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充是司马篡夺曹魏政权的主谋和帮凶之一,历来被各朝史家唾骂,名声极臭。而事实上我们翻看史料。可以发现此人当然有极大的污点,但总的来说没有后世讲的那么奸恶,不能算是权臣,充其量是个有一定军政才能的佞臣。
三国西晋开国大臣贾充
贾充和贾诩什么关系(贾充的名声为什么很臭)
不过若论他弑君对后世尤其是五胡南北朝几百年乱局的恶劣影响,遗臭万年一点不冤。
魏晋以前,若不是天下大乱,改朝换代,只有极少数的皇帝死于非命,大部分其实都是宫廷秘斗。曹魏禅代,也没有把汉献帝怎么样。
天子在老百姓眼里就是神。可你贾充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让人一茅把皇帝戳死,这一操作无疑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有了这样恶劣的先例,皇帝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谁胳膊粗、谁拳头硬谁来。自此开始弑君屡见不鲜,直到两宋文教兴盛,才把这股势头遏制住。
但观其一生,到死不过是司马家的奴仆,只能说是荣宠一世,也还没到权倾朝野、祸乱朝纲的地步。
司马炎毕竟也是缔造了太康之治的开国君主,比不上唐宗宋祖,也不是秦二世那样受赵高、李斯任意摆布的昏庸之主。
晋武帝司马炎分封宗室埋下西晋灭亡的种子
总体上,司马炎在大是大非上,把老贾按的死死的,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大家想象当中那种可以指鹿为马、肆意妄为。相反,贾充实际上在司马炎身边始终是小心谨慎、战战兢兢。
伐吴问题上,贾充荀勖力劝司马炎,结果武帝一句话怼了回去,你不去我自个儿来!!
把老贾吓得赶紧上路。
仗打了一半,老贾又在那儿嚷嚷不能再打了,并且要求腰斩主战的张华。结果司马炎又给怼了回去,有什么冲朕来,和张华没关系,贾充因此又吃瘪。
你要是对比其他时代的大奸臣、大权臣,贾充根本不能比,而且有时候还挺窝囊的。
贾充和任恺争权前期,任恺还一度占据上风,差点把贾充挤出朝堂,外放到雍秦去打鲜卑叛军。
最后还是靠荀勖提点把女儿嫁给太子(就是那个有名的贾南风了),这才勉强没有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落入下风。
荀勖讲那话也挺经典,说你一个朝廷宰辅,被任恺钳制,丢不丢人!
西晋开国元勋荀勖出身颖川荀氏
到贾充快死的时候,担心史官给自己恶谥。果不其然,担心什么来什么。博士秦秀(曹操义子秦朗的儿子,大晋忠臣)要给老贾定个性,义正言辞要给他“荒公”的谥号。还是司马炎比较厚道,看在三世辅佐他们家得份儿上,给了个武公。
我为什么说贾充有一定军政才能。
贾充的老爹,贾逵是曹魏名将,在他的传记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意思是,小的时候贾逵喜欢玩儿打仗游戏,他爷爷觉得这个孩子不得了,以后能做将军。
这也没啥,男孩子谁小时候没玩过呢,关键是下一句,太牛逼了,口授兵法万言!!
好家伙,结合汉末魏晋时期世家对知识的垄断,贾氏在兵事上绝对家学深厚,不可能是公园里老大爷搁这儿吹牛逼,突然就口若悬河。这个就是家族代代传下来的宝贝。
贾逵虽然死的早,但是一定还是传授了贾充一些兵法、兵事的,只是时间太短,能力相较其父则差的很远了。
这也能解释为何贾充在司马家历次决定性的战役中都有出场,而且都是扮演重要角色。
诸葛诞叛于淮南,贾充在司马师军中参赞军机扮演重要角色,并且献计平定了叛乱。
复从征诞,充进计曰:“楚兵轻而锐,若深沟高垒以逼贼城,可不战而克也。”帝从之
钟会在蜀中叛乱,司马昭又派贾充统军去平叛,虽然最后仗没打成,贾充至少是知兵事的。不然包括伐吴和平鲜卑,司马炎也不会让贾充作为总指挥。
三国后期司马昭主要某士,平蜀后叛乱被杀
再观贾充为政,制定法律,便民宽仁,是西晋初期宽松社会环境清明政治的反映。而史书中未见有他不当为政举措。
最后,关于很多说因其女贾南风导致八王之乱西晋覆灭,我觉得是有点为司马炎背锅了。
首先贾充嫁女,晋书里说的很清楚,主要是通过这步棋,避免外放继续在朝中争宠。你说他为未来铺路,我觉得又是想当然了。
因为贾充比晋武帝大20岁,到了太康三年,也就是他快去世这年,司马炎还春秋鼎盛,而贾充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外孙。你说他这个时候谋划未来让女儿专权乱国是不合常理的。
西晋的灭亡主要责任还是在于武帝分封宗室、所托非人,中央权威又立不起来,变乱是迟早的事。
贾充其人年少时早孤,又是官二代,比较早接触社会,得不到父辈特别好的品行引导。
观他的为人,喜欢拉帮结派,对自己推荐的人都能尽力关照维护。对于自己的敌人表面宽厚,背后却想方设法打击。对上则极尽谄媚。
我觉得就是年少时的经历,造就这样一个佞臣。从小缺乏父亲的管教和保护,让他对社会的现实和残酷体悟极深。他没有儒士的信仰和敬畏,迷信权势,知道要团结能为自己所用的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终收获了现世的荣宠,也得到了后世无尽的唾骂。
幸也,不幸也?想起桓温的名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