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369年的分裂,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继皇帝位。隋文帝一生简朴,开创了大隋王朝的繁荣景象。但是他的继任者隋炀帝杨广却荒淫残暴,三次出兵征伐高丽、西伐吐谷浑、征集大量的民夫修建大运河。
致使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隋朝走上了秦朝的老路子二世而亡。唐朝接过了隋朝的江山,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序幕。这位身负两朝皇族血脉的皇子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隋朝分崩离析之际,唐国公李渊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立隋炀帝孙杨侑为皇帝,公元618年杨侑禅让皇位于丞相李渊。国号唐,改元武德。武德二年,这位皇子出世,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其母是隋炀帝的女儿。据《旧唐书.李恪传》记载“恪母,隋炀帝女也。”
吴王恪是谁(吴王恪和高阳公主的关系)
吴王李恪
李恪自出生以来便深受宠爱,公元620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恪受封长沙郡王。公元625年又改封汉中郡王。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迫于形式,当年9月传位于李世民,史称唐太宗。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身为皇子的李恪被父亲李世民晋封位汉王。公元628年改封为蜀王,并任益州大都督,此时的李恪仅仅十岁。益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是大唐的重要藩镇,地位仅次于国都长安。可见李世民对这个孩子的重视和喜爱。
公元636年,李恪被改封为吴王前往就藩,因其游猎破坏农田,受到弹劾。李世民亲自写信规劝儿子李恪。
《全唐文.诫吴王恪书》: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佑谋反迁出了太子李承乾,致使李世民下定决定废黜了太子。国不可一日无储君。长孙无忌力荐外甥晋王李治为太子。过了几年李世民担心李治过于柔弱,无法担当起储君的责任。想要立第三子吴王李恪为太子。
据《大唐新语.酷忍第二十七》记载:吴王恪母曰杨妃,炀帝女也。恪善骑射,太宗尤爱之。承乾既废,立高宗为太子,又欲立恪。
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加之朝中大臣对李恪身负隋朝血脉表现出担忧。李世民的功臣们都是从天下大乱的抗隋战争中取得地位,李恪继位是否重用隋朝亲族让功勋朝臣极度不放心。此外,李治毕竟是长孙皇后的嫡子,按照继承的制度理应李治继位。唐太宗不得不放弃将李恪立为储君的想法。
此后李恪便被长孙无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要设法除掉李恪。但唐太宗在世时,长孙无忌不敢放肆直到公元649年,享年52岁的唐太宗去世。
唐太宗去世后,身为唐高宗李治舅舅的长孙无忌掌握大权想要除掉李恪,但苦于没有机会。终于在永辉四年机会出现了。高阳公主声称房遗爱对自己无理,房遗爱为了活命按照长孙无忌的指示,诬陷李恪想要谋反。没有太宗皇帝的制约,大权独揽的长孙无忌不论青红皂白,将李恪以谋反罪论处。这位尊贵的皇子带着满腔的愤恨离开人世。
尊贵无比的出身,却备受磨难,经历了王储之争的大起大落最终身死。不得不让人感叹和可惜。他死前咒骂长孙无忌专权弄权,称长孙无忌的家族将要覆灭。武则天上台后,李恪的话逐步应验了,最终长孙无忌以谋反罪被论处。
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为了笼络朝中的皇族势力,大封皇族爵位。李恪的长子李千里受封成王,公元706年李恪冤案最终得以平冤昭雪,不知道早已逝去多年的李恪是否又会有一丝丝欣慰。
发表评论