诚的轮番围攻心烦不已。

加之在朱棡之前,朱标和朱樉的相继降临,这也就导致朱元璋对于朱棡,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

朱元璋

而在胡大海加入朱元璋之后,随即便推举宋濂来辅佐朱元璋,而宋濂作为浙东的大儒,也被朱元璋下令当他三个儿子的教师。

而在朱棡年满10岁的时候,朱元璋又聘请书法大家杜环担任他们的书法老师。

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没怎么读过书,因此对于子孙的教育,朱元璋无疑是极为看重的。

朱棡

而朱棡15岁的时候就做了新郎,更是年仅17岁就做了父亲,生下了儿子朱济熺。

得知这一消息朱元璋很是高兴,因为这是他的第二个孙子,让他很又成就感,对自己的这个孙子更是十分的喜爱。

然而当时的朱元璋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三个儿子在长大后,竟然成为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人。

朱棡

大儿子朱标厚道老成、稳重仁善,二儿子朱樉刻薄尖酸、色厉内荏,作为三儿子大的朱棡虽聪明机智,但待人却是残暴不堪。

1370年,朱元璋效仿汉朝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八个儿子分封到了边塞,因此来防备蒙元。

朱棡则被封在太原,与朱樉、朱棣连成一条,方便在抵御外敌入侵是可以相互照应,位置可谓是十分的重要。

朱棡

而在册封了自己的儿子为藩王之后,朱元璋又开始屡屡磨练他们的意志,只为教导他们勤奋、仁善。

不过虽然朱元璋的想法很好,但对于他的几个儿子来说,却完全没有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特别是三儿子朱棡,自从外出就藩之后,他常年被压抑着的残暴本性,立刻就暴露无遗了。

朱元璋

在朱棡临行去就藩时,朱元璋对朱棡仔细叮嘱,告诫他要对百姓好,协助哥哥把大明的江山守好。

更是送给了他一块玉钰和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用了二十三年的厨子徐兴祖。

朱元璋的这一做法的意思也非常的直白,就是怕朱棡到了太原不习惯,所以才让徐祖兴为他做京城的美食,以此来解一些思乡之苦。

朱元璋

而朱棡心里也十分的清楚,如今这一分别的,下次可能就鲜少可以归家,更不用说看望父母兄长了。

只是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队伍还没有走到太原,朱棡就在半路惹出了麻烦。

他因为不满意徐兴祖做的饭,于是便用鞭子将其狠狠地抽打了一番。

朱棡

这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顿时大发雷霆,立刻写了一封信,让人快马加鞭送给朱棡。

在信中朱元璋这样写道:

朱元璋

可惜对于朱元璋的这些话,朱棡是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在到了太原之后,他彻底放飞自我。

不但肆意妄为、嚣张跋扈,更是传出了他有谋权篡位之心的谣言。

得知这一消息的朱元璋怒火中烧,当即就想治他的罪,好在有朱标的劝说,这才平息了朱元璋的怒火。

朱标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外出巡视,于是他就借着这个机会,特意选择绕道太原,将朱棡一起带回了都城。

不得不说朱标真的是一个好哥哥,在路上耐心地教育着朱棡。

而朱棡也在哥哥的指导下,性情大变,不仅变得对周围的人很好,同时也取得了父亲的信任。

朱标

在看到自己儿子的转变之后,朱元璋也是十分的欣慰。

根据史料的记载,在众多的藩王之中,朱元璋最为重视的便是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在看到了朱棡的改变后,朱元璋更是经常会派朱棡外出征战。

而朱棡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在塞外为大明修建了防御性城池十多座,这些也在之后的“蓝玉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朱棡

1392年,朱标不幸病亡,朱元璋随后便将朱标的嫡子朱允炆,扶上了皇太孙的位置。

此时的朱元璋深知自己麾下的大臣,在自己的孙子即位后,会变成最大的威胁,当即便有了诛杀他们的想法。

而战功赫赫、英勇无敌的将军蓝玉,自然成了朱元璋诛杀的首要目标。

蓝玉

可蓝玉毕竟是一员武将,他的手下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所以要布置好周密的计划,否则一定会引起兵变。

他先是将蓝玉麾下的曹兴、王弼等悍将,全都调去了山西,随后就下令全力抓捕蓝玉。

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在应天除去蓝玉的同时,他手下的将士绝对不能留。

朱元璋

令人诧异的是,兵权在手的大将军蓝玉,面对朱元璋大规模的抓捕,竟然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可实际上他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根本没有做出反抗的可能,因为“蓝玉案”成功的背后,真正的功臣是朱棡。

蓝玉

要知道在“蓝玉案”爆发前,包括冯胜、傅友德、曹兴、王弼等悍将,都被朱元璋调去了山西。

加之当时的山西则是朱棡的地盘,因此朱元璋这么做,很明显就是是想为“蓝玉案”提供先决条件。

由此可见朱棡是“蓝玉案”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朱元璋

同时这件事不仅体现出了朱棡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更展现出了他强劲的实力。

反观同样实力强劲的燕王朱棣,朱元璋就没有给他这个“立功”的机会。

因为除了实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与燕王朱棣相比,朱元璋更信任的是晋王朱棡。

朱棣

就在朱元璋大力策划“蓝玉案”的这段时间,秦王朱樉被人毒害而亡,第一皇子的位置也顺延至了朱棡的身上。

在自己的儿子中,朱元璋最器重的便是朱棣和朱棡。

朱元璋

而朱棣和朱棡二人,在大哥朱标去世之后,“争宠”之事更是经常发生,但朱棡却一直是处处压朱棣一头。

不仅部下屡屡侵犯朱棣的封地,甚至还会掠夺朱棣麾下将领的财物,而朱元璋对此却是选择性无视。

即便朱棣的心思再缜密,在拥有绝对实力的朱棡面前,最终只能选择低头。

朱棣

而在“蓝玉案”过后,以皇太孙朱允炆为核心,李景隆、徐辉祖等人为辅的新政权逐渐成立了起来。

在朱元璋的部署之中,众藩王各司其职、镇守各方,这样就能形成了外部藩王体系。

这样朝中内外相结合,大明王朝便可以无任何的内忧外患。

朱允炆

于是朱元璋当即下令,北方蒙古一线,以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为核心,辅以代王朱桂、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谷王朱橞。

而西北地区由秦王、肃王以及庆王三人镇守,西南地区则交由蜀王和岷王把守,而湖广一带则是安排楚王和湘王驻扎。

更是在晋王和燕王身后,朱元璋还专门安排了周王和齐王进行策应。

朱元璋

只可惜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1398年,身体本就不好的朱棡突发恶疾,朱元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派出御医为其治疗,但却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3月30日,朱棡坐在自己的府中,仰望着房梁,微微地叹息了一声后,病逝在自己的府中。

朱棡

而晋王朱棡得突然病逝,无疑是打破了朱元璋五年的悉心布局,同时也使得燕王朱棣成为了最强大的皇子。

于是在处理朱棡丧事的同时,朱元璋暗中安排朱棡的儿子提兵东进,监视并防备着朱棣。

因为朱元璋深知,朱棣和朱棡两人只要同时存在,那就可以相互制衡,一旦其中一人逝世,那另一方肯定无人压制。

此时的朱元璋虽然陷入了丧子之痛,可作为一代帝王,他早已预料到自己死后大明的危机。

朱棣

万般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选择极力地去安抚朱棣,希望他可以坚守自己的岗位,当其他藩王的表率,成为大明王朝的顶梁柱。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朱元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颗,还在为大明江山的未来操心劳累,为自己的孙儿保驾护航。

可以这么说,朱元璋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把能做的一切,全部都做到了极致。

朱元璋

6月24日,接连经历了3次丧子之痛的朱元璋,因病离开了人世,享年71岁。

但事情却完全超出了朱元璋的预料,建文帝在登基之后,开启了激进的削藩政策。

伴随着其他藩王权力被剥夺,本无意争夺皇位的燕王,在地位受到威胁之后,决定起兵靖难。

朱棣

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战争之后,朱棣大败朱允炆,顺利攻进了南京,并登上了皇位。

而在朱棣即将攻克南京的时候,朱允炆这才明白了爷爷的制衡之道。

面对即将破灭的王朝,他忍不住哀叹:

只可惜朱允炆明白的实在是太晚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叔叔将皇位夺走。

朱允炆

至于朱棣,他为了在称帝后彰显自己继位的正统性,不仅对朱标和朱允炆进行了一系列的抹黑,更是对朱棡进行了大量的诋毁。

在《奉天靖难记》中,朱棣对自己的哥哥大肆抹黑,称他们是企图谋害自己性命的人。

更是在《明太宗实录》中,大肆宣扬朱棡在讨伐北元名将时胆怯畏战,最终由同行的自己出手才得以大获全胜的言论。

但对此,那些真正了解朱棡的人肯定是不会相信的,因为以朱棡的实力和彪悍的性格,绝对不会做出怯场这样的举动的。

朱棣

纵观整件事的发展,不少的人都认为,朱棡如果不死,朱棣怕是根本不敢选择靖难造反。

因为朱棡一直都看朱棣不顺眼,更不会允许他骑到自己头上,去当当朝的皇帝。

加之朱棡的实力、兵马以及在诸王中的威信,也远远地强于朱棣,因此即便朱棣敢起兵,估计也没有任何的机会。

朱棣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倘若朱棡没有早逝,那么朱允炆可以坐稳皇位吗?

首先,朱棡如果活到没有病逝,那么他就会成为削藩的第一个目标。

而以朱棡的性格和实力,他不可能比朱棣还能忍,因此对于侄子的逼迫,他估计会反得更快。

其次,在明太祖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朱棡就表露出了对朱允炆的不屑以及对皇位的欲望。

朱棡

因此即便朱允炆不针对他,也不大力削藩,想当皇帝的朱棡,可能也会想各种办法把朱允炆拉下皇位。

由此可见,无论是晋王朱棡还是燕王朱棣,一旦被逼到绝境,那么肯定不会选择束手就擒的。

朱棡

纵观晋王朱棡的一生,青年时虽然残暴蛮横,但在哥哥的教导下成功改邪归正,获得了父亲的信任。

因此在朱元璋的心中,朱棡才是一位真正合格的藩王,只可惜在朱棣登基之后,一昧的诋毁兄长,导致晋王一脉迅速凋零。

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倘若朱棡没有早逝,或许就没有了朱棣的称帝,靖难之役可能也不会发生。

但历史没有如果,对于明朝那段辉煌的历史,我们也只能循着古人的记载,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上一篇: 酒囊饭袋(酒囊饭袋的意思)
下一篇: 法国大革命战争(法国大革命战争由传统的王朝战争变为整个民族的总体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